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好,台灣碼盲,碼農低薪,然後呢?

看板Soft_Job作者 (ticks)時間8年前 (2016/02/15 23:48), 編輯推噓2(208)
留言10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53 (看更多)
※ 引述《capita (小明)》之銘言: : ※ 引述《AmosYang (泛用人型編碼器)》之銘言: : : 或許可以這樣說,拿來支付費用的貨幣改變了。就像是 Bitcoin 一 : : 樣,很多人愛這東西,那這東西就有價值。而「價值」也是很奇妙的 : : ,例如,戴個鑽石反光就是潮,但穿個 LED 在身上發光就是宅,只 : : 能練太陽拳。 : : 易言之,以前用的貨幣就是傳統金錢,現在新的貨幣是名聲,也就是 : : 策動群眾、社群的籌碼。當然,名聲這東西與傳統經濟體系中間有斷 : : 層,不能直接兌換,是個壞處。但好處就是人人可以自己印「名聲」 : : 的鈔,發行新貨幣。另一個壞處就是「名聲」不能簡單交易,例如, : : 你幫我作事,我沒辦法直接發三個名聲給你,就算發得出,名聲也不 : : 能去超市換蕉吃,只能幫你點個讚,讓你沾沾醬油。 :D : : 總而言之,自由被推到極點,就失去了通用標準,所以也很難團結起 : : 來凝聚資本,對抗其他的資本巨獸。還是得靠有 CEO 能力者,也就 : : 是「商人」,從投資者身上挖出資本。相對的,也有各種新創加速器 : : 試著解決這斷層,培養有 CEO 潛力者,把資本與技術連結起來。 : 這在快要二十年前就已經被談過了。 : Eric Raymond 在 1998 年就談過 open source 的禮物經濟,以及名聲遊戲 : 模型,後來他又接著談論了 open source 的商業運作模式,特別是間接的 : 銷售價值。 : 我怎麼可能不懂這些呢?今天反覆被提起的,也一樣是這些東西。記得當時 : 還表示過可以運用公司資源,支持這些文章的翻譯和推廣。 : 特別是在最後那次創業,除了軟體代工之外,另一個主題就是 open source, : 我們全部採用 open source 為客戶製作軟體,保障客戶不會受到技術壟斷, : 同時也特別保護客戶的營業秘密,當時幾乎是唯一設有專任律師,用來確保 : 開放的價值和客戶的利益的專業軟體代工事業。公司也支持開放標準,參與 : 相關的開放標準組織,在公司內也支持每一個軟體工程師參與 open source. : 在與時俱進的制度創新上,我一直是走在前面的。 : 但當初為什麼要這樣來參與 open source, 和反對高手貢獻自己的專業在 : open source project 來獲得大公司的進入門票,其實有一點類似之處, : 就是應該讓創作的利益,盡量直接來自創作自身,而不是間接性的獲利。 : 過去的作家寫作,沒有直接的智財權收入,而是靠著有名聲然後去當官, : 在這個體制運作順利時,作家獲得的利益其實很巨大,但這樣不是合理的 : 經濟結構。事實也證明,版稅制度的形成,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 後來又出現了出版社壟斷,於是免費網路小說興起,大家重新拾起創作的 : 樂趣,但這並不持久,而後小額收費制度的確立,才使得網路小說真正地 : 形成產業,變成新的主流創作形式之一,免費和收費的小說至今同時並存。 : 軟體也是一樣,從早年的硬體的附屬品,到個人電腦興起,軟體開始自由 : 創作,大家免費分享,接著商品化出現,套裝軟體公司成了時代的贏家, : 而當軟體公司相互結盟、專利交換,朝著壟斷之路邁進時,自由軟體運動 : 開始發展,逐漸衍生為後來的開源運動。 : 這不會是歷史的終結,緊接著智慧型手機形成新軟體平台,收費的軟體又 : 再度回來了,軟體有免費的有收費的有部份收費的,這才是今日的現況。 : 歷史就是這樣反覆的發展,未來最有可能的,應該是有共通的主題或平台, : 特別是形成制度或文化,使得創作者可以集結起來共享利益的形式,目前 : 像 App Store 這樣的發展,只是新的產業模式發展的半途。 : open source 主題分散、衝擊既有產業、獲利模式不明確,只有名聲利益 : 比較清晰,雖然對於軟體技術的使用者來說,好處相當明顯,但不是對於 : 創作者最好的選擇,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是有保留的支持,如今也沒有什麼 : 改變,只是 open source 的信仰化愈發嚴重,也就愈來愈沒有討論空間。 : 於是過去我還是最早期且有商業力量的支持者,如今卻像是反革命者了。 : 名聲不會永遠取代金錢,成為新的貨幣,過去在每一個創作領域都是如此, : 想要相信 open source 可以跳脫出歷史的規律,那就去相信吧。 : 但我是不信的。 : 現在我可能沒什麼力氣去實作這樣的想法,或許下一個公眾性質的作品, : 也會是 open source 軟體,但不知什麼時候的未來若有機會的話,我應該 : 會朝著創作利益共享平台的方向進行著,特別是現在寫一個小軟體,就要 : 募資幾千萬以上創業的形式,實在不太合理,也嚴重浪費資本,應該要有 : 更好的制度。 : 當然也有可能歷史又走向了下一個階段,到時我又會有更新的想法了。 open source背後的驅動力,就我的角度來看,絕對不是什麼理想或信仰。 而是有很強烈的功利(非貶義)、或商業策略的動機在背後支持的。 所謂利用OSS來取得名聲或大公司的面試機會只是比較膚淺的說法。 事實上有太多成功的開源專案都是大公司發起的。 原因可以隨便舉幾個: 1. 該專案非核心業務,開源可以分散開發成本。如Linux kernel對於系統廠而言。 2. 拉低該軟體市場的利潤空間,打壓潛在競爭者的發展。同時又可以掌握該軟體專案 的主導權。 3. 承上兩點,以編譯器為例,開發一套編譯器是非常吃力不討好的。但是又是系統不 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本身的業務主力根本不是編譯器,用了半條命開發出來結果 風向變了,一切投資都將付諸流水。 4. 講難聽點,開源可以正大光明的叫使用者測試甚至自行除錯。使用條款還可以 用大寫嗆NO WARRANTT。超爽的。 5. 為了下剋上。市場領先者是propritary。用開源的方式可以聯合潛在的盟友,甚至 吸引到一些niche用戶。例如有自行客製修改的需求。 最後要強調一個觀念,那就是open source 不等於 不能盈利。例子之前講過,不再贅述。 而closed source也未必就一定要(直接地)收錢。如Google、Github等webservice都封閉的, 但是他們面向使用者的服務都有免費的。 (有句話說,如果有免費的產品,那使用者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已經變成產品了。題外話) 總而言之,"monetization" 可以很迂迴,很有策略。就看創業家的才智與洞見。 不同領域之間也有可能就會互婊到,即使核心業務上沒有直接的競爭關係。 例如微軟讓VS免費,就讓Borland這類廠商很難生存。但他的目的也不是要讓Borland倒 而是希望開發者多作App。IE搞死Netscape 然後mozilla和Google又一起搞死Opera 我想也不能說是故意的,或最終目的,而只是前進更大目標的路上的犧牲品。 上述的IE和VS,還有一堆獨大的webservice的例子都不是open source, 一樣可以讓一堆公司和商業模式消滅。這當中更無法用聖人理想或信仰來解釋。 結論: 開源/封閉 免費/要錢 與 商業上的成功或營利機會的「破壞性」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orthogonal的意思) 它們都可以是商業策略上的工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3.1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455551285.A.CE9.html

