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有關劉備和諸葛亮的識人之明

看板SAN作者 (望斷天涯)時間18年前 (2006/03/26 22:50),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86/305 (看更多)
※ 引述《暴 民 <kchin@glink.net.hk>, 看板: SAN》之銘言: : ::>: ::>《西浦漫筆‧上》第16則: : ::>: ::>  孔明之功祁山,魏延請得五千兵,從子午谷襲長安,孔明不從。唐太宗駐 : ::>: ::>蹕之役,道宗請以五千兵,乘虛取平壤,太宗亦不省。此兩策絶相類,而孔明 : ::>: ::>太宗之師皆不得成功。故魏延常以為恨,太宗亦頗追悔於李靖之言。事過後執 : ::>: ::>咎,誠是異事,衛公於此不免俗態也。魏延道宗之策,固可謂之敢勇,成功則 : ::>: ::>未也。 : ::>: ::>  長安漢都,李傕之犯闕,城峻不可攻,叛卒內應然後克之。是時魏置重鎮 : ::>: ::>守,以貴臣守禦之備,理無疏略。夏侯雖曰無謀,安有乍見敵兵數千,便委城 : ::>: ::>而走如延所料乎?攻城數日不下,則洛陽之救已至,延必成擒矣 : ::>: ::>如果用比較合理的角度,看待王允不赦免李傕等人的史事,那麼王允之所以敢不赦免 : ::>: ::>李傕等十萬涼州兵,憑藉的就是"城峻不可攻"的長安城(因為倉卒起兵,缺乏攻城武器), : ::>: : ::>: 李傕等本來只是中層將領,王允也沒有怎樣思考到他們,等到他們攻來更 : ::>: 沒有赦不赦的問題。 : ::>王允沒有赦免的是包括牛輔、董越、李傕、郭泗、張濟、樊稠、李蒙、王方的涼州兵將, : ::>思考的是跟董卓有關的全體涼州人。 : ::>不過王允除皇甫嵩外,似乎還赦免了胡軫(字文才)、楊整修等另一批涼州兵將,只是後來 : ::>胡軫跟楊整修都加入到李傕一方,成為十萬兵將的一份子而已。 : : 牛輔是董卓的女婿,因此沒有被赦免。董越應是董卓的同族,自然也沒有,李 : 傕、郭氾和張濟三人只是牛輔部將,所以被牽連在內。樊稠、李蒙和王方等可 : 能是先前被赦免的董卓部下,可以歸類為胡軫、徐榮和楊整修等董卓部下。 : : 李傕等在牛輔軍潰散後,部隊不穩,朝不保夕,這樣的部隊在近于星散時,王 : 允不理會他們自是合理,誰會想到涼州兵沒有自相殘殺,反而會聯合再起。 王允、呂布、李肅、宋翼、王宏都是并州人,王允殺董卓而不赦董卓的涼州部曲將, 就因為當時是并州集團與涼州集團仇視攻殺的對立時刻。當時身在關中的涼州兵將可 分為三大部分(除皇甫嵩外):一、牛輔、董越、李傕、郭祀、張濟等屯聚陜縣的數萬兵將 ;二、因為長安謠傳(又說是"訛言")朝廷要盡殺關中的涼州人,於是"(涼州兵)其在關中 者,皆擁兵自守";三、胡軫、楊整修(可能跟董卓沒有親密關係,才因此不在叛亂之列, 像胡軫就不是董卓的"部曲將",跟二李、郭、樊、張、王等人不同)等半聽命於王允而 尚未作亂或擁兵自守的軍團(樊稠、李蒙、王方大概不是第二就是第三部分)。 一開始雖然發生牛輔殺董越、胡赤兒斬牛輔傳首長安等事,但李郭張卻因王允還是不肯下 赦書,以及賈詡(涼州武威人)獻計的緣故,共相結盟後,率領剩下的數千兵"晨夜西行"( 似乎又是搞牛輔夜襲的那套,趁夜快速行軍),沿途以董卓親信的身分("卓所親愛,並不 處顯職,但將校而已"),不斷收取在關中擁兵自守的涼州兵,加上王允派遣平定李傕的 "涼州大人"胡軫、楊整修敗降李傕,於是三部份的涼州兵將全部整合為十萬兵,圍攻長安 城。 的確李傕等會反攻回長安,似乎是有些出王允之意料外,但當時既然已經有人勸告過王允 說李傕等人很可能會為了自保而起兵,而現實也是數萬的涼州兵各自起兵,分據於關中( 可能主要環部於長安所在的京兆)、關東(陜在關東),而王允仍然視危險的大環境於不顧 ,悍然拒絕赦免李傕等,只能說他太厭惡涼州人(東漢末年涼州的風俗文化迥異於他區, 錢穆就因此在"東漢與西羌"的章節說:「一個國家,內部自身存在著兩種極為相為異的 社會情態,無有不致大亂者。」),以及跟關羽"自恃二城守固"一樣,犯了過於相信城防 的毛病。 另外徐榮是幽州玄菟人,非涼州人也,所以才會為王允代表的朝廷血戰而死,與胡軫等 不同。 : : ::>: ::>而且當時富實兵強的左扶風、右馮翊都在王允的并州黨羽控制下,隨時可以起兵攻逐 : ::>: ::>涼州兵。只是王允想不到呂布軍中的蜀兵會造反(不知跟益州牧劉焉有無關係),才落的個 : ::>: ::>身死家破的下場。 : ::>: : ::>: 李傕已經從弘農的陝縣殺到長安城下,你還在認為左扶風、右馮翊還沒有 : ::>: 出兵。 : ::>左右顛倒了抱歉>.<(左馮翊、右扶風才對) : ::> : ::>《後漢書 王允傳》 : ::>"初,允以同郡宋翼為左馮翊,王宏為右扶風。