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點雷]《穿牆人》觀後感與發想

看板Ourmovies作者 (最近PTT常常會怪怪的哦)時間16年前 (2007/10/30 15:00), 編輯推噓2(209)
留言11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hsung (最近PTT常常會怪怪的哦) 看板: movie 標題: [有一點點雷]《穿牆人》觀後感與發想 時間: Tue Oct 30 14:27:10 2007 原文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yancyh&article_id=8453640 ============================================================= 昨天(26日)去看了《高雄電影節》的開幕片《穿牆人》 (幸好薰誼前幾天提醒我一起去看了) 前一天晚上和薰誼約好後 我才發現到,《穿牆人》是鴻鴻導演的! 電影結束後有導演演員出席座談 薰誼和她的學生們都還蠻期待見到導演及演員的~ 沒想到會遇到導演呢! 六、七年前曾跟隨鴻鴻拍他第三部電影作品《空中花園》 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我咧? 昨天看電影前跟薰誼說了這事 薰誼也很興奮地要我去"相認" (哈哈.. 好怪喔.. 好像在認親攀關係 ) 看完了電影嘛... (鴻鴻導演不要打我啊.. ) 我只能說:OK啦~ 差不多就這樣啦... ^^" 我不是說不好啦~~ 鴻鴻真的不要打我ㄟ~~~ 只是比較客觀一點來說罷了... 這幾年台灣電影常常會有點這種狀況出來.. 很多人一定是被《穿牆人》這片名吸引了來 而對這片子有了某些的想像和期待 (很多人常會被片名或行銷手法產生期待和誤導) 可是看完後卻發現好像不是"自己本來以為會看到的電影".. (覺得電影在講的東西好像跟自己原先想的不太一樣) 你在海報上看到『穿牆人』三個字,加上未來感前衛造型的路嘉欣 會讓你如何想像這個電影呢?? 但之後電影內容和你所想的有落差嗎? (嘿嘿嘿~ ^^ ) 其實《穿牆人》在講的東西很淺啦~ 講簡單一點 (就是用幾句話打發的意思啦) 就是人在成長過程的青少年時期 (也不只,甚至成年後的大人也一樣) 當面對現實中不如意的遭遇、不滿意的生活 而去想像出了另一個世界! 另一個「有他滿意的生活方式、有讓他開心的人」的世界 讓他可以選擇進入那個世界,藏身在那個世界~ 其他的東西,都只是這個主體的包裝與點綴。 至於『穿牆』,或『穿牆人』 根本不是重點。 『其實根本就沒有食神。 又或者,人人都是食神! 男孩女孩、老爸老媽、大哥大姐,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XD 『穿牆』只是要進入那個世界的媒介、一個管道!如此而已。 我後來體認到 電影看多了,你就會發現: 看電影,其實就只是很單純的看電影。 如果你能越過『見山不是山』這個層次,再昇華回到『見山就是山』的層次的話 於是乎「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啊。 我覺得很多電影其實追究到最後,所要講的東西其實都很淺顯~ 很簡單~ 實在是不用把它想得太高深~ 太複雜~ 這就是那些愛參與影後座談會的人們常陷入的一種迷思 「影後座談會」說穿了 其實是為了滿足一些觀影者,想更貼近 film maker 的一些想像 的一種討好市場的行銷行為~ 而其中被提出的,除了技術性的問題之外, 絕大多數概念性的問題,都不會獲得明確的答案的啦! 哈哈! (就是說讓你問爽的啦!) 電影是讓你自己去解讀的!不是讓你去問導演為什麼的。 因為很多問題即使導演也不知道為什麼啦~ 他也只會回答你:「我覺得......,你說的沒錯......,也可以說是......」 (喂!啊片子不是你拍的嗎?!) 而「影後座談會」也的確多是一些無聊至極、毫無重點的雞肋問題~ 其實真正值得一問的, 我沉澱思索了幾天後才發現, 應該是『導演當初最早發想出這個創作的引發原因是什麼?』 這才是最該被問的唯一問題 只是我在當時也沒想到就是了~ (註:原來『穿牆人』的概念故事,有一法國原版小說哩! 在【鴻鴻的穿牆人世界】blog裡看到的 http://blog.pixnet.net/hhung/post/8462360 ) 充斥著無聊問題和偶像崇拜氣息的「影後座談會」結束後 許多人在放映廳外等著和鴻鴻及演員們合照。 看著似乎還不少人,所以薰誼和她學生們就先離開了 我則是因為還要接著看下一部《舞妓哈哈哈》而留下來 五分鐘後,人群比較少了, 工作人員也差不多要結束掉合照的時間, 我就過去跟鴻鴻導演打個招呼,跟他說我是之前拍《空中花園》的淯耀~ 而導演也馬上就認出我了耶! 說:「啊!淯耀~~,你現在頭髮清爽多了,以前像耶穌嘛~~!」 哈哈... 原來導演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話題啊.... 於是和導演稍微聊了一下 跟他說這次片子多了很多技術性的新嘗試哦,尤其攝影方面 像動用到機器手臂拍攝,幾乎在廢墟中的戲都有用到~ (上次《空中花園》幾乎全都靠攝影師林文義手拍完成) 還有學校教室中的疊影拍攝~ 『穿牆』的拍攝處理等等~ (尤其是在博物館裡偷紀念品換真品那裡的手法處理,讓我最欣賞!!) 也問到了工作天 導演說拍這片用了37個工作天(應該是37我沒記錯吧) 上次拍《空中花園》我記得是三個多禮拜左右~ 而預算上次是250萬, 這次則有2000萬~ 果然看得出來這次預算多了不少。 (但是如果對商業電影來說仍是稱不上多的) 雖然有了較多的經費預算, 讓電影的技術層面有更專業、更工業化的呈現, (例如機器手臂和大量軌道的運用、特效、劇組編制...) 但在創意和創作上,還不如上次的《空中花園》讓我覺得有趣, 更不用說是《人間喜劇》所給人的感動了。 像陳國富的《雙瞳》,有了哥倫比亞影業的資金, 卻少了《我的美麗與哀愁》、《只要為你活一天》,《國中女生》的詩意與內涵。 蘇照彬有了跨國資金而拍了《詭絲》, 卻不如《愛情靈藥》來得讓人驚奇與回味。 鴻鴻導演,我不是要說你這片拍得不好,或不好看哦 人家真的只是看完電影後很客觀地有感而發而已喔。 ^^" -- 電影癡 音樂迷 籃球瘋 攝影狂... http://www.wretch.cc/blog/yancy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6.65.39 ※ 編輯: hsung 來自: 219.81.193.122 (10/30 14:5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1.193.122

