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沒有Demo就沒有今天的流行音樂

看板Create作者 (~~~)時間15年前 (2009/01/14 17:0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一篇2004年的文章 偶然在大陸網站逛到 了解一首歌背後本來的故事 跟被創造之始 創作人發生的事情 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雖然很舊的文章了 也許有人早看過了 還是想跟創作版的大家分享~~:) ****************************************************** http://music.ent.tom.com/1026/1367/2004623-36372.html 轉載自2004年06月23日13時39分  來源:《音樂週刊》  崔書田 《愛原色》的唱片文案上這樣寫著,“感動之初,流行之前"。這是一張關於感動的唱片 ,這也是一張關於Demo的唱片。 這張唱片問世以來,馬上就引起了圈內和廣大歌迷的強烈關注,因為這無疑是對當前 浮躁有餘而內涵不足的華語歌壇的一個強大衝擊。  針對這張唱片所衍生的話題性,本刊記者通過電話專訪了一系列這張唱片的相關人員, 聽他們講述一張好唱片背後的故事。   Demo對於流行音樂至關重要   這並不是華語樂壇第一張Demo合輯唱片,早在幾年前,上華唱片就曾經推出過兩張 華語音樂創作人的Demo合輯,而據這張《愛原色》的製作統籌、華研唱片的音樂總監 袁惟仁介紹,這張《愛原色》與前面那兩張唱片有著很密切的關聯,這關聯, 分明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上華唱片是一個很優秀的華人唱片公司,培養出過許茹芸、熊天平、動力火車等 一系列,他們非常重視流行音樂的原創性與文化內涵,這一點從他們推出的藝人的質素 就可以看出來。而推出原創Demo合輯是當時上華老闆呂世玉的創意,呂先生在國外的時候 就曾發現國外有很多這樣的產品,於是就希望華語樂壇的聽眾也能聽到這樣一個直接的 東西。而袁惟仁在當時就參與了第一張專輯。在他看來,第一張合輯的概念已經相當完整 ,從選歌到整體的包裝、到文案中每個創作人的心情故事。“我相信那樣的感動是很清楚 的,也是很直接的。所以我們一直保留那樣的情感在,也試著在這第三張《愛原色》 再一次拿出來給所有的聽眾朋友們分享。”   後來,上華被併購之後,原來的老闆成立新公司,所有班底全體加盟。所以後來的 華研與原來的上華相比,僅僅是名稱上的不同。  “這是流行音樂中的一個比較特別的產品,就是一般的商業歌曲最早的創作動機和情感 ,我們的出發點就是這樣子。”袁惟仁這樣說。  Demo對於流行音樂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記者曾經聽過臺灣著名音樂人吳旭文《肉麻情歌 》《神經》等歌曲的Demo,不光是歌詞和旋律,甚至連編曲都相當完整,基本上已經接近 成品,《肉麻情歌》的成品編曲有90%以上的動機都是由原始的Demo提供的。 而據吳旭文介紹,很多臺灣音樂人的最初Demo都是相當完整,可以直接拿來出版的。   Demo對於流行音樂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更深一層的意思是,沒有那些最初的感動, 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好歌,而沒有好歌,又何來這個流光溢彩的流行樂壇?   唱片收錄的不完全是最原始的Demo   因為這唱片裏,很多詞曲作者都屬於不同的公司。因為牽扯到版權問題,在選歌的 過程中間,也曾經把很多好歌“忍痛割愛”。難得的是,大部分的詞曲作者的意願都是 百分之百的。因為能夠參與這樣一個特殊的案子對於大多數音樂人而言都是一個很可貴 的過程。   因為版權等問題,所以這張唱片收錄的並不完全是最初的Demo。   《無底洞》原本的Demo也是由蔡健雅唱的,但是因為蔡健雅的聲音在華納,所以這首 歌的作者黃韻仁就邀請了新加坡當地的歌手邱意琳來演唱。