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有趣的童書-人體看透透(心得分享)

看板BabyMother作者 (poppy)時間7年前 (2016/10/10 16:25), 5年前編輯推噓7(706)
留言13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兒子一直是個車迷和恐龍迷,為了拓展他的興趣,媽媽我尋尋覓覓了一陣子終於找到一本和人體有關的童書-《人體看透透》 感覺像結合了玩具和透視書的效果,既是玩具又是書,而且一旁還有許多專業的小知識,兩歲多的兒子一直很愛翻著看~ 如果以前修解剖學和生理學時也這麼有趣就好了,當時都是直接捧著厚厚的課本猛背,一點都不有趣呀! 真羨慕現在的孩子... 這本書是DK編輯部製作的,中文版是由大石文化出版,書頁還挺耐操的,玩到現在都還沒翻爛XD 比《小火車跑跑跑》堅固多了!(小火車跑跑跑又貴又容易脫頁==,我還沒買到可以替補的發條車...) 圖文網誌版:https://bit.ly/2zPhfwD =================== 原文全文: 小燒賣還沒滿兩歲大時,就已經對車子和恐龍很感興趣,我也買了不少和車子及恐龍有關的書給他。 為了讓他拓展更多的視野,我又開始尋尋覓覓看有沒有好玩的故事操作書,發現了這本《人體看透透》,是由DK出版社的編輯群所編寫的一本和人體有關的科普書,中文版由大石國際文化出版。 DK出版社的書向來品質和內容都很不錯,我之前也替小燒賣買了不少他們出版的音效翻翻書。 雖然這本《人體看透透》的內容對兩歲的小燒賣來說比較艱深抽象難懂,但結合玩具書和3D立體書的形式卻很吸引人,而且紙質厚,不容易被撕壞,我心想買來就算小燒賣沒興趣,先放著也不會壞,反正以後還是會看的呀! 所以就趁著博客來特價時入手了! DK出版社編輯群:《人體看透透》,台北: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7月。 485元購於博客來網路書店(商品連結) 封面將臉型挖空後夾上塑膠薄膜,達到透視效果~ 老實說,第一眼看見由肌肉和骨骼兩個半邊臉組合而成的臉孔有點觸目驚心,但小燒賣卻挺愛看,完全沒有怕怕的樣子! 每一頁都抽絲剝繭般的越來越深入體內 紙質很厚,小燒賣雖然常翻來看,但書況都還維持的不錯。 立體眼珠是第七頁的內容,但整本書都是採用層層的透視設計,所以前翻後翻都能配合著看呢! 一旁還有許多小解剖圖和小知識,在皮膚的解剖圖旁就寫著:「覺得熱的時候,汗腺會分泌汗水。流汗可以讓你降溫。」、「汗水通過叫做毛孔的小洞排出體外。」 還有一些有趣的小知識:「你的兩隻腳各有25萬條汗腺,每天可以排出570毫升的汗!」 透過這頁還能認識一些肌肉的名稱,例如笑肌、口輪匝肌、前尾肌。 還有一句很棒的話:「微笑時用到的肌肉不到20條,而皺眉頭、擺出不高興的表情,則需要用到多一倍的肌肉。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能夠節省體力喔!」 頭顱骨的介紹 牙齒的介紹 書上說:「小孩每天會露出牙齒笑400次,所以要記得刷牙喔!」 沒想到孩子笑的次數這麼多呀! 但能笑是好事呀! 等到他們長大後,就很難再像小孩子一樣處處覺得新鮮有趣好玩了吧... 在課業和競爭的壓力下,常常要很勉強才能擠出笑容,已經很難打從心裡笑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盡量讓孩子有個值得一輩子回味的好童年~~ 眼睛和耳朵的介紹 小燒賣很愛用小手戳這顆立體的眼球,可能因為很有彈性很好玩吧~ 這頁的主題是視聽,因此有眼睛和耳朵的解剖位置和小知識 翻頁後則是味覺與嗅覺 再來則是人體最重要的控制室-大腦 大腦分成左腦和右腦,左腦控制身體的右半邊,右腦控制身體的左半邊。 左右腦又分成幾個腦葉,每個腦葉各自負責不同的職務。 右上角的小圖示就用不同顏色區分出額葉、顳葉、頂葉、枕葉和小腦的所在位置,並解說每個腦葉所負責的工作為何。 神經和肌肉系統 肋骨仿真地做成鏤空型,真的很像一座骨牢! 關節與呼吸系統 肺臟和心臟 這兩頁的下方都很詳細地用小圖示解說氧氣交換與血液循環的概況 心臟及消化系統 腎臟 一路下來後到了膀胱 最後一頁是摺疊的人體大海報,一旁還附上許多酷知識,例如「眼睛最多能分辨1000萬種不同的顏色。」、「如果把人體的血管全部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因為骨頭之間的軟骨受到一整天的擠壓,所以你早上起床時,身高大約會比晚上睡覺前高出一公分。」 真是一本很有趣好玩的書,還不會認字的孩子會被它的設計和內容吸引,和認字的孩子則能從文字敘述中對自己的身體有更深的認識! 在進入中文系以前我讀的是護專,也學過解剖學、生理學這些科目,老師們一直說「護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但我覺得課程很無趣,全都是死記硬背的功夫,全部背起來就足夠應付考試了,到底哪裡是藝術了... 還好我記憶力不錯,讀得還算輕鬆,但就是一直覺得花時間記這些東西很無聊,倒不如拿來看小說... 畢業後雖然有考上執照,但壓根不想當護士,所以毅然決然地考插大讀中文系,讀中文系一直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呀! 老實說,以前一直很後悔為什麼要花五年的時間去讀護專,但有小孩後才發現學護理其實還挺有用的,至少會比較知道如何照顧孩子,而不是像鄰居的婆婆媽媽一樣用糖果餅乾來哄孩子,用3C來當孩子的保母。 現在想想,以前走過的路並沒有白走呢。 小燒賣還算好照顧,雖然平常在公園時滿場跑,讓我在後面追趕得很累,但在家裡卻可以自己靜靜地坐著看書、玩玩具玩很久,動靜皆宜呢! 書的封面和封底都是很厚的硬紙板,感覺很堅固! 還沒翻開封面就被眼睛吸引住了 肌肉、骨骼、眼球這些詞彙對小燒賣來說可能太抽象了,所以我沒有教她,我只跟他說這本書可以讓你看到身體裡面是什麼樣子的! ㄉㄨㄞㄉㄨㄞ的眼球 可能因為設計和內容都很有趣吧,小燒賣很愛看 還挺認真的在研究 眼球一顆是凸起的,另一顆則是平面的 戳不壞的眼球~ 認真 會指著說:「手手!」 這本書雖然只有薄薄的22頁,但內容很豐富,又設計的很棒,所以小燒賣常常自己從書櫃上拿來翻著玩,但他畢竟還是個兩歲四個月的大寶寶,可能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會越看越有心得吧~ 當初在找和人體有關的童書時,也另外看了不少本,但我覺得還是這一本的設計最棒,既像玩具又像書,可以讓孩子很輕鬆地像玩玩具一樣認識人體,如果我以前讀解剖生理學時也能這麼有趣就好了,但除了抱著書猛背之外我實在想不起任何有趣的記憶。 唯一有趣的記憶應該只有在解剖學實驗室時,同學把無名屍的頸椎骨當成戒指戴在手指上,最後差點拔不下來這件事吧... 但這似乎比較像校園恐怖故事== 希望小燒賣熱愛閱讀的興趣能夠伴隨他一生,以前讀護專時我一直覺得很苦悶無聊,可能因為所學太專門了,少了人文薰陶的學科很容易把人變得無趣。 還好我的閱讀量很大,多少能彌補課業帶給我的無聊感,前陣子看到梁啟超寫給兒子的家書心裡就很有感觸:「思成所學太專向了,我願意你趁畢業後一兩年,分出點光陰多學些常識,尤其是文學或人文科學之中某部門,稍為多用點工夫。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於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再者,一個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讀書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談交換,或開卷引進的機會。不獨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裡頭,像你有我這樣一位爹爹,也屬人生難逢的幸福,若你的學問興味太過單調,將來也會和我相對詞竭 ,不能領著我的教訓,你全生活中本來應享的樂趣也削減不少了。我是學問興趣方面極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專積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內容,異常豐富,能夠永久保持不厭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歷若干時候,趣味轉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覺這種生活是極可愛的,極有價值的。」 儘管如此,我可不希望小燒賣以後也讀中文系,因為中文系一直是個不被看好的科系,尤其在現在這樣瞬息萬變的高科技社會,我們顯得更格格不入了... 我覺得可以把純文學當成一生的嗜好,但不能把純文學當成工作來經營。 就像朋友說的,小孩長大後讀什麼科系都好,唯獨讀哲學就要把他吊起來打XDD 做父母的總是不希望孩子以後也踏上和自己一樣的不歸路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8.181.14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76087939.A.94B.html

