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流動在建築、大學與城市間的人—活出台大人文大樓

看板NTU作者 (zkowme)時間9年前 (2015/04/26 03:50), 編輯推噓11(1101)
留言12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流動在建築、大學與城市間的人—活出台大人文大樓 作者:童元昭(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人類學系前系主任) 劉可強董事長日前投書,提到台大校門口的地景有其獨特的歷史、民主及人文意涵,但規 畫設立於校門口旁的台大人文大樓,依其目前設計,不僅無法解決文學院各系所的空間需 求,也無法回應校門口的公共性,因此建議重啟文學院新大樓的空間使用規劃,並建議台 北市政府介入,協助台大校方落實水源校區發展計畫,改善大學口人行動線,並整合校門 口廣場、瑠公圳、新生南路及人文大樓基地,進行多面向的整合。 我多麼希望可以加入劉董事長,一起熱切迎接一個新契機,擘畫台灣大學羅斯福路與新生 南路一帶的空間營造;我多想參與一個實踐自己空間理念的機會,重新界定這個空間,這 裡發生過的事,以及這些事的意義,多痛快。但是我不行。我不能重複台灣歷史上曾經發 生過的錯誤,也就是眼中只有地景與建物,而忽略這塊空間上已有的人群,他們與空間的 關係,以及空間對他們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空間是個連續體,是不同概念支持了不同的區劃方式。台大人文大樓原先僅是 一棟單純的校內建築,但在劉董事長的分類中,人文大樓預定地與校門口廣場、瑠公圳、 大學口、水源校區等構成一體,極不同於目前人文大樓的定位、目標與設計。新的定義固 然讓人感到耳目一新,但在這樣放大的尺度下,模糊了人文大樓原本的目標。劉文中的校 門口一帶納入了農業陳列館,卻忽略了(或是已然遺忘了)曾經在這個空間範圍佇立的哲 學系與人類學系系館。請別忘了,人文大樓並非新建,而是重建,因為這裡原先便有兩棟 四層樓高的建築。 文學院自1949年的5系發展為現今的12系所,散出到學校的不同角落,空間不足除了不利 系所師生的凝聚,也削弱了文學院不同學門間交流的機會。人類學系與哲學系兩棟系館在 服務師生40多年後,於2010年拆除,為的就是換取一棟能解決文學院各系所空間問題的人 文大樓,為了讓更多文學院教職員及台大學生可以有適當的,沒有壁癌、粉塵、不漏水或 淹水的教學研究空間。作為人類學系的成員,我對人類系館的拆除當然不捨,但我明白比 起建物,當中的「人」更為重要。台大最大的資源是人,再來是圖書、研究資料。合宜的 空間是協助淬煉這些人的學習與研究,以求能發揮對更多人、更長遠的貢獻。 在學校多次的會議中,我看到溝通的誠意與改善設計的努力。人文大樓的設計已討論九年 ,為人質疑的過大量體已大幅縮減,建物高度已與原本的人哲系館相差無幾,並已通過學 校各種會議,包括最高的校務會議。量體縮減勢必影響原先預定的目標,但當現實條件不 容許文學院一次完全解決空間窘迫的問題,若能部份疏緩空間不足的困境,在現階段來說 ,也有助益。 人文大樓蓋好後,6個系所集中在這個角落,穿透性的一樓連結起了蒲葵道與椰林大道, 新生南路與羅斯福路,不會再出現以前洞洞館時代,學生總誤以為這裡是死角,打破路燈 ,放心的練習愛情。六個系所舉辦的演講與多樣的學術活動因地點集中,方便有興趣的人 參與,不必一個個系所的在台大眾多建物中尋覓。過去兩年,我在規劃學術活動時,因為 擔心水源校區不是其他系所熟悉的活動範圍,也為了避免與學生社團競爭晚上的教室,而 陸續在復興南路、泰順街與溫州街的書店或咖啡館辦演講,也造成場地費與演講費的排擠 。人文大樓的空間不但會促成文學院的交流,也會是台北居民參與學術活動的一個選擇。 日本時代建築之一的台大舊總圖西側是人類學博物館,目前人類系老師、同學為了導覽、 課程或是特展活動等,必須在水源校區與校總區的路途上耗費時間。當人類學系遷回人文 大樓,緊鄰人類學博物館後,將可以更有效率的提供導覽或培訓等服務。人文大樓的環境 可以成為人類學博物館與校史館特展活動的延伸或過渡空間,連接起過去的重要時刻與當 下的創造,而產生互相輝映的效果。 台大是一個有制度的大學,人文大樓的設計經過40多場各種層級,含括人數不同的會議, 期間參與者也包括了具建築以及都市設計背景的系所教授。幾年下來,通過了目前送台北 市審議的第十案。我們應該尊重這樣的一個程序,即使結果不能盡如每一個人的意,但這 樣的程序值得珍惜。請盡快讓台大人文大樓蓋起來,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台大人、台 北人、台灣人與全球華人足以感到驕傲的文學院。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425/59910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6.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M.1429991409.A.C4A.html

04/26 06:59, , 1F
04/26 06:59, 1F

04/26 11:27, , 2F
推推
04/26 11:27, 2F

04/26 13:36, , 3F
推推
04/26 13:36, 3F

04/26 13:55, , 4F
推推
04/26 13:55, 4F

04/26 15:36, , 5F
04/26 15:36, 5F

04/26 16:40, , 6F
大推
04/26 16:40, 6F

04/26 16:52, , 7F
04/26 16:52, 7F

04/26 22:56, , 8F
04/26 22:56, 8F

04/26 23:48, , 9F
04/26 23:48, 9F

04/27 00:42, , 10F
04/27 00:42, 10F

04/27 01:00, , 11F
推QQ
04/27 01:00, 11F

04/27 14:57, , 12F
淚推
04/27 14:57, 12F
文章代碼(AID): #1LE-_nnA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