而郭文賢的《分手快樂》原本 的Demo只是鋼琴的沒有唱歌的,有鑒於聽眾聽歌的習慣,還是決定找人來重唱這首歌, 在這個過程裏,公司找了幾個人來試唱這首歌,最終確定由林宥佐演繹的比較接近原創 心情的版本。   正是因為這是一張很特殊的唱片,人聲部分大部分都由原作者完成,所以這張唱片在 版稅分配上有一個新的處理方式。對詞曲作者的權益有很適當的保障。   《愛原色》裏最有影響的《戀曲L.A.》和林一峰的by my side,早在唱片未曾發行 之前就在網路上被網友廣泛傳播,對於這種現象,袁惟仁坦言公司並不擔心這會影響 銷量,相反,他認為還會刺激銷量。因為由此可見,聽眾對原汁原味的需要程度, “聽眾總是會期待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歌曲以不同的版本呈現。”袁惟仁說。   《戀曲L.A.》:假想的異國戀情   在這張《愛原色》裏,歌曲《旋木》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最初的Demo版本,一個是 袁惟仁為了紀念已故詞人楊明學,翻唱由他填詞的版本。   和很多華語樂壇的優秀創作人一樣,袁惟仁也有組團的背景。作為當時名噪一時的 凡人二重唱之一,在老搭檔莫凡已經推出這行的時候。他依然在幕後發揮他的音樂才華。 早在數年前,一首《征服》不但將那英推向全華人天後的地位,也讓袁惟仁同時入圍了 金曲獎最佳作詞與作曲人。相對于激情澎湃的《征服》,寫給王菲的《旋木》則顯得溫暖 而感傷,而這首歌曲在創作之初是以《戀曲L.A.》為名的。那天下午袁惟仁看到在L.A. 的朋友回臺灣之後發表的一篇關於L.A.405公路的文章,所有在那條公路兩旁的景色突然 從回憶裏迎面跑出來,又接著向後賓士而去。那瞬間的感動讓袁惟仁趕緊拿出吉他, 寫下了這首《戀曲L.A.》。   “其實《戀曲L.A.》完全是我想像的一段異國的戀情,早在若干年前,我常常去那邊 錄音。它給我畫面相當的深刻,我一直嘗試著想把那樣的情感那樣的畫面放在歌詞裏。 其實也就是在那樣的心境下去創作,我刻意的用很多地名去喚起聽者的回憶。太多的異國 戀情最後都不了了之,最後留下的只是生命的小遺憾。我很喜歡把自己的創作拿給身邊的 朋友去聽去做測試,發現數字和地名很容易引起一些情感的流露。”   這首歌也是曾經在10年前為王菲寫過《執迷不悔》的袁惟仁再度為王菲量身定做的 歌曲,2002年的一個夏日午後,就在靈感產生之前的幾分鐘,袁惟仁剛剛接到王菲經紀人 邀歌的電話。於是才有了後來王菲新專輯中最重要的曲目《旋木》。   也許,大部分的好歌都是產生于這樣的巧合吧。   一首歌一個故事   和《戀曲L.A.》一樣,這張唱片裏的每首歌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比如《白鶴》 (The Moment)寫的是生命低潮中J&S抱著“死前最後一搏”的心情寫的;而《至少還有你》 居然出自香港地下樂團“大懶堂”成員Davy Chan之手;左宏元之女左安安,在創作 《花都開好了》時,竟然用的是從錄音室撿回的廢棄器材;而黃韻仁的《無底洞》則是在 他打電動打到手酸之後,騎著自行車在新加坡街頭漫步時寫出來的。   林一峰《by my side》是孫燕姿《遇見》的原版,這首歌也是林一峰眾多暢銷曲中他 本人最為滿意的一首。這首歌純淨得一塵不染,表現了林一峰對感情的態度。為愛情, 林一峰堅定地說,可以犧牲所有,談過“兩次可以寫一世歌”的戀愛,他幾乎犧牲了學業 、事業。   而《趕路》(愛)則來自于陳曉娟去紐約的藍調餐廳一位女爵士歌手的演唱而深受感動 ,回到臺灣,他很快就寫好了前段,但是卻怎樣也寫不出副歌來,6年過去了,當陳曉娟 回南部家中再次彈著他心愛的老鋼琴時,因為想到莫文蔚的歌聲,這首6年來都寫不出的 副歌,竟然在數分鐘內完成。而更玄的是隔天就接到莫文蔚的唱片公司邀歌。   一切就如命運的安排。 -- 安妮朵的音樂 http://www.streetvoice.com/annechang120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198.219

01/14 18:04, , 1F
打電動打到手酸超好笑的XDDDD
01/14 18:04, 1F
文章代碼(AID): #19RQlE0j (Cre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