是時三輔民庶熾盛,兵谷富實,李傕 : ::>等欲即殺允,懼二郡為患,乃先征翼、宏。宏遣使謂翼曰:「郭汜、李傕以我二人在外, : ::>故未危王公。今日就征,明日俱族。計將安出?」翼曰:「雖禍福難量,然王命所不得 : ::>避也。」宏曰:「義兵鼎沸,在於董卓,況其黨與乎!若舉兵共討君側惡人,山東必應 : ::>之,此轉福為福之計也。」翼不從。宏不能獨立,遂俱就征,下廷尉。傕乃收允及翼、 : ::>宏,並殺之。" : ::> : ::>可見李傕在圍攻長安城的時候,左馮翊、右扶風還沒出兵(還沒"為患")。 : : 這兩郡在李傕發兵時沒有出兵幫助平定,馮翊郡也沒有抵擋過和阻止過李傕軍的 : 進入,可見力量並沒有所說的強。 看了兩三本地圖,包含陜縣的弘農,是直接跟長安所在的京兆相連,所以李傕打回長安的 時候,不會受到馮翊郡的任何阻擋。而且李傕等是趁夜急行軍,兩郡來不及起兵相救也是 很有可能的(或者兩郡被本郡裡起兵自守的涼州兵拖住,延緩了救援的戰機)。 : ::>: ::>金萬重把"城峻不可攻"作為魏延不可能攻下長安城的依據,個人覺得的確頗為合理。 : ::>: ::>因為就算夏侯楙再怎麼無武略,也不可能讓魏延憑五千兵長驅直入,打到長安城之後,還 : ::>: ::>來不及把城門關上。所以魏延之策成功的話,最多也只能是包圍長安而已(就連暗渡陳倉 : ::>: ::>的劉邦,到關中後仍然要圍章邯於廢丘)。但是因為魏延沒有攻城武器(輕兵奔襲,不可能 : ::>: ::>帶),所以結果就是金萬成預測的"攻城數日不下,則洛陽之救已至,延必成擒矣"。 : ::>: : ::>: 這需要夏侯楙手上統領大軍,又知道魏延兵力薄弱才可以玩,但已知的是夏 : ::>: 侯楙官卑,附近又不見有其他魏軍屯駐,叫他守一座都城是太吃力。 : : ::>個人覺得史書沒記載不代表當時真的沒有其他魏軍屯駐。 : : 沒有記載也可以推測,雍州刺史沒有軍號,關中都督只是官拜安西將軍,這樣的長官 : 還可以統領多少部屬,《魏略》這樣的魏方記載也沒有提及長安還有其他將領。 略引Tedhsu曾發表過的內容,夏侯惇跟關羽都督軍事的時候,將軍位都不高,但是憑著 主上的信任,仍然有強大的權力與威信,能夠統率諸軍。 : : ::>: ::>而且魏延在史書上就曾經留下講大話、吹牛皮的記載(注一),雖然無損其勇略,但仍然不 : ::>: ::>得不稍稍把他說的話打個折扣,其出兵子五谷成功的可能性,不免更加渺茫。 : ::>: : ::>: 請先證明魏延所說是空話,而且樊噲事也與魏延事不同類。 : ::>《蜀書 魏延傳》 :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 : ::>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 ::> : ::>唯一有可能與亮異道會於潼關的時候,是第一次北伐上子五谷計謀的時候,因為魏國之前 : ::>完全沒想到小小蜀國會入侵,可收出奇制敵之效。過此時機則機不可再、時不我予,而 : ::>魏延仍然"輒欲請兵",除了證明他講話澎風之外,我想不到更好的解釋。 : : 從史料來看,可能只是魏延想獨領偏軍行動,不一定是每次都是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 : 故事的版本,可以參考是魏延與吳懿西入羌中這樣的行動,史料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是實 : 錄,不加推敲和與其他史料對比是不可能的。 煩請暴民兄詳細解釋魏延與吳懿西入羌中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如何推導出魏延只是想獨領 偏軍的論述。 : : -- : 暴 民 : : 香港總部 : http://www.glink.net.hk/~kch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37.4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37.45 ※ 編輯: age317 來自: 140.122.37.45 (03/28 00:58)

03/28 01:43, , 1F
忘記說胡軫早前就跟呂布不和,孫堅因此擊敗兩人的軍隊。此
03/28 01:43, 1F

03/28 01:45, , 2F
事再度驗證涼州集團與并州集團的對立。
03/28 01:45, 2F
文章代碼(AID): #149gefQs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86 之 305 篇):
文章代碼(AID): #149gefQs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