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花東新車站巡禮-山里 鹿野 瑞和 海端東竹

看板Tai-travel作者 (點點)時間9年前 (2015/01/20 19:2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花東新車站巡禮1─山里、鹿野、瑞和、海端、東竹 圖文無音樂網誌版 http://taipei11827.pixnet.net/blog/post/41892703 隨著花東鐵路電氣化通車,普悠瑪號開進花東縱谷,沿線的28個車站也正蛻變中。山里站 多了一絲現代化的氣息、海端站變身為濃濃希臘地中海風情的小站、東竹站則是少數改建 後仍維持原有風格的車站。這次要來造訪山里、鹿野、瑞和、海端、東竹等車站,探索不 一樣的新車站風貌。 花東線車站改建主要是依據「花東線鐵路整體服務效能提升計畫」,配合花東地區整體觀 光發展計畫及東部永續發展計畫,並改善新城站至台東站沿線27個車站功能及周邊附屬設 施。改善內容包含:車站融合一鄉一特色的建築風貌、設計樂建築車站、改善車站硬體設 施成為友善環境、設立遊客服務中心與e化設施、提供餐旅及農特產品展示服務與自行車 補給站。 山里車站─與列車擦身的秘境 山里車站整修前後對比。 山里站被稱為「到不了的車站」,山里村落位在台東卑南鄉山裡,如果從台九線自初鹿沿 產業道路到這裡,還需要將近半小時的車程,才到得了這片有如世外桃源的小仙境。改建 後的車站整修了原有站房,新增廁所、增加岸壁式月台180公尺與雨棚60公尺、站前廣場 景觀改善與停車場(2台)設置。 山里車站新增第一月台,提供列車調度更大的彈性空間。也可供遊輪式列車停泊。 山里車站全新的日式里程牌。 山里車站第一、二月台現貌。 月台均有整修過。從車站到第二月台仍需要穿越鐵軌。月台頂端的「山里」二字仍是東拓 當時的特殊字體。 山里站躲在椅子下的小貓咪們。 一隻母貓生了三隻小貓。 山里站舊貌。原本只有一座島式月台。 以前的售票口。不過車站已經不再售票了,現在貼的是山里車站的介紹,包括東括廢站的 賓朗、東成、初鹿、嘉豐等站以及名片式舊車票。 山里站旁邊的景觀台,可以看到整個山里車站站體。 山里車站旁的民宿。 車站附近的農田,小朋友正在玩耍。 這裡的居民以阿美族為主,以農種為主要行業。 一旁的苦茶油廣告。用手繪的方式,帶有純樸的風格。 山里站附近的白色教堂。這裡的居民信奉天主教,教堂白色的水泥建築以石頭為牆面,門 前的木製牌子寫著「山里福音教堂」,四周有植栽和樹木環繞,門前扶桑花依偎在一旁。 出火車站前的路口,可見已經傾斜的指標。 初鹿國小山里分校。有趣的紅色手繪字體。 附近的小貓依偎在盆栽裡睡覺。安祥地熟睡。 附近民宅的牆壁上有彩繪塗鴉。 鹿野站─飛行與生態的樂園 鹿野車站整修前後對比。 鹿野站的設計理念以卑南溪為發想,卑南溪的漲潮退潮如同蝴蝶飛行的翅膀,律動了縱谷 地景。在車站意象融入了地方元素,車站內地下道鋪上馬賽克彩繪牆面,畫了茶樹及熱氣 球等鹿野地區的在地景色。 鹿野站的墨寶。採用銀灰色調,與原先東拓的統一字體有很大的不同。 已經拉皮過的車站面體。其實看不出來有何在地意象,莫非是多出來的「3隻鹿」? 改建前後的售票口。改建後車站看起來清爽很多。 車站另一側則提供旅遊資訊及漂書站設置。熱氣球嘉年華期間還有人員駐點提供諮詢。 整修後的月台,多了一些造景。 月台平面也整修過。新的日式里程牌與相框造景。 剪票口現貌,與原先大致相同,南下北上的指示可讓旅客更清楚搭車方向。 車站入口左側張貼台灣好行縱谷鹿野線的時刻表。 車站外的彩繪意象。有高台草原、飛行傘、熱氣球、泛舟、龍田自行車道、茶園等景觀。 瑞和車站─傳統客家社區的小站風情 瑞和車站整修前後對比。 其實車站整修後無太大改變,原先藍白色字體已拿掉,重新掛上新的題字;月台也稍加整 理過並換上新的里程牌。 瑞和村人口組成有主要三個聚落:以客家人為主的瑞和社區、以恆春阿美族為主的瑞興社 區、以阿秀姑巒阿美族為主的寶華部落。由於瑞和站為無人管理的招呼站,車站逐漸髒亂 甚至遭受破壞,當地居民便主動維護車站的環境,並成為社區文化的主要展示空間,站內 四周擺放了許多老舊照片、花東線鐵路與瑞和村的歷史介紹、利用客家花布點綴窗戶,可 以細細品味在地大原社區的文化和歷史。是凝聚社區意識與社區營造的典範之一。 瑞和車站的墨寶。原本下方的標楷體字被撕下後,可以見到東拓時期所留下來的紅色題字 。 瑞和站月台整修前後比較,大致與整修前無異,遮棚依舊很窄小。 疾速駛離瑞和站的柴油自強號。簡單的鐵軌路線上多了一排密密麻麻的電線桿。 從瑞和車站月台看車站及蔚藍的天空。 車站門口貼有春聯。「瑞氣報喜迎來四海歸客,和風送暖到此就是一家。」 剪票口兩側也貼著春聯。 「瑞豐舊站珍藏花東線,和大家分享鐵道風華。」 花東線鐵路的歷史介紹。 瑞和站舊稱「大埔」,光復後改為「瑞豐」,民國68年才名為「瑞和」。民國78年一度廢 站,現為無人服務的招呼站,現在有12班區間車停靠本站。 車站內外四周掛著花東線的舊照片。 