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note]second part melody

看板LifeSci_95作者 (哀迷)時間17年前 (2007/03/15 22:31),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上半場‧講者經驗分享】 鄭秋萍老師 在美國有多次轉學經驗 作決定常考慮「人」的因素 胡哲明老師 大學畢業後→當兵 →國內當助理(並從生態領域跨到分生) →陪太太出國並當國外助理 →唸Phd 申請學校的利器:實務經驗、關係 王致恬老師 在研究所做出成果後得到出國機會 每天固定時間出現在實驗室讓老師有印象 【下半場‧發問時間】 Q:出國後,有沒有發現什麼自己欠缺的能力,是可以趁還在國內時補強的? A:鄭--討論的能力。美國文化重溝通,以說話的能力來評斷別人優劣,因此我有要求 自己實驗室之學生在seminar時要對paper提出批判 Q:美國學術界的環境? A:胡--學費和物價高昂,因此學生常利用良好的獎學金制度申請補助,並多為半工半讀 (老師os:美國的大學生畢業之後就是個大人 台灣的大學生看起來還是個小孩子) 很注重寫 從高中就常寫proposal等 申請學校時 他們也很注重Motivation of Study Q:大學畢業後直接出國的可能性? A:胡--基本上唸美國的碩士沒什麼意義 因為申請不到獎學金 再說 一般的學校不會收一個沒什麼突出的大學生 先在台灣的研究所作出一些成果 才比較會有學校要你 當然 如果你在大學時代就發過paper 或是和美國教授有很棒的connection 另當別論 Q:有遇到什麼Culture Shock嗎? A:王--台灣人對人名的sense很不好 美國人非常注重記名字 比如說paper中某某現象是由誰發現的 在那要有報上大名的習慣 這也是一種禮貌 Q:錢的問題? A:All--爭取獎學金要非常的努力 美國有各式各樣的獎學金 (聽說有學長誤申請後備軍人獎學金被徵招去伊拉克XD) 打工的話 主要有TA(Teaching Assistant) 和 RA(Researcjing Assistant) Q:其他注意事項? A:All--硬體方面,美國其實未必比台灣好,所以勿懷抱此憧憬出國 在成績、推薦信、GRE等東西都和別人分不出個高下時 實務經驗、研究成果、connection等就變得非常重要 以connection為例,注意paper上的人名、留意來台演講的教授、或是請系上 和國外有認識的教授幫忙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 本文亦po在ptt2 LSNIGHT94板 -- 禮拜五19:00 4B還有一場 講生科畢業出路+台灣生技產業的講座喔 學弟妹們有空就來嘛 我們奔波得這麼辛苦都是為了可愛的小大二和更可愛的小小大一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1.169.204.105

03/16 00:05, , 1F
推~
03/16 00:05, 1F

03/16 00:05, , 2F
推...
03/16 00:05, 2F

03/17 07:39, , 3F
真的是很棒的一場經驗分享
03/17 07:39, 3F
文章代碼(AID): #15-LZCz1 (LifeSci_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