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現在的台北市大同區一帶

看板Geography作者 ( )時間17年前 (2007/02/13 19:05),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21 (看更多)
※ 引述《Richter78 (The Enigma)》之銘言: : ※ 引述《boa ( )》之銘言: : : 我的觀察大致如此: : : 傳統的庄界,甚至在都市裡放軍的地理界線, : : 還蠻固執遵從傳統的範圍, : : 因此像「庄」「街」「甲頭」「角頭」甚至「堡」等用語還常常聽到。 : 不過在我家這邊 : 土地公的管區居然跟著里界調整了 (下文恕刪喔) 不好意思,是我沒把話說清楚 :) 如您所說的情況確實存在,而且目前已經有一些相關研究, 例如張珣對大甲鎮瀾宮祭祀圈範圍的轉變, 就指出隨著政治-經濟局勢的轉變,與行政區域的劃分, 很可能使得參與祭祀的範圍不斷發生變動。 而我知道以南部為主的相關研究已有不少。 台北也不是沒有這樣的情況, 至於我想強調的重點大概是這樣: 1)因為台北的許多傳統聚落其實未有建(土地公廟仔以下)庄廟, 因此即使在外地人口不斷移入後,也難以擴張原有的祭祀範圍, 比方中南部的一些人群廟經歷的歷史過程。 2)即使表面上看不到廟宇,行政區域也不斷劃分, 但是今日台北許多地方祭祀活動, 還是試圖以過去庄或角頭的名義維持運作。 3)但若要細分過去的實質庄界,則或多或少有些改變。 我前面提到許多執事者已從頭人變到里長手中, 所以隨著里長的決策或是區域重劃, 在一些比較特殊的例子中,也會導致部分的里脫離/併入其他祭祀組織。 但無論如何,那個以庄名為基本衡量標準的態度還是延續下來。 比較極端的例子,是我不斷在調查因為截彎取直後散庄的人群, 最後是用什麼方式處理原本聚落供奉的爐。 我竟然發現,有些居民竟然還是會以的庄名掛名, 然後選擇在其他空地舉辦「過去聚落傳統舉辦的年例祭典」。 總之,R大說的情況是存在的, 我原本想強調的是「這些里之所以會綁在一起,是延續了過去的空間概念」, 不過仔細來看,在一些地方確實有些細微的變動。 雖然大致來看, 泰半的地區還是堅守著過去的界線, 並利用現在的里界進行「對應」與「換算」。 -- 安靜 優雅 的 輕 聲 哭 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80.253

02/13 19:08, , 1F
對了,補充說一下,我最後一段說的是台北。
02/13 19:08, 1F
文章代碼(AID): #15qPjXN5 (Geogra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qPjXN5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