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正面思考

看板Psychiatry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間18年前 (2006/07/26 01:4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正面思考的威力 本篇文章摘自: 作者:鄭呈皇 一項權威的心理學研究顯示,正面思考的人,不論薪資與健康,都比負面思考的人來得好 ,在這個挫折叢生的年代,你必須學會正面思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今年九月份,全世界將出現第一所教導學生如何「正面思考」(positive thinking)的 高中——英國的威靈頓公學(Wellington College)。 這所貴族學校,成立於一八五三年,位於英國的蘇格蘭鄉間,占地四百英畝,是英國第一 高升學率的私立寄宿學校,校友包括瑪麗皇后的弟弟、動物農莊作者喬治‧歐威爾、英國 詩人艾瓦特、香港前港督葛量洪爵士等名人。 下學期開始,該校全校八百名穿著藍色開領毛衣、白色襯衫制服的學生,每週將由劍橋大 學教授親授「幸福課程」,學習如何利用正面思考,獲得幸福與快樂。 該校校長曾在哈佛大學開課教導「正向心理學」,有感於現在環境過於複雜與競爭,學生 畢業後不知如何處理挫折,容易成為負面的人。因此,「現在學校最重要的工作是讓學生 成為開心有安全感的年輕人,這比講授教育部規定的課還重要,」他說。 威靈頓公學這個消息公布後,立刻引起了《TIME》、BBC等國際媒體報導。 二十一世紀新顯學:  第一堂「正面思考」學校課程問世 不止威靈頓,去年,英國劍橋大學也首度成立正面思考研究中心。而在美國,擁有百年歷 史的哈佛大學,也於去年首度開設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成為全校最受 歡迎的課程,今年該門課程選修學生不僅較第一年成長近三倍,還遠高於第二名的經濟學 原理。 「正向心理學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原因在於現代人越來越不快樂,外在環境越來越差 。」台大心理系教授鄭伯壎一語道破。 對抗挫折,已成為全球最熱的議題。西元二○○○年,「正向心理學」被首度提出,它顛 覆學界長期研究負面病徵的傳統,點出「正面思考」對人們幸福扮演的關鍵角色。短短六 年內,相關期刊論文超過兩萬篇,心理學「第四次改革運動」正式揭幕,並在全球的學界 、教育界、企業界掀起一股熱潮。 何謂正面思考?它指的是,在遇到挑戰或挫折時,人們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並 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戰。反之,負面思考就是一遇到挫折,人們就被負面情緒打敗,而責 怪自己、環境,最後選擇退縮、放棄或報復。 例如,趕不上公車時,負面思考者的第一反應是「為何我會這麼慢到」、「公車為何開這 麼快」,怪罪自己或環境,做出「那不去上班了」的決定。然正面思考的人卻思索,「那 現在該找替代方案例如坐計程車」、「或者告訴對方自己會晚點到」,繼續完成計畫。 定義: 受挫會力圖解決問題,找方法迎戰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也是首度提出正向心理學的權威,發 表了一份長期研究。他從美國大都會人壽的一萬五千名員工中,篩選出一千一百名做為觀 察對象,對其進行五年長期追蹤後發現:正面思考的經紀人業績,比負面思考的人高出八 八%,而負面思考者離職率是樂觀者的三倍。正面思考之威力可見一斑。 《帶衰老鼠死得快》一書中也提到,越多挫折不是壞事,從中保持正面思考的人,反而能 在未來職場人生裡越成功。書上舉出林肯、華特‧迪士尼等二十一個不同領域、全球知名 的「不敗達人」(見插圖),他們共同際遇都是越挫越勇、越衰越成功。 資誠會計事務所所長薛明玲,就因正面思考熬過職場上最大一次挫敗。一九九五年八月初 晚上,身為國票簽證會計師的他正與人聚餐,有人急忙跑來跟他說:「你的國票出事了。 」 他立刻回家打開電視,「台灣金融史上大金額的基層員工舞弊案,虧空一百零二億元」, 斗大標題出現,「完蛋了,我會不會因此被扯入,甚至被關。」