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扁平化設計!

看板Design作者 (打拋豬肉椒麻雞)時間8年前 (2015/09/28 16:04),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家好,我是一個傳播科系的學生,但對於設計領域有很大的興趣 最近在系上電子報寫了一篇關於扁平化設計的文章 大概是關於他的趨勢以及演變 新手上路,若有錯誤歡迎大家多多指教(鞭小力點) 圖文好讀版:http://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8398?issueID=568 人們的生活已經脫離不了設計。周遭的每樣物品,從牆上的海報、街道上的招牌,甚至到 人手一台的手機,幾乎都可以歸納在設計的範疇當中。近年來,扁平化設計(Flat Design)捲土而來,以整潔、簡單為原則,逐漸形成新一代網頁設計、裝置介面設計的熱 潮。 在數位化的時代中,幾乎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台智慧型手機,甚至平板電腦,但對於每位使 用者來說,每台裝置的螢幕大小和解析能力可能不盡相同,根據手機網站《Opensignal》 的調查,截至二○一五年八月,全球就有24,093種不同的安卓系統(Android System)手 機。在手機市場如此零碎的情況下,必須仰賴適應性更高的介面設計,而扁平化設計的向 量化,由於內容安排簡易,更能因應不同大小的解析度或行動裝置來縮放大小或變更配置 ,更符合當今的需求。 扁平化設計由於配置簡單明瞭,容易因應不同裝置而彈性變更配置。 除此之外,所有數位裝置的螢幕都是平面的世界。扁平化設計師認為,人們應該要接受平 面裝置的特色,而非試著在2D的平面中試著建構3D的元素。因此,扁平化設計捨棄了浮雕 、陰影、羽化等手法,講求極致簡單、乾淨俐落,運用單純的色塊去建構一切的圖案,使 所有設計不具有深度(depth)以及維度(dimension)。 扁平化設計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而是承襲了許多的經典設計主義。最早的扁平化設計 可以追溯到包浩斯現代主義(Bauhaus)。一九二○年代,當時工業革命已經將人們帶入 了成熟的機械時代,卻也帶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毀滅性悲劇。於是開始有人認為需要一 個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以及一個實用的行動準則,而包浩斯現代主義便在這樣的環境下誕 生。取代當時盛行的維多利亞風格(Victorian Style)的華麗綴飾,包浩斯現代主義強 調簡約、樸素以及務實。而一九五○年代最盛行的國際字體風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繼承了包浩斯的衣缽,遵循簡約、樸實的風格,大量運用網格系統 以及無襯線字體,且更加要求設計的功能性,因此非常注重設計內容以及頁面配置的階層 結構(Hierarchy)。 此信念到了一九六○年代末慢慢產生質變,設計師們過於嚴謹、呆板,並且視包浩斯現代 主義為絕對的教條。因此,造成了另外一批新興設計師們的不滿,開始以擬真、裝飾性的 設計反擊,隨著反對聲浪越演越烈,新的設計風格──擬真化主義(Skeuomorphism)也 隨之誕生,並且逐漸成為新的主流。 在擬真化主義取代了國際字體風格將近半個世紀後,美國科技公司微軟(Microsoft)接 連在二○○七年以及二○一○年發表一系列以扁平化設計為概念的新產品,甚至連信奉擬 真化主義的美國電腦公司蘋果(Apple Inc.)都於二○一三年發表扁平化設計後的使用者 介面,皆被視為是扁平化設計再度回歸主流設計風格的證明。 目前扁平化設計廣泛使用於介面設計上,其最主要的特色即為「平」、「無3D」,透過幾 個基本的設計原則,創建出了簡單、乾淨、現代的設計風格。扁平化設計只使用最基本的 元素,如圓形、矩形或三角形,以最簡易的組合去建構介面中的符號。由於扁平化設計將 許多的視覺元素簡化甚至刪減,為了讓設計顯得更加醒目,除了大量地使用亮色調的色彩 之外,也必須配合色彩心理學的使用。儘管扁平化注重每個設計的互動和可閱讀性,因而 大量使用非襯線字體,讓使用者將注意力集中在內容上,但有時仍適度地使用特殊字體作 為一個設計的美術元素,以防畫面顯得單調。扁平化設計的簡潔除了降低使用者在操作時 的難易度之外,也因為刪除了多餘的視覺裝飾,減少了頁面載入時間、讓介面更彈性地出 現在不同裝置中。 扁平化設計帶來了相當多的優點,卻也引起了擬真化主義者的批評。設計的內容儘管簡單 ,但要素間的關係卻只能透過顏色、形狀與相對位置去推測,無法從圖像本身直接觀察。 由於過度簡化所有元素,使得物件間相似度過高,除了使得設計缺乏個人特色,也造成使 用者無法辨認出互動元件,因而產生對於操作的混淆。而在所有圖像的表達都只能使用基 本形狀的規則底下,扁平化設計也被認為無法恰當地表達出優雅、幽默等風格,因此時常 被認為是無聊、缺乏情感的設計。相較之下,擬真化的設計儘管花費較多設計時間,但和 現實生活中的物件更為相像、貼近,因此能夠更直接地幫助使用者理解每個圖像的功能。 放眼望去,各大網站或是各家手機品牌,幾乎都是使用扁平化設計,原因無他,正是為了 因應碎片化(Fragmentation)的時代下,各式各樣的用戶群。以實用為最高原則,扁平 化設計創造出簡單樸實的設計風格,讓使用者可以忽略數位裝置的差距,並且直觀地操作 系統。 除此之外,扁平化設計也不斷地在進行改變,漸漸地加入更多元素,包含使用圖片、漸層 填色以及使用陰影,某種意義上與擬真化主義融合了,對此,評論家約翰布朗利(John Brownlee)甚至提出了後扁平設計(Post-flat Design)的看法。 無論未來的設計趨勢如何變更,正如同產品設計師威爾斯萊利(Wells Riley)所建議: 「美學只是設計的其中一項工具,真正的目的是解決使用者的問題。」(Aesthetics are just another tool in design, whose real purpose is solving user problems.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3.89.1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esign/M.1443427483.A.7B0.html

09/29 12:18, , 1F
09/29 12:18, 1F

10/07 00:40, , 2F
推推
10/07 00:40, 2F

10/24 01:39, , 3F
good
10/24 01:39, 3F
文章代碼(AID): #1M2FIRUm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