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三國] 三國弱小君主武將補充包:張燕

看板SAN作者 (可樂怪)時間7年前 (2016/10/25 02:36), 7年前編輯推噓11(1105)
留言16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Koei 看板 #1O3bIXoz ] 作者: colamonster (可樂怪) 看板: Koei 標題: [三國] 三國弱小君主武將補充包:張燕 時間: Tue Oct 25 02:36:15 2016 最早會想做這個是基於2ch還是日本某網站的某個討論串吧? 總之他們有提出「某某君主的武將補完計畫」。 雖然那只是像流水帳一樣把史書上有名字又跟該君主有關的武將提出來而已, 不過我覺得那是個有趣的想法。 然後真正想開始寫這篇的念頭大概是前一陣子發表了那篇「嘉靖本與毛本關於吳會平定戰 的差異」吧。之前是真沒想到那兩個人也可以用這種形式登場,後來再審視一遍《演義》, 發現不少以前以為沒有在《演義》登場的武將其實是有登場過的(如祖郎), 這樣的小發現總是會讓我欣喜。 加上我又很喜歡這種「史官不載、小說家不愛、遊戲公司也不青睞」卻又有哏的人物。 所以,就來寫吧。 ....話雖如此說,實際構想了一下,才發現可發揮的其實不多。_(:з」∠)_ 不是沒有增加的空間,不過基本上都是會加到本來就沒有人才問題的君主上, 如呂布大概可以加個七八個左右(不挑的話),像孔伷這種一人帝國就....真的沒救了。( 汗) 還有就是,我不喜歡那種只要在書上出現過的人名就通通拉進來的作法。 這樣只能滿足一部份歷史宅而已,我希望能讓其他一些對歷史不是那麼熟悉的人, 看到這人會有「喔~~原來還有這樣的人物啊」的感動。 所以那種只有名字出現在書上的基本上不在考慮之列,換句話說,至少要有哏可以寫列傳。 回過頭來說張燕吧。 第一回選張燕的理由是因為他武將真的就夠少。 在KT的設定下并州通常會只有一到兩個城,這種情況下張燕跟張楊就會互換利用, 也就是說張燕的部下常常是張楊部下的誤植:也就是楊醜跟睢固, 真正是張燕部下的武將我幾乎沒看到過。如果并州剛好有兩個城(通常是晉陽跟上黨), 張楊跟張燕共存,則張燕通常又會是一人帝國。 其實要幫張燕加武將真的很簡單,你把他的列傳一攤開, 然後把裡面出現過的人名通通加進去,大概就可以得到一個不下現在黃巾的陣容。 但是我前面說過了,這種做法我不喜歡。所以我不會擺甚麼郭石青牛角李大目左髭丈八來 充數。 至少要有點能填寫列傳的東西。考慮到這點,我們就必須把目光移到袁紹發展初期一件重 要的, 卻很少人注意的戰事:魏郡兵反亂跟討伐張燕之戰。 初平四年三月上旬,在去年界橋之戰告一段落、也接受李郭政府的仲裁與公孫瓚和解後, 袁紹在薄落津(鉅鹿城西)大宴賓客。酒酣耳熱之際,突然天上打下一聲暴雷:鄴城淪陷了! 原來不知怎地守衛鄴城的魏郡兵集體造反,聯絡黑山賊于毒, 殺死太守,佔領了鄴城,目前有數萬人聚集在鄴城中。 在座的賓客多有家眷都在鄴城的,紛紛惶恐泣涕不可名狀, 唯有應該受打擊最大的袁紹本人,卻是鎮定如常。 立刻率領眾人南下,屯駐斥丘(鄴郡東方), 也是天意照顧袁紹,黑山賊裡有一個自封「平漢將軍」的陶升, 不知道是突然天良發現還是怎樣,獨自反出黑山賊,率部眾蹺入西城, 救出袁紹跟其他袁紹賓客的家屬,並親自護送往斥丘袁紹軍屯紮處。 袁紹大為高興,立刻封陶升為建義中郎將。 也許是因為陶升造成的內部分裂,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于毒放棄了鄴城, 退守到朝歌的鹿腸山蒼巖谷。(位於河內郡,朝歌城西)袁紹則於六月展開進擊, 激戰五日後大破黑山賊,斬于毒跟李郭政府任命的冀州牧壺壽(!)。 袁紹趁著餘威,一路北上,把那些張燕的好朋友甚麼郭石黃龍左髭丈八全部打得落花流水, 或死或逃,最後於常山跟張燕本人對壘。這一仗,喜歡呂布的人應該不陌生, 因為這一仗呂布就是袁紹的秘密兵器:他在長安淪陷後先投奔張楊, 再輾轉來到袁紹的帳下。這一仗呂布率領他的兩個親信:成廉跟魏越(又是兩個可以放進 補充包的人物),率領騎兵隊,重創張燕軍, 但是人稱「飛燕」的張燕果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的部隊裡混入了烏桓以及匈奴人, 論騎兵完全不會輸給袁紹跟呂布軍,兩軍展開激戰,雙方死傷都很慘重, 結果就以打平收場。 魏郡~常山之戰其實是一個有趣但長久以來不被重視的戰場, 本來界橋之戰被寫成桃園三匪跟老賣年糕的專用場之後,就有點被簡化感了, 又更何況緊接在這之後這個半大不小的戰事。不過從這場戰事可以一窺張燕的實力之外, 也有不少可以深入考量的點,比方說魏郡兵的突然背叛, 其原因可能追溯到袁紹取下冀州時,讓田豐整肅不聽話的冀州人的緣故; 跟于毒一起戰死的那個李郭政府所署冀州牧壺壽, 也可以考慮李郭政府對河北勢力嘗試攏絡跟策反(呂布投張楊事也可以做一見證)。 並且這也算是唯一一場袁紹對張燕描寫得比較清楚的戰事, 所以這場戰爭中張燕方的兩個主角:于毒跟陶升, 就被我視為最適合放入張燕武將補充包的人物了。 如果有人嫌太少了,那史書上還有幾個名字: 張燕擴大勢力初期跟張燕合流,算是黑山軍開國元老的王當跟孫輕, 以及張燕派去援助公孫瓚(應在常山之戰之後),但被擊敗的部將杜長。 ....如果以鄒丹只有一句被閻柔幹掉都能入選,那照這個標準,這幾個人也可以聊備一格 吧? 這就是這次的張燕武將補充包小論。 謹以此紀念那些史官不載、小說家不愛、遊戲公司也不青睞的人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70.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ei/M.1477334177.A.CBD.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colamonster (114.36.70.71), 10/25/2016 02:36:54

