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醒醒吧!外勞與千歲團才是農村勞動主力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6年前 (2017/11/06 16:38), 6年前編輯推噓2(5313)
留言21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17-11-03 13:07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79589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https://i.imgur.com/ey2rFlP.jpg
https://i.imgur.com/g59QOlc.jpg
https://i.imgur.com/kbaBc4n.jpg
https://i.imgur.com/Q2R7UMN.jpg
https://i.imgur.com/3hZq0IC.jpg
現在正是冬季裡作的季節,山上的採茶工,全都下山來幫忙種植高麗菜,現在田裡的勞工 分為兩種,一種是季節採收的千歲團,另外一種,就是不能說的外籍移工、外籍配偶。這 些都是農村與政府單位都知道的事實,卻不願意正視、面對問題,沒有對症下藥去解決, 只會把台灣農業更逼入絕境。 季節性採收的本土千歲團,阿公阿嬤年齡超過75歲,仍彎著腰在田間工作;原本在山上採 茶的工人,現在都隨著季節到平地來幫忙,每人一天1500工資,要包括三餐,並且包含10 0元的交通費;農業缺工的勞動力流動,不僅只是山上山下,還有跨區域、跨縣市、跨產 業別,絕對不是單一團體、單一農會招募幾位農業師傅就能解決的,「師傅」是要技術學 習的,但現實農村,需要的是基礎勞力,千萬別跑錯棚、劃錯重點。 而政府一直避免談論農業外勞,不開放農業外籍移工,也不允許現有的外籍工假日打工; 但實際的狀況是,農村基礎勞力,一大半都靠這些外國朋友苦撐,畜牧場、茶園、果園、 菜園、種苗場,無一沒有這些外國朋友的身影,撐起台灣農業勞動力半邊天。 這幾年,原本幾乎低價到幾乎要進行產銷調節的芭樂,卻突然翻轉變貴了,主要是因為沒 有工人能去疏果套袋;而火龍果為什麼這幾年種植面積不斷擴張,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 因為火龍果相對省工,不用太多人工照顧,農民開始往不需人工、耕種工法相對簡單的作 物去耕種,台灣農產品的樣態版圖與價格,也因為缺工該使改變挪移。 今年,許多大型的馬鈴薯、芥菜農場,都開始想要探詢機械化的可能,因為田間根本找不 到工人,導致大筆訂單無法承接,農企業在找不到穩定的基礎勞力狀況下,也無法擴充經 營規模;不能大面積耕作、大面積採收,如何能穩定產量與物價,談長期的供貨、談外銷 、談新農業? 面對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的農村,要處理重度依賴勞務的農業,政府若只把眼睛閉上不願面 對現況,光靠政策補貼去支撐農業技術團、農業師傅的薪水,那兩年補助過後,一切全部 回到原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6.6.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09957528.A.70F.html ※ 編輯: L046 (27.246.6.20), 11/06/2017 16:39:07

11/06 16:39, , 1F
覺青呢
11/06 16:39, 1F

11/06 16:39, , 2F
垃圾農民,給多一點錢會找不到人?幹你娘去死
11/06 16:39, 2F
最近一台斤濕穀9.2元... 一百台斤賣不到1000元

11/06 16:40, , 3F
給台積電的薪水就有人搶著去做啦
11/06 16:40, 3F

11/06 16:40, , 4F
有錢有願景會找不到人?
11/06 16:40, 4F

11/06 16:40, , 5F
你問那些阿公阿嬤的孫子兒子在做什麼?...
11/06 16:40, 5F

11/06 16:40, , 6F
年輕人誰要種田? 喊得最響亮的七農只是想用低價拿到農田
11/06 16:40, 6F

11/06 16:41, , 7F
很多那種阿公阿嬤的小孩不是在竹科就是在美國....
11/06 16:41, 7F
更多的是工廠輪班,工地打零工的農村下一代

11/06 16:41, , 8F
根本志不在種田 開放外勞工才是正解
11/06 16:41, 8F
※ 編輯: L046 (27.246.6.20), 11/06/2017 16:43:27

11/06 16:42, , 9F
其實這是一種勞動老人院...與其半夜去公園擾人清夢...
11/06 16:42, 9F

11/06 16:43, , 10F
不如送去鄉下每天反正也是很早起...去田裡運動...
11/06 16:43, 10F

11/06 16:43, , 11F
農業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外勞也不是個最終解法
11/06 16:43, 11F

11/06 16:44, , 12F
現在的自動化技術 是沒有辦法厲害到 可以分辨茶葉顏
11/06 16:44, 12F

11/06 16:44, , 13F
色 然後用10根手指頭精密採收的
11/06 16:44, 13F

11/06 16:45, , 14F
大美國的農業很多也是大量的非法移民支撐的
11/06 16:45, 14F

11/06 16:47, , 15F
唉 農產品真的不賺錢嗎 還是賺的錢分不到農民
11/06 16:47, 15F

11/06 16:48, , 16F
產業升級摟 讚
11/06 16:48, 16F

11/06 16:51, , 17F
外勞 絕對不是解決的辦法
11/06 16:51, 17F

11/06 16:58, , 18F
就種食物不值錢嘛,繼續惡性循環囉
11/06 16:58, 18F

11/06 16:58, , 19F
但賣食物沒有不賺錢哦,嘻嘻
11/06 16:58, 19F

11/06 17:03, , 20F
台灣不重視專業,農民收入都被菜蟲等黑道吸光。可悲
11/06 17:03, 20F

11/06 17:06, , 21F
沒差 農業用地很多都要轉成工業用地 給財團養地用
11/06 17:06, 21F
文章代碼(AID): #1Q01-OSF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