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一 杯 讓 你 目 瞪 口 呆 的 水

看板Buddhism作者 (非顏)時間5年前 (2019/01/05 11:0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一杯讓你目瞪口呆的水 * 原創:索達吉堪布 https://mp.weixin.qq.com/s/gPrVva4AzJQXJvpy-RV1qw * 仔 細 看 一 杯 水 * “我有很多稀奇事。”——世界 * 對於這個世界,不論用佛教的方法還是科學的手段,只要能揭示它的真相,就是值得關注 與追求的,因為獲得幸福、遠離痛苦是每個人最為關心的,而只有認識世界的真相,才可 能真正實現這一目標。 也許你對佛教不太瞭解,也沒有信仰,但如果你真正去研究它,就會發現:兩千多年前, 人類東方的思想竟然如此成熟,智慧竟然如此先進,絲毫不滯後於現代科學的腳步。 剛才我聽到佛學社主席說物質世界由人類創造,但卻控制了人類的心。這聽起來很稀奇, 不過卻是事實。而對於稀奇之事,佛教是最願意剖析的。大概六百多年前,有一位佛教大 師龍欽巴曾說:一切法雖然不存在,卻可以無欺顯現,非常稀奇。這句話很值得大家思考 。 那麼物質世界有什麼稀奇之處呢?接下來從佛學角度結合現代科學的個別觀點,作一些闡 述。 * 這 杯 水 正 在 欺 騙 你 * “我怎麼知道我不是在做夢?”——笛卡爾 * 按照佛教唯識宗的觀點,物質世界看似是無情法,實際卻是心識的體性。 《華嚴經》對此有形象的描述:“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我們的心就如同一位畫師 ,他的畫藝非常精湛,甚至可以繪畫出整個世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也講:“心清 淨故世界清淨,心雜穢故世界雜穢。” 唯識宗的觀點非常相應於生活。在生活中每個人的習氣不同,對於美醜的認知也不同,這 一點在唯識宗的眼裡,就是所謂的“萬法由心造”。正因如此,整個世界跟夢境沒什麼差 別——昨天以前的事是昨晚的夢,明天以後的事是明晚的夢,大家現在也正在做夢,沒有 任何理由說這一切不是夢。 法國物理學家笛卡爾曾深有感觸地說:“我怎麼知道我不是在做夢?我又憑什麼將夢境和 現實區分開呢?世間上包羅萬象、形形色色的東西,雖然一個也不成立,但卻能在眼前無 欺顯現。因此,完全可能有一個魔鬼,一直在欺騙我,讓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真的、什麼 時候是假的。” * 我 在 看 它 , 還 是 它 在 看 我 ? * “意識創造了宇宙。”——羅伯特‧蘭札 * 萬法由心造的觀點,在科學界可以找到很多證據。 英國天文學家、數學家愛丁頓,曾於1919年撰作了“重力的相對理論報導”,第一次向英 語世界介紹“廣義相對論”,而他一生撰寫了多本著作,比如《物理世界的本質》(The Nature of the Physical World by Arthur Eddington),其中非常明確地指出外在世界 是人的念頭,書中說:讓物理學家接受每個事物的基礎都是心靈,是困難的,但是沒人能 否認心靈是我們經驗中最初和最直接的東西,所有其他一切都是遙遠的推斷。此書在當時 的科學界引起極大轟動。 愛丁頓的觀點跟傳統物理觀念可謂天壤之別,但是跟唯識宗的觀點卻不謀而合。這值得大 家思考——人們一直認為“物質在先、心識在後”,為什麼20世紀的科學家卻打破這種觀 念,提出“物質源於心識”的觀點? 被美國《發現》《財富》《時代週刊》等傳媒極力讚歎的生物科學家羅伯特‧蘭札,與著 名天文學家鮑勃‧伯曼,合著了書籍《生物中心主義》(Biocentrism by Robert Lanza & Bob Berman),提出這樣的觀點:這個宇宙是以意識為中心的,意識創造了宇宙。圍繞 這一觀點,書中羅列了七個原理,其中一個這樣說:“沒有意識,‘物質’就處於一種不 確定的概率狀態中。任何可能先於意識的宇宙,都只存在於一種概率狀態中。”書中還講 到:宇宙的結構、定律、力量等都是為心識服務的。 《生物中心主義》中的觀點,跟佛教萬法唯心的道理有接近之處,你們感興趣的話,可以 翻閲這本書做進一步瞭解。 總之,按照唯識宗的觀點,物質世界並非無情法,而是心識的自性。 * 這 杯 水 到 底 在 不 在 ? * “一切法雖然不存在,卻可以無欺顯現。”——龍欽巴 * 站在中觀宗的角度,唯識宗承許的實有心識或萬法唯“心”,也是了不可得的。 《金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已經滅盡、 未來心尚未產生,所以都不存在,那麼現在心是否存在?很多人認為存在,但如果去觀察 它的本體,也找不到任何實法。所以,三時的心都得不到。 物質不存在,心也不存在,那是否成了一無所有?對此中觀宗做了完美的解釋:不論任何 事物,仔細觀察時都不存在,是空性的;但是空性的當下又可以有種種顯現。也即“色不 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楞嚴經》中也講:一切萬法剖析到最後是鄰虛塵,對它進一步剖析,就是空性;雖然是 空性,又可以顯現色法。 其實真正觀察時,不論外面的物質還是內在的精神,都會化為空性。那空性是否實有呢? 也不實有,並沒有一個實在的空性存在。所以,萬法的實相就是佛教所講的“遠離四邊八 戲”。什麼人證悟了這種境界,就是成就者、開悟者。 對於空性,科學迄今也無法企及,基本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究其原因,這跟它的研究 方法不無關係,科學研究主要借助各種儀器與實驗,這些很難真實觸及人的內心。內心的 證悟不必借助什麼儀器,而是靜下心去觀察:“事物的本質是什麼?有還是無?或者非有 非無?”這一點並不難,不需要任何信仰,只需要用心覺照,就會有所發現。 萬法雖是空性,但空性中積聚因緣,又可以顯現一切。 對於這個道理,古印度龍猛(即龍樹)論師在《緣起藏論》中以八個比喻進行描述:如同念 經、明燈、明鏡、印章、火晶、種子、酸味以及聲音,任何因生果的過程中,因沒有遷移 到果中,果也並非不依因而生,只要因緣和合萬法就會呈現。所以,這個世界不是常有的 造物主創造,不是無因生,也不是非因生,而是因緣和合而生,也即緣起生。 緣起生的理論非常有趣,蘊含的義理極為甚深,也是佛教的獨特觀點,不過因為時間關係 不能詳述,你們如果想深入瞭解,可以參閲相關書籍。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演講《佛教的物質世界觀》 若向外走,你會做夢,若向內走,你會覺悟。 台灣菩提學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uTiXueHu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2.2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46657793.A.B72.html

01/18 02:30, 5年前 , 1F
謝謝您的分享
01/18 02:30, 1F
文章代碼(AID): #1SC201jo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