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化學名稱的中譯

看板Chemistry作者 (高密度聚乙烯)時間16年前 (2008/03/31 11:45), 編輯推噓5(507)
留言12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不知這問題跟化學有沒有關係(或許跟化學史比較有關係)... 不過在念化學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可惜現在中文的化學書籍對於中國化學史甚少提及,令人感到疑惑: 元素週期表中元素的中文名稱,是何時制訂出來,又是誰負責中文命名呢? 那些金銀銅鐵等史前時代就發現的元素,老早就有中文名稱了, 而其他元素如氫、鋁、鈉、溴...等等的資訊,是何時傳入中國, 在當時又是由哪個機構負責取中文名的呢? 而有些元素用性質命名(如氫=很輕,氯=綠色,溴=臭味...), 其他元素則用音譯命名(如鎂、鈷、鎢...跟絕大部分的元素), 在當時有沒有一定的命名準則,還是就是由一個委員會表決通過呢? 有個堪稱一絕的中譯不得不提,就是氫的同位素:氕、氘、氚, 既是形聲,又是象形,又符合了音譯的標準: 氕,從丿,音撇(一聲),英文名PROtium,氣字頭下一劃代表質量數為一; 氘,從刂(刀的偏旁),英文名DEUterium,兩劃代表質量數為二; 氚,從川,英文名TRItium,三劃代表質量數為三。 只能說想出這個點子的人真是天才,每次想到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巧妙地將中文字的特性融入科學性的翻譯之中, 這一組中譯不知造福了多少想要熟記氫同位素的人! 另外「有機化合物」的中譯也頗有趣,讓我想知道這些中譯產生的歷史淵源。 其一是部首的部分,這一點跟元素有點相似,可是又更為多樣: 碳氫化合物類:烴、烷、烯、炔...從火部,似乎是取其易燃性; 含氧官能基:醇、醚、醛、酮、酯、酐、醯...從酉部,取其來自發酵飲料(酒、醋); 含氮官能基:胺、肼、腙、脲...從肉部,大概是取氮為生命(肉)不可或缺; 芳香族:苯、萘、蒽、菲、芘、薁...從草部,許多「芳香」來自植物(草); 雜環:吡啶、吲哚、嘌呤、呋喃、噻吩...從口部--這個我就不知道根據了XD。 個人對這些分類的中文名稱來源特別感到興趣, 如「烷、烯、炔」似乎取自飽和度(完全-稀少-缺乏氫,我都教國高中生這樣背), 「醇」大概就是來自酒,「酯」來自油脂,「醚」來自麻醉性(?), 「酐」我想可能是酸脫水之後變「乾」了, 「醯」印象中意思是醋,拿來當羧酸衍生物應該很適合。(大陸稱「酰」) 而「酚」、「醌」、「酞」...等應該都是音譯。 倒是醛、酮的中文名稱不知是怎麼來的,「酮」說是keTONE的音譯或許說得通, 可是「醛」為何稱為醛,我就完全摸不著頭緒了..是跟某種植物有關嗎? 至於芳香族跟雜環的名稱,應該都是直接音譯吧。 看過楊寶旺先生翻譯的Morrison有機化學,根據我的印象, 記得他把toluene直翻成「芀」,xylene直翻成「茬」, 可是現在都用甲苯跟二甲苯了,讓我開始懷疑起歷史上是否有一段時期, 有機化合物的中譯與現代有所不同或尚未統一,還是只是楊先生喜歡這樣翻而已?XD 另外還有一些常見的基,似乎是將兩個字拼起來當一個字用, 甚至連字音都是拼出來的,這些新字往往讓使用注音輸入法的人打不出字XD, 如「羥」基是OH基,就拿氧的「羊」跟氫的「巠」組成一個新字, 還有「羰」基是C=O基,「巰」基是SH基,一個比較不一樣的是「羧」基, COOH基似乎是取含「氧」的「酸」的意思。 還有一些關於陽離子的名稱,這個就比較亂一些, carbocation看過翻成「金炭」離子,似乎是模仿「銨」離子的命名方式, 相似的還有「金羊」、「金臭」、「鏻」離子等等, 還有一個「金翁」離子似乎是「-onium」的直接音譯。 可是似乎最後都沒有受到正式採納(所以Unicode大多沒有收錄這些新字...) 可是翻了這麼多化學的書籍,大概因為英文原文書居多之故, 從來沒有看過提及這些中文的來源,到底何時、何人、何故這樣命名, 雖然這跟化學本身可能沒有太大關係,但我覺得假如知道來源與歷史典故, 學習與記憶起來應該更加有趣且快速,具有某種教育上的功能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8.7.231.138

03/31 11:51, , 1F
可是我自己都記原文的說 中文翻譯的反而記不住~
03/31 11:51, 1F

03/31 11:52, , 2F
我現在也都記原文了,可是還是對這些中文名稱很有興趣..
03/31 11:52, 2F
※ 編輯: evanzxcv 來自: 168.7.231.138 (03/31 12:09)

03/31 12:09, , 3F
尤其是很多還是記中文名稱的國高中生應該更有興趣吧~
03/31 12:09, 3F

03/31 13:02, , 4F
話說有沒有人會打這些字的中文~新注音有些發音跟平常念的
03/31 13:02, 4F

03/31 13:03, , 5F
不大一樣,例如烷念作ㄨㄢˊ~可是偏偏有很多就些不到怎麼
03/31 13:03, 5F

03/31 13:04, , 6F
念了~例如carboxilic、furan他們的中文 怎麼打....
03/31 13:04, 6F

03/31 13:05, , 7F
不然每次都用複製貼上的好累......
03/31 13:05, 7F


03/31 13:13, , 9F
你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 這是我以前google時看過的
03/31 13:13, 9F

03/31 17:51, , 10F
推一夏
03/31 17:51, 10F

04/01 00:14, , 11F
還漫有趣的...
04/01 00:14, 11F

04/01 02:14, , 12F
雜環命名從口部 我猜是因為"口"長得最像一個"環" 中文沒O
04/01 02:14, 12F
文章代碼(AID): #17y5vEs4 (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