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清軍剿捻期間的兵力與傷亡(二)

看板MdnCNhistory作者 (王契赧)時間7年前 (2017/04/09 15:57), 7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Warfare 看板 #1Ov8wJTi ]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看板: Warfare 標題: [心得] 清軍剿捻期間的兵力與傷亡(二) 時間: Wed Apr 5 14:28:32 2017 本文主要整理自〈剿捻期間湘淮軍間的合作與衝突〉一文:https://goo.gl/PZ6IRq -- 4.李鴻章(續) 同治六年(1867)三月,東捻軍放棄前往陝西和四川,調頭往山東流竄,五月初七離開朱仙 鎮、初八進入山東曹縣境內,十二日突破東軍(山東部隊)的運河防線,一路進軍魯東,抵 達濱海的登、萊、青三府。 淮軍追擊東捻軍入山東後分成三路,銘軍走中路,鼎軍走北路,徐州鎮總兵董鳳高、昭通 鎮總兵沈宏富等馬步十五營為南路。李鴻章此次調集淮軍大量精銳部隊,意圖把竄入山東 的東捻軍圍堵在半島上殲滅,除了淮軍之外清軍還有東軍卅一營一萬六千人可用。 李鴻章決定在魯東膠萊河設置第一道防線,在運河設置第二道防線。膠萊河防線的清軍兵 力為淮軍銘、鼎、奇(沈宏富)、鳳(董鳳高)四軍四十六營約兩萬三千人,加上東軍卅一營 一萬六千人,以上部隊沿著河川西岸築牆防禦,但潮間帶無法築牆,只由淮軍馬隊巡邏; 豫軍宋慶部十二營、淮軍王永勝(開字營)十營與銘軍一部作為該防線的後備部隊。 運河防線上的清軍兵力則為淮軍的盛(周盛波)、慶(劉秉璋)、勳(楊鼎勳)及武毅(李昭慶) 等軍,以及豫軍宋慶(一部分)、張曜,皖軍的黃秉鈞、程文炳等;另又奏準調派直隸軍五 千人、浙江軍五千人、湖北軍一萬兩千人參加防守黃河與蘇北六塘河,位於運河防線的南 北兩翼。膠萊河、運河兩道防線上的清軍合計約共十萬人之眾。 東捻軍不等清軍完成圍堵準備,就迅速嘗試突圍而出,從七月一日開始對膠萊河的各地段 發動嘗試性攻擊,最後於七月廿日以精銳一部自濰河下游海神廟以北十餘里外的海灘地帶 繞出,猛攻並擊潰東軍王心安部,清軍膠萊河防線遂告瓦解。 李鴻章自駐臺兒莊,緊急增強運河防線,並組織四支游擊之軍追擊剿滅東捻軍。李鴻章下 轄各部中,銘軍有戰馬兩千五百匹,鼎軍有約九百匹,武毅軍有一千一百多匹,霆軍編餘 的唐仁廉馬隊(仁軍)有一千匹,加上其他附庸各部,共計有戰馬八千多匹。 李鴻章弟弟李昭慶的武毅軍廿營,此時暫時轉交給傷癒復出的郭松林指揮。 八月十三日、九月初四,東捻軍陸續與銘軍、鼎軍交戰,雙方傷亡都不小,但捻軍遭淮軍 擊退,未能西趨,於是轉往北,卻又被黃河的清軍水師阻攔,最後轉往東走。十月十七日 ,銘軍追上東捻軍,以優勢槍炮火力擊敗捻軍、殲敵兩千人;廿二、廿四日,東捻軍兩度 被銘軍擊敗,並折損重要的大將任柱。 東捻軍來回梭巡,但淮軍加緊追剿,於十一月廿日、廿九日連續大敗捻軍,殲滅東捻軍的 大部分戰力。十二月十一日,東捻軍領袖賴文光以下多被擒殺,東捻軍宣告覆沒。 5.陝西清軍 曾國藩、李鴻章圍剿東捻軍時,西捻軍竄入陝西關中,前陝西巡撫名將劉蓉率領的湘軍卅 營約一萬四千人奉命迎戰,但劉蓉此時官場失意、軍餉欠發,所部士氣低落,且不善於追 剿捻軍馬隊,最終在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十八日慘敗於灞橋十字坡,卅營湘軍並副都統 西們克西克所部騎兵皆遭擊潰,惟西捻軍與聯手之回軍始終未能攻陷西安。 同治六年六月,陝甘總督左宗棠抵達潼關,曾國藩所派入陝剿捻的老湘營劉松山、皖軍郭 寶昌部均改隸左宗棠指揮。