10/10 17:21, , 1F
在附近7-11看到一本(我的身體奧秘大發現)也是翻翻
10/10 17:21, 1F

10/10 17:21, , 2F
書,3y很有興趣。畫面也沒這麼震撼..
10/10 17:21, 2F

10/10 17:37, , 3F
畫面太逼真,不太敢買
10/10 17:37, 3F

10/10 18:11, , 4F
感覺非常育教於樂的一本書,很有興趣
10/10 18:11, 4F

10/10 18:27, , 5F
謝謝分享,是有趣的書呢
10/10 18:27, 5F

10/10 18:49, , 6F
推 感謝分享
10/10 18:49, 6F

10/10 19:00, , 7F
感謝分享,博客來已售完。
10/10 19:00, 7F

10/10 19:00, , 8F
剛剛找網路幾乎都沒有了。
10/10 19:00, 8F

10/10 21:38, , 9F
媽媽自己想看+1
10/10 21:38, 9F

10/10 21:53, , 10F
畫面很震撼嗎?我是覺得還好,都是彩色圖片而已啦!可
10/10 21:53, 10F

10/10 21:54, , 11F
能我心臟比較大顆XDD
10/10 21:54, 11F

10/10 21:54, , 12F
博客來可以點右邊的"可訂購時通知我",進貨就會收到
10/10 21:54, 12F

10/10 21:54, , 13F
通知信了!
10/10 21:54, 13F
※ 編輯: poppy00630 (125.224.226.156), 12/08/2018 21:47:50
文章代碼(AID): #1N-r23bB (BabyM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