Re: [問題]新進教師如何兼顧教學與研究?

看板AfterPhD作者 (Pseudonym)時間15年前 (2009/01/18 01:54), 編輯推噓3(3011)
留言1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19 (看更多)
先聲明,每個人的領域各不相同,因此我個人的經驗也許並不 適用於各位,在此僅提供自己的心得供各位參考。 我覺得有不少人常忽視博士後這階段的重要性,也常聽到有人說 博士後只是一時找不到好的教職時,才不得不暫時屈就的職位,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迷思。 首先,除非是天才洋溢的人,大部分剛畢業的博士除了對自己的 博士論文相關的問題有較深刻的理解之外,基本上對其他的問題 頂多只有大概大概的理解。 (事實上,我也碰到過博士連其研究 領域中最重要或最熱門的問題都說不出所以然來。) 在此情況下, 若直接投入教職,在教學與行政服務的多重負擔下,很難找尋新 的研究方向。很自然地,研究就只能照著博士論文的方向繼續走 下去,若博士論文做的不是一個大問題,很快就會發現有重要性 有意義的問題越來越難找。 博士後這職位事實上是解決這問題的最好方法之一。基本上,博 士後唯一的責任就是做研究,很少教學或行政的困擾。若有二至 三年的博士後,除了將博士論文主題繼續發展下去,還可擴展研 究領域,並趁這時間做些有點風險的問題 (i.e.有重要性但不見得 做得出來,在有升等的壓力下不能去做的問題) 。即使在新的領 域或大問題上沒辦法立即做出貢獻,這些經驗也會讓你對整個研 究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並熟悉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初我畢業時就申請到不錯的教職,但我還是決定待滿三年博士 後。至今我很慶幸當初做的決定。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將一個新 領域徹底學了一遍。這後來成了我研究的”老本”,即使學校與 家庭的事務繁雜,靠著之前存的老本,研究上總是應付得過去。 (這領域的特點是問題多且重要性也高,因此只要領域弄熟了, 不愁沒題目做。) 若不是這三年的博士後,我不認為我有能力將 這領域學起來,甚至也許我至今也仍在為升等煩惱。可以說,這 三年博士後是我一生幫助最大的時期。 希望我的經驗對即將畢業的博士生的生涯規劃有參考價值。 題外話,國立大學的起薪跟經驗有關,因此當三年博士後再當助 理教授的薪水跟博士畢業直接當助理教授三年的薪水一樣,以薪 水而言並不吃虧。差別是博士畢業直接當助理教授可以在三年後 升等,當三年博士後再當助理教授則需四年。(這是我升等時的規 定,不知現在有沒有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199.90

01/18 11:02, , 1F
請問兩者所投保的公保和勞保年資是否可以轉換累積? 謝謝!
01/18 11:02, 1F

01/18 12:01, , 2F
博士後應該算「勞保」,這個無法累積到公保,但是在私
01/18 12:01, 2F

01/18 12:01, , 3F
立大學或科大任教,保的應該是公保,可以累積。但國立
01/18 12:01, 3F

01/18 12:02, , 4F
學校,還有多一個「退撫」要繳,就是將來要月退的,這
01/18 12:02, 4F

01/18 12:02, , 5F
個只含你在公家服務的時間,也就是如果之前有公立學校
01/18 12:02, 5F

01/18 12:03, , 6F
經驗(高中、國中小),或是公務人員的資歷,才能累積下
01/18 12:03, 6F

01/18 12:04, , 7F
去。男生通常是當兵兩年可以累積進去...
01/18 12:04, 7F

01/18 12:56, , 8F
----------
01/18 12:56, 8F

01/18 12:57, , 9F
非常感謝你願將寶貴的經驗分享。我當初留博後也是為了賭
01/18 12:57, 9F

01/18 12:58, , 10F
做看看您文中"有點風險的問題"... 但不幸的很可能因資質
01/18 12:58, 10F

01/18 13:00, , 11F
的問題,鑽研一年多毫無所成... 只好做滿兩年後趕快認賠
01/18 13:00, 11F

01/18 13:02, , 12F
出場(轉跑道到教職),否則越待越傷(博後竟無發表)...;-(
01/18 13:02, 12F

01/18 13:04, , 13F
真羨慕/佩服你...不過願賭服輸,我不後悔當初先去做博後
01/18 13:04, 13F

01/19 00:22, , 14F
最後一段提到,起薪跟經驗有關,為何兩者的薪水一樣??
01/19 00:22, 14F
文章代碼(AID): #19SXi-2D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5 之 19 篇):
文章代碼(AID): #19SXi-2D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