左宗棠試圖憑藉河川圍堵,將西捻軍剿滅於涇河、渭河之間, 但西捻軍行動飄忽不定、難以追擊,並於十一月廿二日趁黃河結冰竄入山西,四十一天內 一路疾馳至直隸邊境,七天後攻保定,使清廷大感震驚,左宗棠、李鴻章以下多名官員皆 因此遭懲處。 6.圍剿西捻軍 左宗棠命劉松山、郭寶昌兩部一萬四千人一路追擊西捻,自率五千親兵疾馳,於同治七年 (1868)二月初七日搶先趕到保定協防;三天後李鴻章亦至山東德州,準備督戰。 左宗棠此時所轄兵力,含親兵五千、劉松山老湘營十九營與皖軍郭寶昌部十營合共一萬四 千人,及副都統喜昌之騎兵等,直轄兵力不過一萬九千人;加上臨時歸他指揮的豫軍張曜 、宋慶及皖軍程文炳等部,合計左軍約為四萬人左右。 李鴻章北調剿西捻的淮軍一開始包含鼎、盛、勳、毅四軍與吳長慶部(慶軍)十一營,另有 善慶、溫德勒克西及原霆軍唐仁廉馬隊等,共約六十營、三萬人。其他馳援者還包含東軍 三萬人、皖軍兩萬人,一支禁軍五千人(含洋槍隊一千兩百人、新式大炮與輪船)駐天津, 另支禁軍一萬三千人駐紮北京以南。 劉銘傳與禁軍統將陳國瑞不合,所以託病不出,沒有親自率兵北上。清廷以盛京將軍都興 阿為欽差大臣,名義上節制諸軍,但實際上仍以左、李兩人為主帥。 清軍維持過往戰法,以重兵圍堵封鎖,另派機動部隊追擊,但西捻軍移動迅速,清軍初戰 不利。西捻軍又佯攻魯中,實際上北抵天津,惟天津防禦甚嚴,捻軍不願強攻而退回,但 清廷在震懾之下又給予左、李二人懲處,責令兩人一個月內肅清捻軍。 同治七年五月廿七日,周盛波在毛家莊戰役大破西捻軍;六月七日,郭松林、潘鼎新又再 大敗西捻軍;六月十二日,宋慶、張曜、潘鼎新三軍在齊東縣玉林鎮一役大勝,西捻軍至 此已經元氣大傷,並遭清軍重兵團團包圍。此時僅淮軍的劉銘傳、郭松林部即有五、六千 騎兵,西捻軍難以發揮機動性優勢,最後就在六月廿八日荏平南鎮馮官屯之役被清軍全殲 ,捻亂告終。 -- The nation which forgets its defenders will be itself forgotten. ~John Calvin Coolidge, J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7.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91373715.A.76C.html ※ 編輯: jimmy5680 (140.112.77.62), 04/05/2017 14:28:52

04/05 15:03, , 1F
朝廷責令一個月滅捻,結果一個月後真的全滅,這也太剛好
04/05 15:03, 1F

04/05 15:07, , 2F
通常平叛的慢不都因為跟其他勢力搶資源以利平叛後坐大嗎
04/05 15:07, 2F

04/05 15:40, , 3F
清末民亂怎麼都打的政府軍不要不要的,那一陣子到底怎麼了
04/05 15:40, 3F

04/05 18:14, , 4F
從清末之捻匪難以剿滅可推知明末擊敗後金賊之難
04/05 18:14, 4F

04/05 18:14, , 5F
主因仍在於馬隊來去飄忽如風 處處掌握主動之故
04/05 18:14, 5F

04/05 18:48, , 6F
會不會是王朝到後期軍隊都不會打仗了?
04/05 18:48, 6F

04/07 08:39, , 7F
明初是怎麼打馬隊的呢? 怎麼到了明末變天馬了?
04/07 08:39, 7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hgt (123.193.79.14), 04/09/2017 15:57:28
文章代碼(AID): #1OwUbgon (MdnC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