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模式預報一周後,低壓帶轉秋梅滯留鋒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一)時間7年前 (2016/09/03 10:08), 7年前編輯推噓53(53011)
留言64則, 4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天氣小觀:模式預報一周後,低壓帶轉秋季梅雨滯留鋒帶 進入過渡季節,天氣變化越來越快, 每天驚奇變換的大氣一直出現,預報來臨的秋梅滯留鋒真是令人意外的發展 回顧這段時間的西南風低壓帶,讓南部地區降雨。 西南風同時帶有低層西南季風高層太平洋高壓的西南風, 在台灣附近與東北風幅合,東方逐漸形成另外一個颱風。 這是目前東北風與西南風的戰場。 模式預報, 未來一周冷暖大戰的情況會轉變得更劇烈, 今年又是秋季梅雨季節登場,不同的剛好是在台灣上演。 因此全台要當心降雨,目前看起來南部非常要小心。 預報一周前期, 西南風不斷北上,台灣東方一直有擾動生成。 這是屬於倒向季風槽環境,太平洋高壓脊呈現東北-西南向延伸。 北方有短波槽讓西南季風與北方短波槽的東北風互動, 剛好就在巴士海峽到台灣附近呈現低壓帶。 迎風面的中南部首當其衝,要留意較大雨勢。 北部也因為東北風和西南風輻合,再加上熱力作用,天氣也不穩定。 到了後期, 北方西風槽開始加強加深,冷空氣大舉南下, 而太平洋高壓則從低緯度南海向西延伸, 低層的西南季風則是今年最認真的。 已經九月多了依舊越戰越猛。 大氣高層,西風噴流一整個壓境到北緯30~40度, 中層的西風槽槽底突破了北緯30度, 低層的東北風更是直接吹到台灣。 而這個東北風已經有東北季風影子, 配合西伯利亞大陸冷卻,地面冷高壓逐漸建立, 東北季風從地面冷高壓吹出, 那麼模式預報後期,的確像是第一波東北季風報到。 不過以氣象局定義通常溫度要低於20度, 因此,即便未達定義, 但從西伯利亞長驅直下的東北風,也算是類東北季風了。 冬季系統-類東北季風很強,夏季系統-西南季風依舊猛, 兩者大戰,正上演秋季精彩的地面大戲。 如同春季上演精采高空大戲-西風南支曹與太平洋高壓, 看著春天高空環境場變幻萬千,目不暇給,表現出來的就是春雨、梅雨。 現在,秋季最精采的就是地面大戲, 看著秋天地面環境場變幻萬千,目不暇給,表現出來的就是秋雨、秋颱。 但今年秋天加碼了特別戲, 今年的秋加碼上演了秋季梅雨。(春天偶爾也會加碼大戲:颱風與東北風互動) 春天的加碼大戲:颱風,則是特別演出地面場的變幻:越赤道氣流東風波颱風 秋天的加碼大戲:梅雨,則是特別演出高空場的變幻:高空夏季高壓的配置 研究指出,南亞高壓東西震盪主要是為了響應熱能的分布, 在春季,南亞高壓東西震盪導致東亞槽線變化,帶出了東亞梅雨季。 南亞高壓東西震盪,使東亞相應而生西風槽,冷暖大戰,維持很長期間的梅雨滯留鋒。 進入秋季,南亞高壓中心從青藏高原往西南退向中南半島,且逐漸減弱。 一般10月下旬以前就會併入太平洋高壓系統而消失。 因此,要帶出東亞的秋季梅雨通常只有在八月(冬季系統甦醒後)~九月才有機會。 尤其九月以後南亞高壓勢力逐漸減弱下, 也很難一直作東西震盪來響應熱能交換,維持東亞的滯留鋒。 但是,今年盛夏有印象的話, 東亞大氣中層一直維持有很強的高氣壓, 與高層南亞高壓系統連結成一個大南亞高壓系統, 大南亞高壓系統強到把西風噴流推到北緯45度~50度。 接著八月底太平洋上的大季風低壓系統,開始和北方西風槽系統互動, 尤其獅子山颱風併入溫帶氣旋,將冷空氣一口氣帶往東北亞到東亞北部。 才讓西風噴流逐漸回到北緯40度。 而今,大南亞高壓系統已經減弱成一般的南亞高壓系統。 東亞大氣中層由西風短波槽接手。 1. 在一周後期,從夏季系統觀點來看: 南亞高壓受西風噴流壓迫影響,強度減弱,卻也順勢東西調整。 (主中心變成帶狀分裂中心) 其中模式預報,南亞高壓向東調整的同時, 台灣夾在北方-東海高空的西風噴流與南方-南海高空的南亞高壓東風噴流中間。 在此同時, 大氣中低層的太平洋高壓從南海往西延伸, 大氣中低層的西南季風順著高壓北側的西風噴流加強, 於是, 大氣低層的西南季風也持續加強吹向台灣。 因此,從夏季系統觀點來看準備好上演秋季梅雨。 2. 在一周後期,從冬季系統觀點來看: 北極渦旋目前仍位於北極中心附近穩定增強, 北極海冰面積持續探底中, 北極渦旋勢力雖然壟罩全北極地區, 但還不夠強到讓北極海結冰(須要零下10度)。 不過北極渦旋外圍分裂出一冷渦旋中心, 冷渦旋中心未來會跑到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一帶。 這也使東亞西風噴流開始向南壓境,均線來到北緯35度左右。 一周後期, 從西伯利亞大氣中層高空冷渦旋延伸的西風槽加深, 疊加東亞的短波槽,使西風大槽從西伯利亞延伸到東亞。 分裂南下的地面冷高壓並首先帶出一波類東北季風,從蒙古吹到台灣。 (剛好對上西南季風也吹向台灣) 分裂南下的地面冷高壓很快減弱,但東北風並沒有停歇, 北方大陸依舊有大範圍的地面冷高壓勢力,隨著入秋後只會更加增強。 西伯利亞的高空冷渦旋還在,接著第二波西風槽 因此,連續的西風大槽使東亞高空環境場轉為轉為一槽與一脊, (東北亞到東亞槽,中亞到北亞脊) 這也說明了:從冬季系統也準備好上演秋季梅雨。 從以上1.2,夏季系統與冬季系統都準備好演這場大戲 看起來未來一周全台要留意這場秋梅,尤其南部看起來雨不停國。 部分模式預報滯留鋒面壓在台灣南部,部門預報壓在台灣北部 但因為西南季風關係,南部躲不掉的。 照目前最新模式預報這種秋梅發展,只能說大氣的千奇變幻如此神奇。 Sometimes marvel originated from the little chance aroun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94.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472868480.A.EB8.html

