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檔案格式的追求(CD、Hi-res、DSD)

看板Headphone作者 (動霸)時間8年前 (2015/10/30 14:54), 8年前編輯推噓2(204)
留言6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最近總算把系統建構完成 HD800也從5年多前搞到現在....(遠目) 途中系統砍掉重練過兩次 本身是走數位流(買盤自轉後直接封存) 基本上以前都是聽 16/44.1 (CD) 到近兩年的Hi-res 24/96 (BD) 今年開始碰 DSD (SACD) 系統穩定後回頭聽CD 16/44.1,老實說有追上剛接觸DSD時的聽感 系統建構中時 CD BD SACD 在系統還在入門準備進階時,這段時間聽Hi-res以上的訊源 在聽同一首音樂的情況下 大部份的器材都可以感受到以上三種格式的差異性 在DSD的runing下,可以加速把耳機 run 開 聽古典在DSD上可以說是大宗 可惜本人是聽GAME OST為主,所以Hi-res的資源相對較少 系統穩定後 CD BD SACD 聽感提升最明顯的是CD 另外兩種BD、SACD,在聽感上也有提升 當然在這三種格式上還是聽的出其中的差異性 接下來努力的方向是如何在CD的格式下 將16/44.1的聽感往DSD的方向邁進 -- 自認是勇者的人 舉起你的劍加入討伐惡龍的行列吧 ~ドラゴンクエス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194.18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46188094.A.7C6.html

10/31 03:59, , 1F
想請教前後的器材變化和使用的CD是什麼,我覺得CD本身做為
10/31 03:59, 1F

10/31 04:00, , 2F
載體沒有問題,大多數的問題出在轉錄。
10/31 04:00, 2F
前後器材的變化嘛,最早從是 PC 開始著手 音效卡 SE-200 PCI→慕嫻→越光 聲音很厚,聽人聲暖糊(舒服) 我本身是聽跟GAME有相關的音樂居多 所以這個組合在聽大編制的情況下很尷尬 樂器分離度不夠 音效卡 9632→shark同軸→HDP→慕嫻→RSA The Raptor 9632搭配HDP的特性下,樂器的分離度、定位感出來了 但是會覺得空間感不夠大,聲音往上摧,空間感有出來一點 但是聲音過大,會感受到音壓(不舒服) BDP-95→手工小白線→RSA The Raptor 聽感跟上面差不多,訊號線更換後可以明顯感覺形體變瘦 ,因形體變瘦,樂器的各種表現提升,但是空間感還是很局限 BDP-105→IQ80(XLR)→BHA-1 (HD800走全平衡) 空間感、定位、形體感、分離度 已經可以讓HD800有一個表現很全面的基本盤 但是低頻的質、凝聚力、量感不足 訊源 Audioquest Cinnamon USB 3.0(HDD2.5 外接硬碟)→BDP-105 把錢丟到水裡,毫無升級感 訊源 Fufutech LAN-10G (cat 6) 網路線→BDP-105 上述的最後聽感,補足中頻與低頻的不足 CD部份大部份都是普通CD 少數的有HQCD、blu-spce CD 轉錄用EAC轉換 大概是這樣

10/31 13:44, , 3F
路過推。原po害人不淺(?),現在聽過DSD有點回不去了
10/31 13:44, 3F

10/31 13:50, , 4F
我系統一直提升後,我也覺得16/44.1的進步幅度很大,
10/31 13:50, 4F

10/31 13:50, , 5F
而且以前覺得很爛的錄音,在系統進步後得到不少的改
10/31 13:50, 5F

10/31 13:50, , 6F
10/31 13:50, 6F
※ 編輯: dragon2543 (111.251.194.185), 10/31/2015 23:04:38
文章代碼(AID): #1MCnG-V6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