「這樣下去,我家人、好 不容易打下的基礎不就全毀了……。」他倒吸一口氣,關掉電視,走進書房,開始思考。 一個聲音慢慢浮現,「我應該冷靜思考事情的本質,解決問題。」他告訴自己不要驚慌, 回想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在書房裡,他思索自己在這件事情的位置是否構成違法,將疑慮 點一一拿筆寫下來,如果負面情緒出現時,他就告訴自己不要去想。 他利用一天把事情想透,確認「自己沒有做錯」後,他開始思索策略。他第一步就是跑到 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把架上所有關於商業法、會計法等一、二十本全部抱回家,從第一 頁開始研究;然後甚至自己預先寫好每日新聞稿,一旦有人抹黑他,可以立刻澄清。 就這樣,他在書房裡一星期,將整個案情梳理一遍,期間一如往常上班,最後平安度過, 更因沉著冷靜面對事情贏得掌聲。 然而,你會問正面思考有什麼難?事實上,正面思考不容易。 現況: 受挫時正面思考者不到一成 從心理學實證方面,「激勵理論」的學者寇菲(Cofer)研究指出,當人們遇到挫折時, 高達九成以上的人會選擇五種反應: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而正面思考者的比 率低於一○%。 而在醫學上,一個人性格樂觀或悲觀,五成因素來自遺傳,甚至包含體質。一般來說,樂 觀者的思考路徑比較問題解決導向,容易正面思考;悲觀者則較易淪為負面思考,尤其若 不自知形成思考慣性,負面思考程度將越來越嚴重,甚至引發憂鬱症。 對於負面思考的人,「越來越多的實證顯示,不論是兒童、集中營的倖存者,或是東山再 起的公司,正面思考的復原力是可以學習的,」《哈佛商業評論》指出。 進化: 不斷練習改變思路,能強化正向能量 其中,主要的關鍵在於,更改自己的「負面腳本」,透過臨床心理學常用的ABCDE原則, 將負面人生轉為正面向日葵。 負面思考的人,都會從不愉快的事件(adversity)中感受到「無助」,認為自己無法改 變現況,因此形成負面腳本的信仰(belief)。他們認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到最後都 會壞的後果(consequence),久而久之,他就失去對事件的理性判斷,而用負面腳本做 成負面決策。 但這時候,只要在思考路徑裡加入兩個步驟,分別是反駁(disputation)與激勵( energizing),就可以將負面轉成正面思考。反駁意指,對自己預設的負面腳本、負面決 策進行反駁;激勵則指,強化自己轉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能量。 例如前例公車開走,我因怪罪自己,索性不去上班,這時對於負面情緒就要提出反駁(心 裡的另一個聲音),提醒自己無法解決問題,應該要想別的方法,例如坐計程車。最後, 還要鼓勵自己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透過不斷練習,就能在遇到挫折時,將負面思考轉 向正面感激。 由負轉正,這件事難度很高。《哈佛商業評論》在「如何激發復原力?」一文中就點出, 正面思考能力強的人,有三種特質:一、能夠坦然面對現實,二、擁有深信「生命有其意 義」價值觀,三、即時解決問題的驚人能力。 而天生不具上述特質的人,就需要不斷的演練ABCDE法則,將其內化為習慣,這需要紀律 、友人與親人的鼓勵。而一切演練的動力,都源自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肯定。 只要善用正面思考法,哈佛醫學院一項為期六十年的研究計畫中就發現,人們的正面思考 能量會隨著人生歷練而提升。例如,原本只有五十分的正面能量,若遇到七十分的挫折時 ,人們可能會轉成負面思考,一蹶不振。但透過不斷練習,正面能量就可能變成七十分, 面對更嚴峻的挑戰。 然而,這裡有個迷思亟需被打破:「樂觀者就是正面思考,悲觀者則是負面思考,而且正 面思考是無法學習的。」 迷思: 樂觀不等於正面思考,悲觀也能成功 事實上,樂觀者若樂觀過度,凡事以為天絕對不會塌下來,「根本不去解決問題,這也屬 於負面思考,」精神醫師江漢光解釋。