09/03 10:14, , 1F
09/03 10:14, 1F

09/03 10:19, , 2F
09/03 10:19, 2F

09/03 10:24, , 3F
好像有點早@@?
09/03 10:24, 3F

09/03 10:31, , 4F
09/03 10:31, 4F

09/03 10:35, , 5F
09/03 10:35, 5F

09/03 10:41, , 6F
推!
09/03 10:41, 6F

09/03 10:42, , 7F
推推
09/03 10:42, 7F

09/03 10:45, , 8F
09/03 10:45, 8F

09/03 11:00, , 9F
09/03 11:00, 9F

09/03 11:07, , 10F
09/03 11:07, 10F

09/03 11:14, , 11F
推 雨下一下颱風不用來了
09/03 11:14, 11F

09/03 12:21, , 12F
09/03 12:21, 12F

09/03 12:33, , 13F
西風槽<3
09/03 12:33, 13F

09/03 12:36, , 14F
推 甚麼時候會再一次變涼呢
09/03 12:36, 14F

09/03 12:39, , 15F
09/03 12:39, 15F

09/03 13:22, , 16F
會不會比夏季梅雨猛
09/03 13:22, 16F

09/03 19:49, , 17F
09/03 19:49, 17F

09/03 20:56, , 18F
今天高雄天氣蠻好的 早上一陣雨後晴天至今
09/03 20:56, 18F

09/03 21:31, , 19F
奪回作戰
09/03 21:31, 19F

09/03 22:29, , 20F
09/03 22:29, 20F

09/03 23:57, , 21F
類秋季梅雨的系統是容易淹水的
09/03 23:57, 21F

09/04 00:18, , 22F
最討厭低壓了
09/04 00:18, 22F

09/04 00:31, , 23F
09/04 00:31, 23F

09/04 00:36, , 24F
有模式預測9/10左右有東北風南下的訊號
09/04 00:36, 24F

09/04 03:00, , 25F
以往秋天類梅雨系統不是大多下在北部?今年還在南部
09/04 03:00, 25F

09/04 03:00, , 26F
下嗎?這樣子是不是秋颱變得更沒有希望了?
09/04 03:00, 26F
並沒有秋天的滯留鋒面雨都下北部唷,往年很多九月南部也是豪大雨的紀錄。 秋颱的共伴鋒面才是下在北部為主 秋颱目前看起來沒有。 ※ 編輯: daron (123.192.194.253), 09/04/2016 09:51:05