02/16 00:51, , 1F
講得不錯。補一個2.1 增加競爭者,一起把市場做大
02/16 00:51, 1F

02/16 00:57, , 2F
還有其實open source不代表不能直接收費
02/16 00:57, 2F

02/16 00:58, , 3F
不一定得靠間接收費
02/16 00:58, 3F

02/16 11:09, , 4F
很同意。
02/16 11:09, 4F

02/17 12:42, , 5F
參與open source的不是同一群人, 而是[各懷鬼胎]的各路人馬
02/17 12:42, 5F

02/17 12:43, , 6F
, 只不過他們的交集正好是open source. 有人樂於奉獻, 有人
02/17 12:43, 6F

02/17 12:43, , 7F
出自於整垮closed source的勢力, 又有人同時在幹這兩件事.
02/17 12:43, 7F

02/17 12:45, , 8F
而open source最符合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的利益, 不必繳學
02/17 12:45, 8F

02/17 12:45, , 9F
費就能學得一身功夫. 加上網路的推波助瀾, 就形成當今世界
02/17 12:45, 9F

02/17 12:45, , 10F
不可逆的趨勢了.
02/17 12:45, 10F
文章代碼(AID): #1MmVCrpf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4 之 53 篇):
文章代碼(AID): #1MmVCrpf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