換言之,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以致不去解決問題 ,都是負面思考。 但悲觀者,就一定會被挫折擊敗、無法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若你悲觀,卻擁有解決問 題的企圖心與方法,你就是正面思考者,或是所謂「防衛型的悲觀」(defensive pessimism)。擁有這種特質的人當遇到挫折時,會「想到最壞的情況,並思索如何解決 」。他們雖然不同於樂觀的人,但也會在職場上有良好表現,而其與悲觀者最大的不同, 就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動力。 「一個企業需要樂觀者,同樣的也需要悲觀者,」塞利格曼指出,像業務、行銷創意人員 最好是樂觀特質擔任,但財務長、研發人員最好是稍微悲觀的人來擔任較好。 事實上,不止學界,連企業界也開始重視正面思考,他們希望工作的員工都能學當「向日 葵」。 隨著企業科層組織規模急速擴增,培養正面思考的解決能力更顯重要。 趨勢科技亞太區個人消費產品事業群總經理丘立全認為,組織急速擴張,越來越多員工因 為不懂正面思考解決問題,只會把問題丟給主管或同事,最後變成主管與員工花大部分的 時間在丟問題,而非處理問題,造成績效下降。 去年,趨勢科技全球主管就在台北閉關,進行「丟monkey(猴子)」的教育訓練。丘立全 解釋:「在職場工作,每天遭遇的困難一定比快樂多,」這些困難就象徵著猴子,「唯有 幫員工往正面思考,丟掉猴子,才能讓組織往上成長。」 丘立全說,過去員工遇到困難,總立刻向他求助,而他通常二話不說開始解題,「但這樣 並不能幫助員工自行解決問題」,反而讓員工養成遇事推託不處理的負面想法。 現在,他先請員工自己思考,究竟困難的地方何在?讓員工學習自己分析各種解決方法。 「透過這樣的訓練,過去每天會一直丟猴子過來的員工,現在則慢慢減少。即使有再丟過 來,也是思考過後依舊無法解決的猴子。」丘立全笑說。 人生最大的禮物: 透過挫折洗禮,能讓人更成熟 七月九日,理律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陳長文發表了一篇文章:「代間的省思——給畢業同學 的一封信」,文中對於人生的挫折,與如何用正面思考處理挫折,有著精闢的見解,茲摘 錄如下(編按:全文請參閱《商業周刊》網站): 「挫折,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希望大家畢業之後,能夠先經歷一連串的挫折,因 為只有逆境,才能激發自己的潛力,讓自己認清人生的真諦。 有一次甲骨文的執行長艾利森(Larry Ellison)應邀到耶魯大學對著一千名畢業生演講 ,他對著在場的耶魯高材生說:「今天我看著我的前面,並不是看到擁有光明前程的一千 個希望,我看到的事實上是一千個失敗的人,我沒有看到一千個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我 看到的是失敗的人。為什麼?因為我艾利森,世界第二個有錢的人,是大學的退學生,而 你們不是。」他接下來說,「比爾‧蓋茲(Bill Gates)是世界上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第 一有錢的人,他也是個退學生,你們不是,還有一個人叫做艾倫(Paul Allen),是比爾 ‧蓋茲合夥人,他是世界第三有錢人,他也是一個休學生,你們不是。」 兩年多前,我所服務的理律法律事務所經歷了嚴重打擊。一位資深員工捲走了客戶約三十 億的款項。那件當時痛心至極的災難,對現在的自己來說,卻是人生最重要的禮物之一。 透過那次事件,我有機會更深層的認識人性、反省自己,更深層的思考人生意義,經歷那 樣的挫折,會讓自己發現許多不曾想過的盲點。 「包裹在挫折外表下的東西,往往是珍貴的成長禮物,」陳長文說。的確,不管在職場、 或在人生的道路上,唯有通過每次挫折的洗禮,才能更成熟。而不被擊倒的背後,根源於 正面思考的力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142.107

07/28 23:18, , 1F
1
07/28 23:18, 1F
文章代碼(AID): #14nbbuup (Psychia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