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三因子模型

看板Foreign_Inv作者 (阿比蓋爾)時間4年前 (2019/10/17 13:03), 4年前編輯推噓7(703)
留言10則, 7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最近在網路上越來越常看到有人在又在討論Smart Beta, 上一波好像是2012-13年. 例如低波動, 高股息, 成長股, 想要瞭解這些因子前應該先談三因子模型. 講三因子模型之前應該要先談風險溢酬跟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這邊先簡單帶過. 風險溢酬就是聰明的投資人不會白白承擔損失的風險, 一定會要求適當的回報或補貼.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則是談承受多少風險可以預期多少的報酬, Beta為這條曲線的斜率. 然後進入正題的三因子模型, 三因子是在風險外再提出2個影響報酬因子. 提出者是Eugene Fama和Kenneth French, Fama在2013年拿到諾貝爾經濟學獎. 三因子就是 1. 市場風險(market risk, Beta): 風險越大報酬越高 2. 規模(size, Beta-s): 規模越小報酬越高 3. 價值(value, Beta-v): 市淨率越低報酬越高 這個模型最大的挑戰是, 通常規模小或市淨率低的公司風險也比較大, 那要怎麼證明這些公司的報酬較高是由於新增的因子, 而不僅僅是風險比較高. 還好在統計學的幫助下, 成功的證明了這2個因子確實會影響報酬. 常見的基金分類 - 晨星九宮格也就是根據這個模型設立的. 從此之後各式各樣的因子不斷被提出, 像是股息, 動量, 波動... 可是始終沒有撼動三因子模型所奠立的基礎. 但金融界很喜歡這些新的因子, 因為很好用來說故事. 只要把近幾年的線圖拉出來, 看哪個因子的資產報酬高, 就主推哪種資產. 邏輯就跟主推特定國家或特定產業一樣, 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推銷策略. 個人是覺得應該最近業界又把腦筋打到這塊了, 在被推銷下決定前, 應該有一些基本瞭解, 各種資產都會有短期的領先落後. 不說死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133.1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571288638.A.BB0.html

10/17 14:11, 4年前 , 1F
寫的不錯 但最後結論那段沒看到
10/17 14:11, 1F

10/17 14:28, 4年前 , 2F
推知識文
10/17 14:28, 2F

10/17 21:21, 4年前 , 3F
10/17 21:21, 3F

10/17 22:44, 4年前 , 4F
反正都是要騙錢用的,不敢保證本金的各種說詞都是垃圾
10/17 22:44, 4F

10/18 01:27, 4年前 , 5F
買VT也沒有保證本金哦。總不能說VT是騙錢吧。
10/18 01:27, 5F

10/18 09:47, 4年前 , 6F
dark版友是走錯版嗎? 會看這個版的人都有一定的基礎知識
10/18 09:47, 6F

10/18 21:59, 4年前 , 7F
10/18 21:59, 7F

10/18 23:32, 4年前 , 8F
寫的不太對吧 SMB和HML本來就是風險因子 至少學界
10/18 23:32, 8F

10/18 23:32, 4年前 , 9F
是這樣理解的
10/18 23:32, 9F

10/18 23:33, 4年前 , 10F
而alpha則是risk-adjusted的超額報酬
10/18 23:33, 10F
混用符號是我的失誤, Alpha一般指超額報酬沒錯. 原文那段只是要帶出Beta的概念, 已修改避免混淆, 謝謝指正. SMB和HML確實包含風險, 但回歸係數不為零, 顯示不僅僅只有風險. ※ 編輯: avigale (60.250.133.185 臺灣), 10/21/2019 10:14:50
文章代碼(AID): #1Tf_O-km (Foreign_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