09/04 10:04, , 27F
09/04 10:04, 27F

09/04 11:02, , 28F
EC模式九月中太平洋高壓西伸?
09/04 11:02, 28F

09/04 11:15, , 29F
台灣東方海面預計48小時內形成TS吧
09/04 11:15, 29F

09/04 12:04, , 30F
09/04 12:04, 30F

09/04 13:02, , 31F
已經幾個在台灣附近生成 可是都去日本的
09/04 13:02, 31F

09/04 13:51, , 32F
先生成再說走向吧 目前連升格都還有
09/04 13:51, 32F

09/04 15:20, , 33F
屏東縣長治鄉長治 時雨量87.5(1400-1500)
09/04 15:20, 33F

09/04 15:22, , 34F
剛好最強回波就在屏東長治附近...xd
09/04 15:22, 34F

09/04 16:54, , 35F
而且好像滯留@@
09/04 16:54, 35F

09/04 16:55, , 36F
沿山北上的樣子
09/04 16:55, 36F

09/04 19:35, , 37F
秋天有梅嗎?
09/04 19:35, 37F

09/04 20:43, , 38F
看EC好像沒有要轉涼的感覺...
09/04 20:43, 38F

09/04 20:52, , 39F
冷空氣看來又是看得到吃不到....
09/04 20:52, 39F

09/04 21:40, , 40F
就這樣子一路熱到明年吧~
09/04 21:40, 40F

09/04 21:44, , 41F
熱到明年哦…,比較擔心熱那麼久,之後病媒蚊問題
09/04 21:44, 41F

09/04 22:13, , 42F
熱空氣快滾吧
09/04 22:13, 42F

09/04 22:53, , 43F
可以搬到北極、南極呀~幾乎沒有熱空氣,哈哈
09/04 22:53, 43F

09/04 23:40, , 44F
想熱下去的快搬去赤道吧 都只有熱空氣 哈哈
09/04 23:40, 44F

09/04 23:52, , 45F
宜蘭和基隆北海岸同樣的地點又開始大雨了
09/04 23:52, 45F

09/05 00:47, , 46F
熱氣退散!!!
09/05 00:47, 46F

09/05 00:58, , 47F
台北剛下完大雨怎麼感覺反而變超悶...= =
09/05 00:58, 47F

09/05 01:19, , 48F
等九月下旬看看 九月中旬冷空氣仍未影響到台灣
09/05 01:19, 48F

09/05 02:42, , 49F
召喚第一道東北季風!!
09/05 02:42, 49F

09/05 02:52, , 50F
召喚霸王級寒流
09/05 02:52, 50F

09/05 03:22, , 51F
熱空氣滾!!
09/05 03:22, 51F

09/05 13:15, , 52F
哈,T大真是對霸王寒流念念不忘,一直提起
09/05 13:15, 52F

09/05 13:17, , 53F
說到寒流喔 1999 冬至乾冷寒流 2005 三月遍地雪
09/05 13:17, 53F

09/05 13:18, , 54F
寒流 跟今年一月霸王級寒流 個人映像都挺深的
09/05 13:18, 54F

09/05 13:18, , 55F
1999冬至乾冷寒流雖然沒有 2005 2016這兩波冷到極
09/05 13:18, 55F

09/05 13:18, , 56F
但卻是跟這兩波 濕冷類型 不同的哦 乾冷極致阿
09/05 13:18, 56F

09/05 13:24, , 57F
聖嬰應該是告一段落,今年冬天可能會比前二年多誇張
09/05 13:24, 57F

09/05 13:24, , 58F
暖冬正常許多
09/05 13:24, 58F

09/05 14:12, , 59F
1999那次真的滿經典的 乾冷的寒流好像處在東北亞
09/05 14:12, 59F

09/05 16:36, , 60F
今年可能要過一個中夏節?
09/05 16:36, 60F

09/05 17:16, , 61F
拜託召喚東北季風
09/05 17:16, 61F

09/06 12:57, , 62F
該不會今年又是暖冬吧....
09/06 12:57, 62F

09/08 10:20, , 63F
東北季風可能將在秋分報到
09/08 10:20, 63F

09/08 18:51, , 64F
還很久
09/08 18:51, 64F
文章代碼(AID): #1NoZ20wu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