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轉錄][轉錄]薩依德在台灣

看板NTUND90作者 (聽說愛情回來過)時間21年前 (2003/10/02 23: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GIDT 看板] 作者: Escude (滾過來!靈異現象) 看板: GIDT 標題: [轉錄][轉錄]薩依德在台灣 時間: Thu Oct 2 16:47:50 2003 ※ [本文轉錄自 CollegeForum 看板] 作者: pzs (-________-") 看板: CollegeForum 標題: [轉錄]薩依德在台灣 時間: Thu Oct 2 00:55:38 2003 ※ [本文轉錄自 CLUB_KABA 看板] 作者: waowaowao (邊緣的界限...) 看板: CLUB_KABA 標題: 薩依德在台灣 時間: Wed Oct 1 13:17:33 2003 薩依德在台灣 ◎李奭學  後殖民主義大師薩依德,於九月二十五日辭世。本刊特別邀請文化評論者李奭學,評析 其對台灣文化思潮與知識分子的影響,論述精闢,敬請閱讀。 ——編按  二十幾年前我還在當研究生的時代,夏志清和蔡源煌兩教授便分別經常提到薩依德(Ed ward W. Said, 1935-2003)的名字。夏志清因為人在哥倫比亞大學,薩氏的盛名當然知 之甚稔,不過他是否預測得了薩氏日後的後現殖民主義大師身分,我倒不無疑問。蔡源煌 則不然,當年他在台灣所談,都和薩氏往後的學術發展契合無間,可謂洞燭機先。儘管如 此,台灣真正開始感受到薩依德巨大的學術壓力,恐怕仍得俟諸單德興中譯《知識分子論 》。其後王志弘等人再譯《東方主義》,薩依德終於挾其摧枯拉朽一般的文化洞見,在台 灣形成一股學術巨流。日前他因病溘然長逝,難怪我們有巨星殞落之感。 在台灣猶以「中國正統」自居的時代,知識界其實不乏攻錯的對象。二十世紀六○迄七○ 年代,我們在歷史中挖掘,但知「五四心靈」這類知識分子應有的風骨,所以家事國事天 下事事事關心。但是曾幾何時,「五四」已經變成文化假面,化為「固有傳統」的台灣反 諷。一時之間,知識分子也頓失依恃,開始懷疑所具「風骨」還能以胡適或魯迅為依歸? 就在這歷史交替的當口,薩依德悄然來臨,而且來得正是時候。且不談此刻他在西方已經 暴得大名,一本《東方主義》捲起多少文化反思的雪堆,單就《知識分子論》而言,其中 對「現代知識分子」所應有言則與行範便有賅備的討論,而且還是薩依德身體力行的結果 。台灣知識分子因而便得準據,不再徬徨。他們可以社會「異端」自居,可以文化「邊緣 人」自視,而最重要的是保持了一己精神的獨立。  這種新形態的台灣知識分子當然已經《東方主義》的洗禮,深知在東西文化的碰撞中自 己究竟處在什麼樣的定位裡。眾所周知,薩依德寫《東方主義》的目的在反省西方人霧裡 看花或自我想像的文化心態,尤其是他們觀看中東的態度。如此心態之弱者會自我麻痺, 開創西方幻想中的東方文明,強者則結合帝國主義,以想像的知識倍增白種人的負擔,終 至形成西化的東方或今天所謂的跨國資本主義。台灣或中國並不在薩依德的論述之中,不 過諷刺的是這兩個國家在傳統的西方不但和中東一樣「東方主義化」了,而且互相回眸, 曩昔還有「中國主義化」彼此的可能,也就是以己之意在強逆彼此之志。一九四九年以來 ,「中國」在台灣的「祖國」身分,不就是這種「中國主義」最佳的說明?只是時移代遷 ,「中國」和「台灣」的現狀畢竟明明白白是「一邊一國」,而我們強洗自己腦袋的結果 遂又變成薩依德的「鄉關何處」之問。這種問題或是歷史弔詭,新形態的台灣知識分子會 問,會思索,也得出個人獨特的答案來。  ꄊ如果要我舉時人為薩依德現象作例,我想最佳的典範非四年前辭世的吳潛誠教授莫屬。他 舉手投足間,簡直都在實踐《文化與帝國主義》等書中薩依德對於強權與文化優勢的批判 ,一本《感性的定位》為自己定位的是「介入」而不「涉入」的《知識分子論》式的知識 分子形象。薩依德的邊緣心態多少和他身體違和有關,容不得自己縱身實際政治。這點居 然也「如實」是吳潛誠的寫照,幾乎就在他身上重現,讓人在詫異薩依德影響力之餘,不 禁又心生造化弄人之感。《文化與帝國主義》仿如平地一聲雷,戳穿了許多我們所以為是 的文化假相。吳潛誠的《航向愛爾蘭》等書也以歷史警世,提醒台灣知識分子所應力加判 別的文化真身。臨終之前,吳氏猶如其書名所示在「靠岸航行」或「島嶼巡航」,像薩依 德之關心巴勒斯坦一樣,汲汲以台灣為念,終於由愛爾蘭詩人黑倪而呼籲詩人應舉「介入 詩學」為創作上最高的鵠的。 吳潛誠只是幽明之際裡特別顯耀的一個例子。薩依德對台灣知識圈的影響,恐怕連他自己 也難逆料。後殖民主義軍興,薩氏的政治與文化態度尤為拒向假面妥協的知識分子的理論 借鏡,學院裡從他而寫成的論文何止車載斗量,而社會上因他而種下的批判精神又豈能以 數計?在我們這個時代,不論是法儂(Frantz Fanon)或巴巴(Homi K. Bhabha),後殖 民主義大師的確也不少,但是以影響之強與滲透之深而言,恐怕薩依德因此仍然不作第二 人想。即使他已溘然長逝,可見的未來,他生前的言行依然會是台灣的準則與典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3.191.2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32.20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140.75
文章代碼(AID): #_V4P7vj (NTUND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