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 關於香菸與現代性

看板Tobacco作者 (天真)時間13年前 (2011/02/26 02:11), 編輯推噓7(708)
留言15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感謝香菸帶給我靈感讓我完成期末報告 那時候因為都沒有靈感就狂抽菸 一天到晚爬菸版 逛到了關於上海月份牌美女香菸廣告覺得很有興趣 就做了一點點小小的文獻回顧跟歷史考古學研究 文章以報告來說不算長但以BBS文章來說有點長XD 不過我覺得菸草史、紙捲菸的出現等等超級有趣的 接下來應該可以討論20世紀末迄今的禁菸、反菸對抽菸的人帶來的影響吧 寫得沒有很好,不過可以幫助了解菸的發展與社會的關係我覺得很好玩! 題目是: 1930年代上海菸品廣告畫的時代意義:民初中國的現代性、消費與女性 一、研究動機: 在咖啡館,一個煙灰缸,一本書,許多騷人墨客就這樣消磨一個下午;在燈紅酒綠的夜店 ,許多寂寞的人燃燒著寂寞的菸,等待遇見另個寂寞的人;在飛砂走石的工地、在烈日下 的鷹架上,打著赤膊的工人叼著菸揮汗工作……菸,不管在什麼階級,似乎都是一種必需 品。 然而,這個環境對於吸菸者卻有許多不同的想像,不同時代對於吸菸者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當紙捲菸剛發之時,它帶來了一波消費革命,能夠迅速的比菸斗更普及至全世界各個階 層,抽菸曾經是屬於中產階級以上的休閒活動,也可能是專屬工人階級的象徵,抽菸可能 一開始是某個性別的專利,後來第二種性別開始挑戰。在21世紀的今天,環保意識抬頭, 在公眾場合抽菸被視為是不合法的,而在台灣,女性抽菸相較於男性則更不被接受,抽菸 的女性有時直接被連結到品行上的缺點,菸品廣告在禁菸主義當到的現在,我們很難在報 章雜誌上看到了,但21世紀或19世紀晚期的香菸廣告大多數都是以男性消費者為主流的, 便利商店所販售的菸,也大多數是有男性流行時尚品牌的香菸,女性抽的菸比較少,大多 以細長菸以及涼菸為主。 讓我們反觀1930年代的中國,在上海,有一種菸品廣告叫做「月份牌美女」,在當時的書 報雜誌上、路邊牆上海報上,都可以看到這些美女優雅地叼著一根菸的身影,這些美女往 往都是摩登的,穿著剪裁合身的旗袍,或站或坐的在精緻高雅的裝潢旁邊,彷彿抽菸是一 種纖細而美麗的女性行為。然而,真的是如此嗎?1930年代的上海,抽菸的社會意義是什 麼?窮人抽的可能是自己種植的旱菸,也有些人沉溺在鴉片之中,那麼,究竟是誰在抽著 紙菸呢?本文想要從1930年代的上海菸品廣告中,去探討紙菸進入中國後的發展歷史,以 及菸如何被消費、被性別化的過程。 二、菸草的歷史: 菸草被歐洲人發現是在1492年哥倫布前往新大陸的旅程中,水手發現了印地安土著把捲成 雪茄狀的菸草往嘴裡抽。(Coutwight 2002; Cately 2004)然後經過長期的接觸以後,歐 洲人開始熟悉了菸草,並且後來把菸草移植到其他熱帶殖民地作栽培,開啟了他們自己種 植菸草的事業。歷史考古學常常研究的對象就是這個時代以降的人類社會如何演進變遷, 地理大發現的推動原因,不外乎是歐洲人向外擴張尋找被阿拉伯人壟斷的香料,而在這些 旅程中,他們不斷發現除了香料之外的其它的刺激品或食品,像是咖啡、可可、菸草、大 麻以及糖和不同種類的茶葉等等,這些物品進入西方世界之後,改變了過去歐洲人的飲食 習慣,乃至於許多階級、不同社會階層有了區分或某種程度上的交集或差異,然而,這些 東西在被西方世界接受的同時,也被帶入了他們所殖民的世界中,而一直以來在西方的消 費習慣是被複製進去了原本沒有這些消費習慣的殖民地嗎?或者殖民地永遠都是只拷貝了 她們殖民母國所擁有的、最近期的消費習慣呢?這兩個不同時期接收相同物品的地方,是 否以相同的速度在接受這些消費習慣呢?或者,造成不同步的原因是因為當地文化,又或 者是全球消費文化的原因呢? 