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主義一個領袖談老蔣

看板MdnCNhistory作者 (武陵漁父)時間13年前 (2010/11/30 18:14),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書海飄香 目前在大陸史學的主流界一致認為老蔣喜歡搞獨裁,做著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美夢。這 個論斷我認為是值得商榷的,這個論斷估計源起于復興社那段歷史,蔣在這段期間對一 個主義一個領袖確實表示過好感,但那只是從組織效率來看,也是應對內外危機的一種 反彈。 從目前的史料來看,蔣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實現憲政,這個結論是不難得出的。當然,史 料的佐證可以從蔣的演講和日記中可以去尋找,如果覺得政客的言論不可信的話,我們 也可以從蔣的一些政治舉措來尋找。 蔣在開始和胡漢民的制憲之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當時國府建立不久,胡漢民是反對制 憲的,但蔣是傾向于胡適,認為應該制憲。當然事情的最后解決是,蔣以不民主的手段 軟禁了胡漢民。這一直為歷史學界所詬病,但政治這個東西,實然與應然在很多時候是 平行的。 大概最能為蔣辨污的,可能是抗戰勝利后的那段談判和制憲行憲的歷史。為了確實推進 憲政政治,蔣在1945年9月就廢除了新聞審查,然后是國共和談,然后有后來的政協草案 。沒有蔣對憲政政治的誠意,應該是很難達到這個成就的。 而1947年憲法基本都是來自政協憲草,政協憲草是CP簽字同意了的。至于CP后來反對這 部憲法,并不是憲法本身的原因,而是在其它一些政治談判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CC P認為沒有經過他們同意,蔣單方面召開國大,是非法的,不符合程序的,所以全部反對 。 那么他們為什么不同意行憲呢?按他們的計劃,是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不交出軍隊,自 己的控制區域永遠割據下去,然后通過合法的憲政平臺對國統區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 所以在后面一系列的裁軍,以及解放區問題上,雙方糾纏于細節上甚多。戰爭也許并不 是雙方的最初意圖,但雙方采取的都是針鋒相對的方案,這種針鋒相對的方案導出的邏 輯結果就是雙方都是不宣而戰。戰火越燒越大,最后內戰全面爆發。 而1947年的行憲也是真槍實彈的行憲,當年的選票可不是假的,雖然過程有一些不完美 的東西存在,但對初創的民主制度而言,是可以容忍的。關于行憲的這段歷史,有很多 史料可以查找,包括胡適之的評論,司徒雷登的評論等等。 后來的戒嚴,應該不能成為指責蔣獨裁的依據吧,大規模戰爭狀態下,政府的首要職責 是維持秩序,保障這個基于普世價值理念的現代政府不被顛覆,政治的實質問題回到最 基本的概念敵友區分,作出決斷,否則一個失序的政治狀態如何能讓憲法運轉?即使在 成熟的憲政國家也是在憲法中保留有在非常態政治時國家首腦擱置憲法秩序的權力,來 應付緊急狀態,這個叫緊急處分權,實際上此時的政治已經回歸到威權狀態。像二戰時 期的英國,選舉都被停止了,丘吉爾政府抓捕國家社會主義黨頭目時也沒有經過什么司 法程序,用政治術語講叫以正當性對抗合法性。 蔣事實上的威權政治應該也是當時歷史邏輯的使然,蔣倒是一直想打破這個邏輯,其對 憲政政治的熱衷,從目前史料的披露來看也完全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憲政政治是基于常態政治的制度安排,戰爭狀態下的非常態政治,尤其是在一個轉型期 的社會,憲政土壤還非常貧瘠的社會,憲政政治連自己都保護不了。自由只能通過非自 由的方式來捍衛,這恐怕也是人類憲政歷史所得出來的經驗結論,所以即使在成熟的憲 政社會,他們的憲法也是保留了政府的緊急處分權的。 民主政治有個同構性問題,這個同構性就相當于是相同的文化氣質,不具備這種同構性 的話,民主政治就會很難穩定,就拿美國來說,如果美國社會的穆斯林和新教徒實力相 當的話,美國的憲政政治可能一天都搞不下去。美國民主的同構性就是私域占主體的新 教倫理和公域的重疊共識,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民主政治的穩定,必須讓國家擁有決斷 的力量,這個決斷的力量平常都是隱藏在幕后,我們在日常的政治中看到的只是一些專 業化,技術化,程序化的事務,這個決斷的力量是如何形成的,個人認為在美國是長期 的憲法實踐累積形成的一些顯性和隱性規則和保守主義的存在,而憲政政治的反思平衡 又可以讓這種決斷力量適可而止,我上面說的這些其實都指向的是一個維度,那就是秩 序:也就是自由憲政的前提是秩序。麥卡錫就是這種決斷力量的體現,包括911事件,當 時那股決斷的力量就開始出面,但沒有完全撕下面紗,因為敵人不夠強大。這也是成熟 的憲政國家的存活之道,我們國內很多自由主義者忽視了這個問題。他們所看到的只是 表面上的憲政政治,專業化,技術化程序化等等。 我們再回到蔣這個問題上來審視當時的歷史,國府在大陸統治時期,無一日沒有戰爭, 而且不是局部的小戰爭,內憂外患。當時最合理的制度安排,從效率角度看:一個主義 一個領袖,搞威權政治。但蔣這個人,搞威權是三心二意的,如果不是民國26年,衛國 戰爭全面爆發的話,他們在民國25年的行憲就會全面展開,同時我們不要忘了,國府從 統一中國開始,一直努力推動地方自治運動。 蔣公搞獨裁政治最合適的時機就是抗戰期間,無論從法理還是現實政治,都應該實現權 力體制的高效率化,應對戰時狀況,英國在2戰時期不也搞了一個戰時內閣嘛。可惜蔣的 權力欲望不大,喪失了這個寶貴的機會,肅清異己。反而抗戰一勝利還馬上撤銷新聞審 查,撤銷軍中黨部,搞和談,行憲,這不是胡鬧嘛,對國家,對民族一點也不負責任。 公正的講,蔣這個人,在民國38年前,說他是激進的民主派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32.117.26

12/02 16:07, , 1F
說得太好了!只是這樣的激進民主派卻背上不民主的污名
12/02 16:07, 1F

12/02 16:08, , 2F
只因他衡量國家危難與民主發展,選擇先保住國家才發展民主
12/02 16:08, 2F

12/02 18:30, , 3F
書海兄是湘人,傾向社會民主主義,為KMT辯誣著墨甚多
12/02 18:30, 3F
文章代碼(AID): #1CzCw8bN (MdnC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