車站外側玻璃貼有客家花布點綴。 社區居民自行製作的列車時刻表。可惜在去年改點後就被貼上一張黑白色的表格取代了。 剪票口上還貼有列車通過瑞和站的時刻表,車站整修後已被拆除。 瑞和站整修前還可以見到東拓當時的車站字體,整修後也被拆除了。 海端車站─濃濃希臘風的浪漫小站 海端車站整修前後對比。 海端站可說是整修前後蛻變最成功的小站之一,整修前的車站外觀掛著笨重的招牌而顯得 呆版,改造後把招牌拿掉了,改成藍白色系的外觀,儼然成為置身希臘地中海般的建築,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海端站雖然是無人管理的招呼站,車站附近卻有鄉公所、衛生所、警察局(分駐所)、戶政 事務所(分設辦公室)等行政機關,加上南橫沿線居民的通勤需求,車站的設置仍有其必要 性。 海端站的題字,白色背景搭配藍色的側邊屋簷,特別引人注意。 整修後的車站內部與先前無太大差異,大致就是清理過與重新上漆。不過亮白色的外戚能 夠維持多久?若長久無人維護之下,恐怕又是斑駁不堪的狼狽樣貌吧。 色彩鮮明的原住民意象彩繪。 從月台方向看車站。 海端站月台,也沒有太大的改變,月台加以整理並也換上新的日式里程牌。 海端站狹小的月台。月台柱上的站名牌子也從原本藍白字體改成黑白字體,看起來比較有 質感。 海端站新的里程牌。曾經被人破壞私下字膜,關山變成了「門山」、池上變成了「也上」 。 由於花東線鐵路仍有不少的單軌路段,這座杳無人煙的小站仍發揮了重要的列車調度功能 。普悠瑪號在此等在柴聯車交會通過後才能繼續北上。 普悠瑪號緩緩駛離海端站北上而去。 海端站一出來即是南橫公路。 車站旁的廁所並未整修,是封閉狀態。 整修前的海端站牆面已十分斑駁老舊。 整修前的海端站。 從剪票口另一側亦可看出車站內部已是斑駁累累。 東竹車站─樸實而沉著的特色小站 東竹車站整修前後對比。 位於富里鄉竹田村的東竹車站,離台九線有一段距離,通勤人口不多。車站改建後外觀無 太大的改變,竟然還留有以前東拓的題字,讓人找回一種熟悉感。這次整修包含原有站體 外牆整修、屋頂防水與結構補強;新建了地下道、廁所、電梯、發電機、月台雨棚130公 尺。 從車站邊緣才可將廁所(紅磚部分)與車站站體一同入鏡。 旁邊的廁所是新建的,並加上題字,反而比車站的白色建築還顯眼。候車室配置無太大的 改變,原本位在南側整面的售票口加以改建,改到斜對面去了。付費區內月台遮棚加以延 伸並重建,墨綠色的金屬遮棚帶有沉著穩重的感覺。 東竹站的題字。與其他站行書的格式不太相同,字體較偏向隸書。 候車室內部,與整修前差不多。 車站售票口原先在車站側面,改為斜面設計,與改建後的鳳林及南平等站相似。 改建後的車站增設了不少指標。這裡也保留了東拓時的藍白字體,新舊相映。 改建後的月台變長了,遮雨棚也伸長許多。 無障礙電梯仍尚未啟用。 從車站內看月台景色。 車站旁的鯉魚池。 付費區內的盆栽與月台 俯瞰東竹車站月台。墨綠色的支柱十分顯眼。 速限標誌。普悠瑪號可以超過120公里左右的時速高速通過這座小站。 改建前的車站內部設置。 改建前的車站月台,僅有短小的遮雨棚 東竹站的植栽仍維持原本樣貌。 花東新車站改建後的車站都各具特色,海端站充滿異國風情、鹿野站跳脫原有的藍白色制 式框架、純白色的山里站更有秘境小站的風格、東竹站舊瓶裝新酒,既保留原有的花東車 站印象,又改善了既有設備。整體而言,各站的改變都令人滿意,期待尚未完工的其他車 站也能有更完美的表現。 相關連結 花東新車站運動(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 http://www.rrb.gov.tw/s/NewStation/index.aspx?sid=21 繼續閱讀-蛻變的花東線 蛻變的花東線─快捷‧慢活 花東鐵路願景館 http://taipei11827.pixnet.net/blog/post/41665666 再會了!白鐵武士─開窗迎風的純真年代 http://taipei11827.pixnet.net/blog/post/41335354 蛻變的花東線─消逝的風景 http://taipei11827.pixnet.net/blog/post/41157523 蛻變的花東線─無電桿的鐵道美景 http://taipei11827.pixnet.net/blog/post/41001541 蛻變的花東線─197縣道追火車 http://taipei11827.pixnet.net/blog/post/4090882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9.78.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travel/M.1421753158.A.F74.html
文章代碼(AID): #1KlZj6zq (Tai-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