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縮時攝影心得整理

看板DC作者 (.)時間11年前 (2012/10/21 12:04), 編輯推噓2(208)
留言10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wretch.cc/blog/baxermux/1398836 縮時攝影心得想法整理 縮時攝影已經不是什麼多奇特的拍攝方式,網路上youtube也有很多別人的作品分享 ,簡單來說就視為是以拍照的方式在錄影就對了, 問題是縮時攝影的作品質感水準高低範圍落差也很大, 觀察一些不同網友的作品和整理一下我自己的學習摸索經驗, 把一些我認為會影響到作品質感高低落差的因素給整理出來. 首先縮時攝影就是以攝影的方式在錄製影片,因此姑且先不討論到時間軸的問題, 單就單張照片來說,其實是脫離不了一般攝影的技術指導原則, 也就是說縮時攝影跟攝影一樣,像是拍攝設定.構圖.畫面趣味都是影響優劣感受的條件, 因此縮時攝影要拍得好,單張照片就要拍得好,就這部份不脫離一般攝影的範疇. 其次就是跟一般單張照片相比,縮時多了一個時間軸, 因此我們還得處理到時間軸的問題. 關於時間軸有幾個處理關鍵 1.一張拍攝時間 2.間隔的等待時間 3.壓製影片時每秒播放張數 這三個參數會影響到縮時最後的播放呈現方式,很難說怎樣的設定最好, 其實端看拍攝主題, 一張拍攝時間會影響到物體的移動軌跡長短(特別在夜景拍攝時) 間隔的等待時間會影響到移動物體的出現頻率 壓製影片的每秒播放張數會影響到畫面的流暢度(但這同時還受到前兩項因素影響) 一般來說這些參數該怎麼設定,要看你所想要的感覺和拍攝題材,不過多數情況下, 一般人會喜歡擁有比較流暢的視覺感,如果物體移動速度較快(像是車流), 你的間隔時間就不宜設定太長(基本上車流拍攝間隔時間不建議超過1秒上限, 甚至理想來說我覺得是0.5秒最佳),否則畫面給人的感覺會覺得沒有連貫性, 好像許多張沒有前後關連的照片混雜起來.如果是雲朵移動,間隔時間就可以拉長, 但是仍然不宜超過5秒. 一張的拍攝時間影響到軌跡拖曳長度,這要看你自己想要的畫面感覺. 壓製影片時每秒播放張數,一般我是設定每秒15張, 但是隨著我想播放的長度以及拍攝方是會再視情況提高. 其次就是拍攝時後的機身設定,基本上一定先對好焦,然後改成手動對焦模式拍攝, 並且使用M模式拍攝,為何要這樣? 如果你偶而看一些人的縮時,會發現影片亮度閃爍.白平衡亂飄, 給人的感覺很不舒服,這就是因為拍攝調件沒有設定固定,每張跟每張之間有異動造成. 不過接下來的問題來了,同一個地方拍攝,隨著時間變化,適當的曝光值有可能改變, 特別是從白天拍到晚上或是晚上拍到白天這種狀況, 這種問題要處理好就是比較進階的問題了, 問題在於如何修改設定卻不會讓相機產生輕微的視角偏差 (看很多縮時都有這問題,會在某的時間時後因為修改機身設定, 結果在無意中動到機身的拍攝位置,而讓畫面突然晃一下....),以及過渡處理. 接下來是拍攝中流暢移動視角.位置.ZOOM,這些都需要某些器材輔助, 還有HDR問題,這些都是比較進階的議題 (關於比較進階的處理我也還在摸索,所以也啥可談的...). 撇開進階的拍攝挑戰,一般人如果拍攝比較好拍攝的題材, 大致上就幾個追求指標,畫面流暢.穩定(不要閃爍).畫質好(不要雜訊.壓縮也不要太差), 基本上就算是合格了.接著就所拍攝題材畫面的趣味性問題. ps.如果可以,不是很建議靠定時拍攝器來操控b快門, 我懷疑畫面亮度閃爍飄移的問題,跟B快門的timer準確度有關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70.79.227

10/21 12:18, , 1F
定時拍攝器是定時快門線嗎?用人工的不是更不準確?
10/21 12:18, 1F

10/21 12:27, , 2F
我的意思是把快門時間用機身固定
10/21 12:27, 2F

10/21 12:28, , 3F
不是說人工操控快門
10/21 12:28, 3F

10/21 13:01, , 4F
最後一句話 你景觀窗有關上嗎? 影響測光喔..
10/21 13:01, 4F

10/21 13:02, , 5F
=_= 觀景窗... 因為我朋友有類似問題
10/21 13:02, 5F

10/21 14:37, , 6F
你所說的"間格時間不宜過長" 十分同意你的看法 所以
10/21 14:37, 6F

10/21 14:37, , 7F
我實在很納悶某些相機最短間隔只能設定1分鐘
10/21 14:37, 7F

10/21 14:38, , 8F
設計的工程師到底有沒有拍過縮時攝影......
10/21 14:38, 8F

10/21 14:39, , 9F
還有做多拍攝張數設99張也是 完全不實用
10/21 14:39, 9F

10/21 14:39, , 10F
10/21 14:39, 10F
說穿了 其實是商業策略的考量 不想讓消費者太爽 ※ 編輯: erspicu 來自: 61.70.79.227 (10/21 16:14)
文章代碼(AID): #1GWtGtvT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