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現在和1930年代有沒有相像的地方呢?

看板Foreign_Inv作者 (D.C.)時間13年前 (2011/09/25 10:04),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經濟衰退回顧╱1930年 經濟大蕭條 全面性貧窮與失業 編譯羅倩宜/專題報導 發生在一九三○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全球工業國家無一倖 免,可說是西方工業史上歷時最久、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經濟衰退。 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進入所謂「喧囂的一九二○年代」,生產旺盛,享樂主義盛行, 民眾買房買車、炒作股市,全靠借貸。當時貧富不均甚為嚴重,生產力提升帶來的利潤, 全部進了有錢人口袋,一般工資並未增加。熱錢只往股市走,助長泡沫經濟,未能轉化成 民生消費力量。經濟繁榮建立在信用過度擴張。 道瓊指數 由高點暴跌八十% 一九二九年,經濟膨脹達到頂峰,十月二十九日,美國股市崩盤,道瓊指數開盤二九九. 六點,一天內重挫二十三%。一個月之後,股市的市值損失近千億,引起全面恐慌。接下 來的三年,股市一路破底;一九三二年底,道瓊指數距離一九二九年的高點重挫了八十% 。投資人傾家蕩產,銀行及金融機構也受到重創。全美失業人口達一千五百萬人,佔全體 勞動力的四分之一,全美二萬五千家銀行有近半數倒閉。普遍信心危機致使消費需求更形 萎縮,生產停頓。當時流浪人口達二百萬人;失學、營養不良、飢餓人口不計其數。 經濟困境造成社會氣氛極度低迷,為了逃避現實,好萊塢電影公司在一九三○年代所拍攝 的電影幾乎都是場面熱鬧的歌舞片。抒發苦悶的爵士樂也在大蕭條年代茁壯,從小眾音樂 躋身主流。 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低估嚴重性,放任市場機制自行修正,行政部門沒有積極介入,經濟 衰退愈演愈烈,終於導致全面性的貧窮與失業。胡佛在一九三二年下台,由主張新政的羅 斯福接任。 羅斯福的新政以振興(recover)、紓困(relief)、改革(reform)的三R為主軸,分 為兩階段。初上任的百日,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讓有償債能力的銀行儘速復業;採行新 的貨幣政策,放棄金本位,讓美元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撥款州政府提供貧民救濟;訂 定基本工資與最高工時,並廣開公共建設增加就業機會。第二階段新政則透過立法,確立 了美國的社會福利、勞工保險以及公共事業體系。 新政幫助美國走出衰退的危機,GNP從一九三三年的七四○億美元增加到一九三九年的 二○五○億美元,失業率也從上任之初的二十五%降到一九四○年的十四%。 大蕭條在美國引爆後,迅速蔓延到全世界。一次大戰遺留下龐大的債務與賠款,迫使歐洲 各國向美國舉債,歐美經濟連動性極高。美國經濟崩盤後,抽回投資和銀根,歐洲各國也 跟著進入蕭條。受創最重的是向美國借貸最多的德國和英國。一九三二年,德國失業人口 高達六百萬人,佔勞動人口的二十五%。英國的工業與出口部門則一路走衰,到二次大戰 後才恢復。 助長大蕭條延續並惡化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在一九三○年六月十七日通過的斯穆特霍利法案 。由於農業生產過剩致價格崩盤,為保護本國農產品,美國通過該案對三千多項進口商品 課以六十%的高關稅。全球各國立即採取報復,關稅壁壘四起,國際貿易完全停滯。到了 一九三二年,全球貿易總值只剩下不到一九二九年的一半。 一九三○年代的大蕭條除了經濟上的負面影響,也帶來重大的政策轉向。大蕭條之前,各 工業國政府鮮少干預市場運作,但經過慘痛教訓後,政府開始透過各種手段,如稅負、監 理、公共建設、社會福利等,在市場經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大蕭條也助長了德國及日本 的軍國主義崛起,引爆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239.221

09/25 10:46, , 1F
個人認為沒有二次大戰爆發...新政也救不了當時惡化的經濟
09/25 10:46, 1F

09/25 10:47, , 2F
簡單講沒有大規模的破壞重新讓階級和資源去流動
09/25 10:47, 2F

09/25 10:48, , 3F
用什麼方法和政策都救不了"現在"的世界經濟局面
09/25 10:48, 3F

09/25 14:29, , 4F
胡佛和羅斯福那段,和彼得‧希夫所闡述的簡直是平行世界
09/25 14:29, 4F
文章代碼(AID): #1EVemmAy (Foreign_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