17、18世紀時,歐洲人開始抽菸斗,並且抽菸斗的文化變成貴族/資產/中產階級與男 性的象徵(味覺樂園),此時的菸草屬於一種奢侈品,而且算是一種興奮劑或麻醉劑,在一 開始菸草傳入歐洲時,女性是被禁止抽菸斗的(味覺樂園 尼古丁女郎),范伯倫在《有閒 階級論》(Veblen 2007)中提到,父權社會對於女性是否能夠享有炫耀性消費的控管與箝 制非常嚴格,許多時候,女性只是負責保管、管理那些昂貴的興奮劑或刺激品,或者擔任 陪同男人的角色;然而隨著資本主義逐漸發展,父權制度傳統漸漸不再若過去強勢的時候 ,中產階級家庭的男主人為了投入資本主義再生產便漸漸捨去了一些休閒時間,此時女主 人便擔任起了炫耀性消費的責任。在《尼古丁女郎》一書中提到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 法律只允許成年男子抽菸,而許多菸草研究指出在此之後,也就是19世紀晚期(前期出現 了雪茄,仍然只有男子吸食),紙菸被發明了,也是約莫在這個時候,巴黎開始有女性主 義者吸食紙菸。(Schivelbusch 2001; Cately 2004)這些時間點,剛好是資本主義邁向全 球擴張的工業資本主義時代。 紙捲菸帶來的消費革命 第一家紙捲菸廠在英國出現,1860年代左右,此時的產品是手工去捲的,在維多利亞時代 ,人們消費的目的是希望彰顯某些個人特性(Cately 2004),因此手工捲菸雖然是從工廠 出產,但生產的數量與速度畢竟沒有機械那麼快又便宜,因此早期的捲菸工業,仍然是有 針對性的向中產階級刺激他們的消費。到了1880年代左右,捲菸開始機械化製造,而在這 之前1870年代的手工製造香煙的人力成本原本占了一支香菸的90%但現在都被省下來了, 資本家把資金投入再生產─也就是香菸的廣告中,廣告刺激了香菸的銷量,使得越來越多 人消費紙捲香菸,這些廣告大多以香菸外殼上印刷的廠牌名稱、印刷美女、運動明星以及 國家紀念碑等等圖片來吸引消費者(尤其是衝動的青少年)購買。(Cately 2004)然而正因 為越來越多人有能力消費便宜的紙捲菸,這種原本標記著階級的吸菸文化,就漸漸改變了 。 女性與紙捲菸 無巧不成書,女性開始公開的吸食香菸的時代,也正好是紙捲菸開始流行的時代1870年, 已經有許多女性主義者先驅在巴黎抽起了紙捲菸(Schivelbusch 2001),相較於菸斗與雪 茄,纖細白淨的紙捲菸似乎比較女性化一點,然而,上面提到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仍然是 禁止非成年男子吸菸的,女性抽菸的習慣要到20世紀初期才普遍被眾人所接受,到了1930 年代,甚至有許多電影海報、電影女主角就是叼著一根細細長長的香菸,含著濾嘴的樣子 十分優雅。例如著名的電影〈第凡內早餐〉的奧黛麗赫本便是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電影海 報上。紙捲菸的出現,也正好與波特萊爾所說的早期的現代性(early modernity)有關, 19世紀後半葉,女性漸漸從家庭中走到公領域裡了,在巴黎的城市地景上到處遊蕩(flâ ner),開始進行各式各樣的消費,城市的現代性,與現代的大眾消費文化興起還有女性主 義的萌芽似乎產生了某種關聯性。(羅鋼,王中忱 2003: 168-170) 三、 菸與中國 再來探討菸草進入中國,以及西方的香菸工業進入中國後的發展。菸草進入中國的時間大 約在17世紀初期,由福建的水手經由菲律賓引進的,很快的吸菸草的習慣遍布全中國。 (Coutwight 2002)在西方的捲菸傳入中國以前,中國也有種植菸草,主要集中在黃河、長 江以及珠江流域一帶,占所有產量的80%,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菸草,大多是以旱菸的形 式被吸食(旱菸最簡單的工具是一根打通的細竹管),當然也有人抽水菸、鼻菸或者乾脆用 來當作嚼菸。(方憲堂 1989)中國人的吸菸習慣一直到19世紀末都維持原本的吸食方式, 但因中國在鴉片戰爭後即對英國開放五口通商,使得列強都跟進效法,而美國的菸草公司 Duke在1880年代開始工業機械化量產了紙捲菸後,紙捲菸便如此傳入了中國。