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發現蘭嶼

看板MED_serve作者 (尋找從前的朋友)時間19年前 (2004/11/26 01: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雖然是保育社的活動 可是學姐給我的題目與內容我覺得更適合醫服寶寶來聽聽耶 很像是家訪的心得報告 有興趣的來看看唷 基204 12/1(三) 19:00 講題:護理與人類學相遇在蘭嶼 與蘭嶼的結緣,是一段和醫法自然保育社伙伴一起創造的故事。而保育社在1999年及20 01年到蘭嶼進行生態旅遊哼,分別辦了兩次的蘭嶼週活動。 如果在大學時沒有踏上蘭嶼的土地,也許不會在護理系畢業後轉換到人類學的跑道,更 不會完成一本談蘭嶼達悟族老人照護的論文。 如果有時間的話,希望大家可以先去看蘭嶼居家關懷協會網站 http://www.esafe.com.tw/kokai/INDEX.HTM,也建議可以先看 拓拔斯‧塔碼匹瑪(田雅各)「蘭嶼行醫記」台中:晨星。 簡歷: 醫法自然保育社社員、社長 台灣大學護理系畢業 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碩士論文題目:蘭嶼達悟族老人的照護關係與社會 界限之建構—護理人類學的民族誌研究) 論文摘要 本論文處理達悟社會的老人照護關係之界限,在於描述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關係,我將此 種關係稱為「照護界限」,這種概念並非達悟人的用法,只是藉此釐清達悟社會現今的老 人照顧現象,並為跨文化護理的介入尋找立足點。 關於達悟族人的健康概念,過去文獻多提到達悟人的亡靈anito概念是反映其對疾病與死亡 的想像;近年因居家護理的引進,以及張淑蘭小姐(2001)《面對惡靈》紀錄片的播放, 當地的老人照護議題才受到關注,片中呈現的老人獨居現象尤其受矚目,觀影者甚至會因 此以為達悟的老人有自我犧牲或認命的生命態度,因為當地蘭嶼居家關懷協會(簡稱「協會 」)對老人所從事的居家服務是被當地視為禁忌的行為,更因此遭到老人及家屬的反對。 而我以護理人類學的民族誌方法,親身參與協會的志工組織,將其在服務老人過程中遭遇 的阻力視為達悟社會的照護界限,藉此說明居家護理與達悟人對「照護」及「安適」的認 定是有著不同的標準,除了造成雙方的觀點衝突,相對也創造了彼此之間的調和。 在照護與文化的連結基礎下,藉由達悟社會親屬關係來說明本論文的主要問題「誰需照 顧誰」的照護關係。在照護關係的基礎上,我從達悟人的家屋概念說明老人獨居並非達 悟人的理想居住形式,而是世代關係變遷與人口外移所造成;另一方面,從親子的交換 關係來看達悟老人面對老化之態度,並不完全能用認命或自我犧牲的觀點來解釋,因為 要說明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關係,尚要配合達悟社會的靈界觀、照護與繼承的機制 、對老化的態度、語言表達的習慣及個別老人的生命歷程等條件,這些都使照護關係的 詮釋有著不確定的性質,甚至賦予可正可反的變動性。 關於照護關係的分析,我以Barth的社會界限理論處理照護對象的關係範圍,並描述關係 的邊界及其變動方式,最後整理為論文的主要論述:達悟人的社會關係是以親子、配偶 為主,在沒有這些親屬時才能由其他親屬介入,此範圍界限具有「排他性」與「填補」 之性質,其同時表現在達悟人對照護與安適的概念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2.67
文章代碼(AID): #11fXXawJ (MED_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