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原來恐同是一種精神疾病

看板NDMC-D62作者 (混濁的愛情)時間19年前 (2005/04/04 00: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lesbian 看板] 作者: requit (我愛Prozac) 看板: lesbian 標題: 原來恐同是一種精神疾病 時間: Mon Apr 4 00:23:47 2005 http://www.reangel.com/SelectedArticle.php?article=a067.htm 同性戀畏懼症   過去,人類把同性戀當作是一種精神病,直到今天,保留這種腐舊思想的人還是所 在多有。但是也許這些自命「衛道人士」的人應該要小心,因為已經有個疾病在等著他 們。那就是一個明確、但是不斷遭到刻意遺忘的診斷:同性戀畏懼症。   這個疾病的盛行率很高,但是科學界卻從來不曾正視過這個問題,從幾十年前這疾 病被提出來之後,直到今天,這診斷還是排不進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準則當中。當然,幾 乎可以想見的,再過一百年,可能也還是排不進去。   這個疾病是被一位敏感的精神科醫師(她自己是同性戀)發現的。在那當時,畏懼 症(Phobia)已經被發現:患者無緣無故,突然極度恐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是畏 懼症的特徵。   該敏感的醫師注意到:當她對其他人表白自己是同性戀以後,身旁的人突然出現一 些極度強烈的反應。就在五分鐘內,各種症狀全部一擁而出,諸如:畏懼、緊張、疏遠 、逃離現場、臉部潮紅、手腳冰冷與心跳加速等症狀;而只要他們離開她身旁,這些症 狀就快速消失。   尋常的人也許會立刻斷定:這是社會對於同性戀歧視的表現。但是該精神科醫師警 覺的注意到:這些症狀如此強烈,而且屢試不爽──都是在接近她以後出現。平時呢, 則身體健康,毫無異狀。按照診斷法則而言,這已經符合畏懼症的診斷標準了,所以她 大膽的宣布:這是一種新的畏懼症,畏懼的對象是同性戀者,而發病的人則是同性戀身 旁的親友或老師等。   當然,這個診斷立刻遭到以男性為主的美國精神醫學會聯手攻擊,視之為一種「拿 科學開玩笑」的作為。但是,不管怎樣,過了不久之後,精神醫學界終於抵擋不住排山 倒海而來的抗議了,宣布將同性戀視之為「正常」。   但是,同性戀者的美好時光,還是還沒到來。三十多年來,許多研究不斷顯示:同 性戀者在各個領域,發生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的機率,都比異性戀高。相似的觀察報告 不斷出爐,讓人們也越來越存疑。直到後來,精神科醫師回憶起早期所謂的「同性戀畏 懼症」這個疾病,結果得到一個假設──同性戀者之所以會有更多的心理障礙或精神疾 病,會不會是因為他身旁的人精神或心裡有問題,所以才會刺激她到崩潰?   後續的研究證實了這點。原來,有病的是當事人身旁的人,當一位同性戀者開始對 自己的性傾向有了自覺以後,她未來的發展,包括:情緒管理、社會地位、社交能力等 等,都決定於她身旁的人有沒有病?母親可能病態地悲傷,讓當事人的罪惡感提升;父 親可能出現病態的攻擊衝動,這會強化當事人的反社會性格。兄弟姊妹與朋友之間,更 都扮演了一份角色。   所以,治療者在面對同性戀者時,主要的工作,已經完全轉向「教導她如何在這個 病態的社會生活下去」,同時協助她自我的肯定與認同。當然,台灣的精神醫學界可能 還沒達到這水平。不過至少有越來越多跨國性的醫師,開始採取這樣的觀點協助同性戀 去跟病態社會溝通。   當然,還是有一小撮人,對於同性戀畏懼症的疾病感覺到好奇,所以研究開始轉向 同性戀者家人的心理問題。有一些初步的跡象顯示:越是傾向同性戀、但被社會逼迫接 受異性戀的人,本身對同性戀的厭惡程度就越高;另外則是:性功能障礙者、家庭暴力 者、與童年曾遭性侵害者--這些人,特別容易成為堅決反對同性戀者。   不過,在這個世紀的同性戀者,肩膀上的重擔還是不少,如何成功地建立起一套強 而有力的自我認同,就變成了他一生幸福之所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38.225

192.192.90.202 04/04,
借轉、謝謝
192.192.90.202 04/04
-- I Miss You... However... I can die... I can live... I can live to set me fre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90.202
文章代碼(AID): #12K1bOKD (NDMC-D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