總之,因為 工業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刺激資本家與殖民政府向外擴張,尋找更便宜的勞力與更多的 消費者,菸草只是比紡織品慢工業化了許多,但席捲殖民地的力道卻也很強烈。在中國, 因為吸食捲菸的人漸漸變多了,也開始排擠了水菸以及鼻菸等等菸草的供應量。鴉片戰爭 後開放五口通商的時期,這時候的「洋菸」都是昂貴的舶來品,被視為是過年過節買來送 人的禮物,或特定階級才能擁有的商品。Duke公司量產了香菸後,1885年,正式向中國傾 銷他們的小美女牌香菸。(方憲堂 1989) Duke 小美女牌香菸圖: http://ppt.cc/4~XN 紙捲菸進入中國後:上海月份牌美女 清末民初時,月份牌美女出現,她們跟許多舶來品連結在一起,有時是洋菸洋酒,有時則 是化妝品、香水、服裝等等時尚商品。不過月份牌美女最早出現的確是跟著洋菸廣告而來 的。(吳紅婧 2004)據統計,中國的女性在清末民初時極少抽菸,跟西方維多利亞時代的 女性一樣,她們雖不太抽菸,卻被菸草商人放到廣告的最前線,吸引男性消費者的購買慾 望(吳紅婧 2004);反之,像是巴黎的女性主義者、女性在公領域的遊蕩者那樣的吸菸角 色,在中國反而不多。 (圖:http://ppt.cc/8zVN 月份牌美女) 月份牌美女就像是一種對西方文明的複製,對西方現代性的一種憧憬,因為月份牌美女總 是從事一些時髦的休閒活動,例如:打高爾夫球、看電視、騎馬、游泳、彈鋼琴等等 (吳紅婧 2004),她們清一色都穿著剪裁合身的旗袍,捨去了更早之前寬鬆的古裝旗袍造 型,展露出現代化的曲線與身材,高跟鞋也漸漸出現了。 然而我還是想從現代人的角度提問,為何當時的香菸廣告並不把女人吸菸賦予特別負面的 觀感,而現代卻對吸菸的女性充滿歧視呢?又或者是,也許一直以來對於吸菸的女性的歧 視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或者說,中國乃至於整個漢人社會或是亞 洲的父權社會體制,對於女性抽菸這項休閒或消費的看法仍然停留在資本主義早期的禁止 女性觸碰、使用刺激品的狀態? 雖然2010的今日很難觀察到當代的香菸廣告(因為健康環保意識抬頭,許多國家的公眾場 合早已禁止吸菸了),但我發現有特定的菸品,例如Marlboro、Boss、Dunhill等等,都是 以男性為廣告的主體,有一個看起來似乎是具有身分地位的男性在抽著他們的菸。而以女 性為主體的廣告,主要是涼菸或較淡的菸,相較20世紀早期的香菸廣告,這時候品牌與客 群的區別似乎漸漸豎立了,而同一家菸草公司也有可能出產不同牌子的菸給不同的消費者 ,便於區分不同的客層。在21世紀的今天,抽菸的女性比過往1930年代的多了,但是菸品 廣告的形式,從原本純粹以女性軀體臉孔所構築的廣告畫世界,似乎變成了男性有男性形 象的廣告,而針對女性的商品則有女性的廣告,「月份牌美女」或是「美國Duke小美女牌 」的廣告形式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男性的廣告強調吸某種品牌的菸具有某種男性特質 ,而女性吸某種品牌的菸,則會看起來像她們廣告明星一樣美麗。 (圖:女生抽的菸http://ppt.cc/aN90 vs 男生抽的菸 http://ppt.cc/IeV~) 四、結論 在一開始看到上海月份牌美女廣告畫時,我心中的直覺的確覺得「當時女性抽菸可能是蔚 為主流」,但在仔細檢視菸草的發展史,我發現在西方,甚至應該說在巴黎(當時現代性 最前端的城市),是不同於這些殖民地的發展速度的。西方發展出來的吸菸文化,從維多 利亞時代以前便已經存在,到維多利亞時代以後跟階級緊緊結合,在工業革命後香菸的消 費又被大眾化,廣告開始出現,刺激了一般大眾的消費慾望,然而資本主義也就如此越來 越向外發展,為了尋求更多的市場,英美的菸草公司向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各個殖民地傾銷 他們製作出來的紙菸,更甚者有些外資公司直接在通商口岸設廠,當然上海也有許多民族 工業生產屬於中國人自有品牌的香菸,但都抵不過洋菸的行銷成本以及免稅等競爭力。 