10/25 07:52, , 1F
推一個,這個真的很容易被忽略 XD
10/25 07:52, 1F

10/25 10:07, , 2F
10/25 10:07, 2F

10/25 11:29, , 3F
推!
10/25 11:29, 3F

10/25 16:58, , 4F
10/25 16:58, 4F

10/25 20:21, , 5F
其實呂布投奔張楊前還有投奔袁術過 三國志的描述看起來沒有
10/25 20:21, 5F

10/25 20:23, , 6F
@@" 但後漢書的記載是有的: "由是卓將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
10/25 20:23, 6F

10/25 20:24, , 7F
安。布與傕戰,敗,乃將數百騎,以卓頭繫馬鞍,走出武關,
10/25 20:24, 7F

10/25 20:25, , 8F
奔南陽。袁術待之甚厚。布自恃殺卓,有德袁氏,遂恣兵鈔掠
10/25 20:25, 8F

10/25 20:25, , 9F
。術患之。布不安,復去從張楊於河內。"
10/25 20:25, 9F

10/25 20:30, , 10F
不過既然這裡是三國版 加上可能時間不長? 就以三國志為準吧
10/25 20:30, 10F
呂布不是我的重點,所以我就稍微敘述一下而已。感謝補充。 ※ 編輯: colamonster (114.36.75.252), 10/25/2016 20:32:25

10/26 11:08, , 11F
我記得無雙有做過常山之戰?
10/26 11:08, 11F

10/26 16:40, , 12F
我標題看成張小燕…
10/26 16:40, 12F

10/26 16:47, , 13F
呂布傳好像有常山之戰
10/26 16:47, 13F

10/26 17:16, , 14F
10/26 17:16, 14F

10/27 19:26, , 15F
很有趣 期待其他人物
10/27 19:26, 15F

10/29 07:04, , 16F
袁術那段...呂布做人真的不是普通的糟糕
10/29 07:04, 16F
文章代碼(AID): #1O3bJ7CY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