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曾經很日本的台灣

看板C_Chat作者 (carsen)時間4年前 (2020/01/23 14:32), 4年前編輯推噓7(7027)
留言34則, 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5/38 (看更多)
※ 引述《LionRafale (文包)》之銘言: : ㄜ....你是當真的嗎? : 這種有制服的學校,在當年九成都是收日本子弟的 1920年代的臺灣教育統計,參考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 大正11年度(1922), 初等教育大約有九成是收臺灣子弟,高等教育大約有四成是收臺灣子弟: ◎ 初等普通教育     小學校 公學校     內地人 本島人 就學  22,946 187,332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37313/47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37313/61 比例    11%   89% ◎ 高等普通教育         生徒  生徒         內地人 本島人 公立中學校   1,451   569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37313/76 公立高等女學校 1,454   731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37313/80 官立高等學校    79    2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37313/84 公立實業學校   627   596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37313/84 公立實業補習學校  14   373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37313/86 官立專門學校   283    11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37313/88 師範學校      71   450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37313/90                 (師範學校僅計小學師範部、公學師範部) 加總      3,979  2,732 比例       59%   41% : 當時真正的台北人,是被迫集中到台北城北方的大稻埕,或是南方的艋舺 這個……清代時期的臺北人原本就是住在艋舺和大稻埕,而臺北城是很晚才建的, 城內以官署衙門為主,可以看看莊永明老師或徐逸鴻老師關於臺北城歷史的書。 https://i.imgur.com/x6UL55s.jpg
臺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艋舺和大稻埕為清代主要的居住市街,臺北城內的聚落 集中在北門、西門,東門和南門一帶大多為田地。 出處:https://twh.boch.gov.tw/world-memory/tw_detail.aspx?id=340 https://i.imgur.com/cY1VvLG.jpg
1895年的臺北城西南角,右方為小南門,城內南側有許多田地。 出處: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773768/1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25.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79761155.A.932.html

01/23 14:51, 4年前 , 1F
官立高等學校79比2 w
01/23 14:51, 1F

01/23 14:53, 4年前 , 2F
所以能進大學的本地人只有2個
01/23 14:53, 2F

01/23 14:55, 4年前 , 3F
同時間的中國比例應該是10萬比1
01/23 14:55, 3F

01/23 15:05, 4年前 , 4F
十萬比一勒
01/23 15:05, 4F

01/23 15:07, 4年前 , 5F
你那個九成是公學校和小學校比 不要拿來混淆成台人就
01/23 15:07, 5F

01/23 15:07, 4年前 , 6F
學比 台日人口比才19:1 就學人口有沒有九比一都不知道
01/23 15:07, 6F
同一頁的統計是臺灣人學齡兒童就學率為29%,其中男童為43%,女童為12%: 本島人學齡兒童就學及不就學     男    女    加總 就學  151,848  35,484 187,332 不就學 197,453 265,127 462,580 計   349,301 300,611 649,912 就學率   43%   12%   29%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37313/61

01/23 15:10, 4年前 , 7F
話說高職師專算高等教育嗎?
01/23 15:10, 7F
是的,當時分為初等和高等兩個階段。

01/23 15:11, 4年前 , 8F
按人口比例來算,日台的初等教育比為2:1,高等教育為30:1
01/23 15:11, 8F

01/23 15:12, 4年前 , 9F
在當時算高等教育,那個時候能讀到高中已經很不容易了
01/23 15:12, 9F

01/23 15:12, 4年前 , 10F
我剛剛在查相關資料
01/23 15:12, 10F

01/23 15:13, 4年前 , 11F
基本上日本人在台灣殖民時都是住在像租界一樣的日本人區,
01/23 15:13, 11F

01/23 15:13, 4年前 , 12F
正常來說不會跟台人混居,要比喻的話就像反逆那樣
01/23 15:13, 12F

01/23 15:14, 4年前 , 13F
跟台人混居他們也怕會被報復
01/23 15:14, 13F

01/23 15:15, 4年前 , 14F
總總證據都證明日本沒有把台人一視同仁啊,難道那時
01/23 15:15, 14F

01/23 15:15, 4年前 , 15F
候台灣人都剛好只想當老師?
01/23 15:15, 15F

01/23 15:15, 4年前 , 16F
以原PO的公立中學校這項裡面的資料來說,台北第一中學校
01/23 15:15, 16F

01/23 15:15, 4年前 , 17F
然後別再拿中國救援了,現在是檢討大日本帝國治台問題
01/23 15:15, 17F

01/23 15:15, 4年前 , 18F
,那時候中國很廢眾所皆知,你拿先進日帝跟中國比,
01/23 15:15, 18F

01/23 15:15, 4年前 , 19F
到底?是傚法對岸該要檢討武漢肺炎結果在討論美國流感
01/23 15:15, 19F

01/23 15:15, 4年前 , 20F
01/23 15:15, 20F
日本對臺灣的統治政策有不同階段,1920年代當時尚沒有義務教育,預算經費不足是 原因之一。

01/23 15:16, 4年前 , 21F
(建中前身)為總督府辦,主要以日人子女為主,台北第二中學
01/23 15:16, 21F

01/23 15:17, 4年前 , 22F
校(成功高中)為台人地方仕紳申辦(校長必須是日本人),才比
01/23 15:17, 22F

01/23 15:17, 4年前 , 23F
較多台灣仕紳的子弟,另外台北第二中學校也是有名的抗日思
01/23 15:17, 23F

01/23 15:17, 4年前 , 24F
想基地之一
01/23 15:17, 24F

01/23 15:18, 4年前 , 25F
實業學校就是當時的職校,當時的科系主要也是讓台灣人學些
01/23 15:18, 25F

01/23 15:19, 4年前 , 26F
農業技術幫日本人生產,鮮少讓台灣人學習管理
01/23 15:19, 26F

01/23 15:20, 4年前 , 27F
而原PO說得第二段其實LionRafale有說,就是"市街改正",當
01/23 15:20, 27F

01/23 15:20, 4年前 , 28F
時台人已經慢慢開始移居到艋舺和大稻埕以外的地方,後來也
01/23 15:20, 28F

01/23 15:20, 4年前 , 29F
是被趕回去
01/23 15:20, 29F
也有臺灣人在臺北城內居住、開店,我想LionRafale對臺北城的歷史發展不大清楚。

01/23 15:22, 4年前 , 30F
因為辜家代表台灣仕紳開台北城,投降的人不會全部趕走啦
01/23 15:22, 30F

01/23 15:23, 4年前 , 31F
還是要讓一些本地人身居高位當樣本,才能弱化殖民地的反抗
01/23 15:23, 31F

01/23 15:23, 4年前 , 32F
意志,歐美也都是這麼作,不然只靠本國也管不了那麼多人口
01/23 15:23, 32F

01/23 15:24, 4年前 , 33F
滿清能入主中原也是靠一部分漢人合作,比如說晉商
01/23 15:24, 33F
※ 編輯: carsen (1.171.125.63 臺灣), 01/23/2020 19:40:04

01/24 00:17, 4年前 , 34F
01/24 00:17, 34F
文章代碼(AID): #1UAJu3ao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UAJu3ao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