在紙捲菸進入中國以前,中國人抽的是旱菸、水菸、鼻菸或者嚼菸草,也有些有錢人吸食 鴉片,但紙捲菸作為一個工業化的「商品」進入中國,它所代表的意義與西方那種從手工 紙菸開始慢慢演進成機器製的紙菸的過程還是有所不同,它並沒有經歷過布爾喬亞那種強 調「個人性」的時期,菸盒上不需要有個人專屬的雕花或裝飾,而是一個摩登時髦的英文 字以及美女圖,中國大眾對於紙菸的接受,是比較不分階級的(上海民族),也正因為中國 並沒有嚴明的階級意識和基礎,所以對於這種新潮的玩意的接受度,只要是有點錢的人都 會想要買來送禮,或者自己試試看。 而上海的月份牌美女更是直接從美國杜克(Duke)菸草公司的小美女牌香菸效法而來,只是 換上了中國美女的臉孔,以及那些曲線畢露旗袍,使人產生一種上海女性似乎非常現代化 的感覺,但實際上爬梳史料卻又發現,上海女性雖然的確比中國其他許多地方還要進步, 上海有許多女性已經可以去上學、工作或者去特種營業場所上班等等,但是女性在抽菸這 件事情上,似乎並不是非常普遍的。這好像也應證了范伯倫在《有閒階級論》(Veblen 2007)中的討論,雖然中產階級以上的婦女普遍在服裝花費上很高,但她們並不被允許花 費許多在刺激神經的刺激品上,這是由於父權社會普遍對女性身體的管理,父權社會下女 性的身體被視為是他們財產的一部分,因此,女性只要維持她們自身生命所需即可,不需 要多攝取昂貴的刺激品。這麼說來,上海月份牌美女就是一個矛盾的組合,因為像是美國 的Duke公司並沒有讓每一個女性拿一根菸;但上海月份牌美女很多手上都拿著菸,在同時 期的廣告畫中,上海月份牌美女與世界同時走在流行文化的尖端;然而,這裡上海美女吸 菸的意義又不同於巴黎那些爭取著要吸菸權的女性,她們並沒有真的反抗父權,反而是在 父權社會的眼光之下默默的為資本主義宰制。 然而,我能夠將這些月份牌美女視為父權下的被壓迫者嗎?或者應該把她們視作是中國女 性邁向現代化的先驅?或許都是一步一步來的,清末民初,許多中國女人,尤其是大小姐 ,都還裹著小腳、蓄著丫鬟,而上海的女性呢?她們早已穿上高跟鞋、換上合身的旗袍, 去學校上學、去打字樓上班、去戲院看戲了,只是這一切的改變都是慢慢在發生,女權或 是女性解放也不是一蹴可幾的,1930年代的上海月份牌美女還是溫柔賢淑的形象,不違背 父權的身體,也是男性欲望的客體;但21世紀現在的廣告卻已經早已不再依循著這個模式 來吸引消費者,而以女性為主的菸品廣告也不是把女性當作客體,而是一個自我的投射, 海報上的女性是隨性、自然而且快樂的,不像月份牌美女,手裡拿著一根叛逆的菸,臉上 卻露出溫婉的微笑。 近代中國的現代性從西方列強把他們的物質文明、生活文化帶進去後開始產生,但卻又跟 西方定義中所謂的「現代性」不太一樣,由於資本主義在兩處發展的速度不同、商品進入 的時間不同,傳統社會的親屬體系不同(中國是父系大家長制度),「現代性」來臨的步調 也不同,當然它的樣貌也有所差異。但上海就是逐漸的往摩登(modern)的路上邁進,雖然 我認為這也或許是一種另類的現代性(alternative modernity)。 參考書目 Cately,Iain. 2004《尼古丁女郎:菸草的文化史》沙淘金、李丹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Coutwright ,David T. 2002《上癮五百年》薛絢譯。台北:立緒。 Schivelbusch , Wolfgang 2001《味覺樂園-看香料、咖啡、菸草、酒,如何創造人間的私密天堂》殷麗君譯。台北 :藍鯨。 Veblen, Thorstein 2007《有閒階級論》李華夏譯。台北:左岸文化。 吳紅婧 2004《老上海摩登女性》,上海:中國福利會出版社。 方憲堂主編 1989《上海近代民族捲菸工業》,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羅鋼,王中忱 主編 2003《消費文化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7.229.71 ※ 編輯: egeva 來自: 125.227.229.71 (02/26 02:12)