10/31 07:32, , 1F
說得沒錯 但是連導演本身感覺都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
10/31 07:32, 1F

10/31 07:33, , 2F
用"留給大家自行想像"來推託 其實就是不負責任了
10/31 07:33, 2F

10/31 07:33, , 3F
電影是要觀眾自己去感受 但也要創作者有實質品質讓人感受
10/31 07:33, 3F

10/31 07:34, , 4F
如果他原本就沒什麼內容或是故事牽強沒道理沒說清楚線路
10/31 07:34, 4F

10/31 07:34, , 5F
那完全就是創作者本身功力不足或是沒拍好
10/31 07:34, 5F

10/31 07:35, , 6F
這時就不能把責任擺到觀眾身上了
10/31 07:35, 6F

10/31 14:23, , 7F
導演本來就想"留白"讓觀眾解讀各種可能 畢竟這是一部充滿想像
10/31 14:23, 7F

10/31 14:26, , 8F
力的片 可惜的是現在觀眾已經習慣了唯一解 簡單直接的東西
10/31 14:26, 8F

10/31 19:35, , 9F
一樓誤解我意思了~ ^^
10/31 19:35, 9F

10/31 19:41, , 10F
我沒說"導演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哦~ 這有差別哦~ ^^
10/31 19:41, 10F

10/31 19:43, , 11F
我是說"很多問題即使導演也不知道為什麼"哦~
10/31 19:43, 11F
文章代碼(AID): #179jQQ2f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