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有幾個孫燕姿?

看板NTULabor作者 (人間條件)時間21年前 (2003/08/27 19:2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范軒昂(<新社會學生鬥陣>成員、台中縣健康暨管理學院應用外文系二年級學生 ) 這幾天台北異常酷熱,手裡拿著遙控器,不斷地切換電視頻道,想看看這惡質俗濫的媒體生 態,究竟還有沒有一些稍堪入目的節目。 也不知道是在那一台,號稱「音樂精靈」的當紅歌星孫燕姿,站在看得出是花大把銀子所營 建的舞台上,正在接受主持人黃嘉千訪問。 站在孫燕姿旁的經紀人,滔滔不絕地說明--其實是推銷--孫燕姿即將推出的精選集,每 一首歌都代表了一個關鍵時刻,孫燕姿一路走來,相當辛苦,但也堅持。 「這張精選集是每一段過程的心情總結,而現在的燕姿則到了一個關鍵時刻。」接著,華麗 的背景播放出孫燕姿從以前到現在的每一過程,從一首“天黑黑”一炮而紅開始,金曲獎最 佳新人獎、最受歡迎女歌手、專輯銷售排行連續數十周第一名....種種耀眼的成績、傲 人的光環,孫燕姿儼然成為現今亞洲最被看好的新天后。 然而,為精選集所拍攝的關鍵時刻MV,卻在快結束的時候,畫面卻出現孫燕姿茫然看著鏡頭 、張著微微半開小嘴說道:「我累了。」 這彷彿是在內心深處的低鳴,她說:「我想要的只是自由。」 「在拍攝這支MV的時候,讓燕姿換了好幾套衣服,但是,我們最後發現一個靜靜的唱著歌的 燕姿才是最感動人的。」經紀人事後補充說明:「現在到了關鍵時刻,讓燕姿做自己的音樂 ,休息一下,下一階段開始再出發。」 總體而言,在這樣由錢堆砌出來的記者會中,讓觀眾回憶起孫燕姿一路走來的過程,實在既 溫馨又感人。可是對我而言,卻顯得既造作又噁心。 噁心的不是這些過程,造作的也不是孫燕姿的自白,我相信這些都有一定程度的真實。只是 ,我們如果「理性」地深究,不被感官情緒的撩撥所惑,就能輕易地發現,一張好專輯-- 好與壞,當然很難判定,不過就音樂生產者來說,至少是忠於其創作的意念與對品質的要求 --的製作,是必須耗費相當大量的人力、心力、物力與時間。 從籌備階段起,上至專輯製作人,下至做詞做曲者、編曲者、合聲者、錄音者、歌者等各種 參與音樂商品生產的創作者,其事前的心緒培養沉澱,各創作者之間的溝通討論,都無法像 工業生產那般講求效率與規律,冗長、散漫,是必要的創作前提,時間,是對抗「粗製濫造 」的武器,所以,歐美兩三年才出一張專輯的歌星比比皆是。 然而,甫進入演藝圈僅三年的孫燕姿,就發行了六張專輯,平均一年兩張,可想而知,如此 之高的頻率,孫燕姿必定宛如「機器人」--當然是比不上工業生產線上被壓榨成「機器附 件」的勞動工人--一般,終年鎮日為了唱片公司--美國的影音壟斷財團<華納公司>- -的利潤而搏命演出,從專輯籌備、製作到密集連串且各式各樣的媒體宣傳活動,在表面上 ,是人氣旺盛的偶像,實質上,是被唱片公司與音樂商品市場在背後操弄的傀儡而已! 正因為是當紅炸子雞,所以要在期約屆滿前竭澤而漁,以便達到成本壓到最低、利潤撐到最 大的目的,這不是<華納公司>獨有的經營秘訣,也不是音樂產業的特殊生態,而是整個資 本主義世界通行的鐵則,誰稍有憐憫之心、人性未泯,而不遵守之,誰就在市場中滅頂! 傀儡孫燕姿,被<華納公司>壓榨得銷售量一張比一張差,壓榨到從金曲獎年年入圍淪落到 一項都未入圍,以致於在本屆金曲獎入圍名單公佈之後,由於名落孫山而撕下了傀儡的假面 具,在媒體面前流下「油盡燈枯」後的真實眼淚。 更令人悲憤的是,明明期約屆滿,到了用完即丟之際,<華納公司>卻偽裝一副體諒的姿態 ,讓孫燕姿在大眾吐露自己的疲累與酸苦,再告訴全世界:「我們家的燕姿其實一個人靜靜 的唱歌最好聽!」在我看來,這與謀殺的兇手到被害者墳上祭上鮮花何異? 最可惡的是,「一個人靜靜的唱歌最好聽」這句話,根本是在暗示:孫燕姿可能被市場遺棄 ,這並非恐嚇與要脅,而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尤其在音樂商品市場,推陳出新與汰 舊更新,是逐利的不二法門,當孫燕姿休息沈潛一年,不難想像,多少候備軍在唱片財團的 「塑造」與「行銷」下,將取而代之?就算復出,也必定要面對更殘酷的競爭! 到底,我們還有幾個孫燕姿?或者說,到底,台灣還要犧牲多少孫燕姿?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7.234.169

推 140.112.211.81 08/29, , 1F
孫燕姿是新加坡人? @_@
推 140.112.211.81 08/29, 1F

推 218.166.50.187 08/29, , 2F
是的 不要懷疑
推 218.166.50.187 08/29, 2F
文章代碼(AID): #_J9O0ng (NTULab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