02/26 04:19, , 1F
女性吸煙歷史比你講的還早
02/26 04:19, 1F

02/26 04:20, , 2F
俄羅斯帝國的凱薩琳大帝就會抽雪茄 煙環據稱是她發明
02/26 04:20, 2F

02/26 04:22, , 3F
當時壟斷香料貿易線的是土耳其人 不是阿拉伯人
02/26 04:22, 3F

02/26 04:22, , 4F
咖啡不是歐洲人海外擴張發現 是從土耳其人拿學來的
02/26 04:22, 4F

02/26 04:23, , 5F
咖啡原產東非 阿拉伯人很早就飲用 後傳給土耳其人
02/26 04:23, 5F

02/26 04:25, , 6F
糖進入歐洲歷史就更早
02/26 04:25, 6F

02/26 05:20, , 7F
另外有些中國少數民族 婦人也會抽煙
02/26 05:20, 7F

02/26 05:20, , 8F
所以用這套西方模式論述未必合宜 邏輯太西方本位
02/26 05:20, 8F

02/26 11:29, , 9F
其實你可以回文打詳細一點
02/26 11:29, 9F

02/26 12:32, , 10F
很有趣!看煙板長知識!
02/26 12:32, 10F

02/26 12:44, , 11F
好文 只是文中提到的現代女性抽菸較不被接受的部分
02/26 12:44, 11F

02/26 12:45, , 12F
好像沒有很多描述 小弟願聞其詳:)
02/26 12:45, 12F

02/26 12:49, , 13F
有趣
02/26 12:49, 13F

02/26 22:40, , 14F
我的參考資料說女性在公眾場合抽紙菸 雪茄不清楚耶
02/26 22:40, 14F

02/28 21:39, , 15F
另外討論女性 要注意到階級身份跟地域環境乃至民族別
02/28 21:39, 15F
文章代碼(AID): #1DP_3ewx (Toba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