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細數蔣氏政權之抗戰理論和"戰績"

看板Warfare作者時間17年前 (2007/02/26 00:32), 編輯推噓18(1809)
留言27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現在許多人只要一聽到諸如"國民黨不抗日"、"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等等說法,很 多人要為國民黨蔣氏政權鳴冤叫屈,大呼:中共冤枉蔣總裁!蔣總裁是抗戰第一人云云。 這些人認為這都是中共的欺騙宣傳,中國大陸"紅旗下長大"長大的幾代人中毒太深。說49 年之後GCD的宣傳影響了幾代人還有些道理,如果有人認為三四十年代GCD的輿論也能一手 遮天,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當年國民黨"不抗日"的帽子是他給自己帶上去的,並沒有人 強迫。以至於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大門一開,大批的青年學生就從全國各地奔向延安,用現 代的語言叫"用腳投票"。 下面細數蔣氏政權的抗戰理論和"戰績",看看當時國民黨是如何落了個"不抗日"的?名的 。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傷感的歌聲催人淚下。首開記錄,使全國上下痛切體會到南 京當局"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誤國的是"九一八"事變。 1931年春以來,日本在東北地區相繼製造了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並公開在瀋陽街頭搞 軍事演習,其侵吞東北的野心昭然若揭。 可是,那位蔣先生想的卻是:"今日中國唯一之敵人為赤匪。"(6月5日在南京立法院講話 )"發生全國的排日運動,恐被GCD利用……故官民須協力抑制排日運動。"(7月蔣給張學良 電)因此,7月24日蔣發表《告國民書》稱:"排日運動,荼毒國家,並損壞政府而已。"取 締了在南京等地舉行的抗日集會。 然而,日本的侵略步伐並不因南京當局的妥協退讓而稍緩。老蔣自己不抵抗,就只能依賴 國聯了。8月16日蔣介石給張學良發了銑電,聲稱:"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 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千萬不要逞一朝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 9月12日,事變前夕,蔣介石特地前往石家莊召見張學良,當面指示:"最近獲得可靠情報 ,日軍在東北馬上要動手,我們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慮到只有提請國際聯盟主持正 義,和平解決。我這次和你會面,最主要的是要你嚴令東北全軍,凡遇到日軍進攻,一律 不准抵抗,如果我們回擊了,事情就不好辦了,明明是日軍先開釁的,他們硬說是我們先 打他的,他們的嘴大,我們的嘴小,到那時就分辨不清了。" 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完全將東北軍置於束手就戳的地步。 9月18日,柳條湖一帶日軍炸毀南滿鐵路的轟響剛過,南京軍委會立即電示東北軍當局, 稱:"關東軍在南滿附屬地自動演習,屆時望吾軍固守陣地,切勿妄動,以免誤令。切切 此令。"致使東北邊防軍參謀長榮臻坐以待旦,靜候日軍演習結束。 為了表示不抵抗之意,不僅張學良早就下令收繳軍械入庫,遼寧政府更於淩晨3時打開瀋 陽城門,以至於日軍於破曉時分從洞開的城門堂而皇之入城。甚至當日軍向北大營發起進 攻時,榮臻還命令駐軍"不准抵抗,不准動,把槍放到庫房裏,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 犧牲。" 事變發生後,蔣介石鼓吹"以公理對強權",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 使得日軍在短短的4個多月中,侵佔了東三省全境,32年3月1日,滿洲國粉墨登場。 而蔣介石滿懷期望的"國聯"調停,最後卻弄出一個《國聯調查團報告書》。該報告書縱容 侵略,反對恢復九一八前的原狀,主張東北實行自治,由國際共管。名義上雖屬於中國, 中國卻不准在東北駐軍。即使這樣的調停最終也以日本宣佈退出國聯而不了了之。 當時,中國軍隊在東北地區佔有明顯的優勢,在人數上8倍於日軍。如果國民黨當局全力 支持東北軍抗日,區區2萬多日軍是不難對付的。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軍方勢力的一場軍事 冒險,正是國民黨奉行的不抵抗主義使日本侵略者僥倖獲勝。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寶 孝良給關東軍的秘密報告中就透露:"須知九一八迄今之帝國對華及歷次對中國軍作戰, 中國軍因依賴國聯,而行無抵抗主義,故皇軍得以順利勝利……倘彼時中國官民能一致合 心而抵抗,則帝國之在滿勢力,行將陷於重圍……偌大地區,偌多人口,能否為帝國所控 制,均無確實之把握,同時反滿抗日力量之集結,實行大規模之遊擊擾亂,則皇軍勢必苦 於應付矣。" 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的無比憤慨,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聲名狼藉。張學良首 當其衝,得了個"不抵抗將軍"的美稱;蔣介石難辭其咎,被迫於12月15日通電下野。從此 再無人敢公開鼓吹"不抵抗"。 國民黨再次在全國人民面前暴露出其不抗日的真面目是在次年發生的"一二八"事變。 32年初,日本又在上海滋事,軍隊和裝備源源不斷運往上海,準備挑起戰端。駐滬的十九 路軍積極佈防,準備自衛。全國輿論也一致主張抵抗,而南京政府卻仍無抵抗決心。此時 蔣介石名雖下野,實際上仍然操縱著大計。一二八前夕,何應欽於1月24日趕到上海,要 求十九路軍按日方無理要求,後撤三十公里,且擔心十九路軍"行動越軌"急於下令該軍換 防調離。1月28日夜,日軍向閘北駐軍發動突然襲擊,駐滬的十九路軍奮起抗擊,經過一 晝夜的戰鬥,日軍屢攻屢敗,付出了傷亡800人的代價,被迫縮回租界。 淞滬戰起,上海各界民眾和國內外同胞衝破南京當局的種種限制,熱情支援前線,各種戰 地服務隊親臨前線,50多支義勇軍共2萬左右活躍在前線和後方協同作戰。相反的是,十 九路軍不僅未得到軍政部一槍一彈的補給,反而欠發十九路軍軍餉600餘萬達8個月之久, 甚至要將國內外同胞的捐款抵充軍餉。 十九路軍一再要求南京政府增援,駐守京滬、京杭線的國民黨軍官兵也紛紛要求赴滬參戰 。何應欽卻說:"十九路軍不聽命令,叫他們撤離上海他們不撤,反而同日軍打起來了, 破壞中央的整個政策,弄得很難處理,你們還來要求開往上海參戰嗎?這是不行的。"直 至最後,僅有張治中獲蔣介石批准於2月16日率領第5軍投入戰鬥。2月21日軍政部更通令 各部隊:"十九路軍有三師十六團,無須援兵,盡可支持。各軍將士非得軍政部命令而自 由行動者,雖意出愛國,亦須受抗命處分。"致使京滬、滬杭線上國民黨軍6個師任憑十九 路軍苦戰而坐視不救。 淞滬戰爭中,國民黨海軍更置身事外。駐滬海軍居然按蔣介石授意,與日軍達成互不侵犯 條約:"此次行動,並非交戰,如中國海軍不攻擊日艦,日本艦隊也不攻擊中國艦隊,以 維友誼。"豈非咄咄怪事。使得日軍的兵力和物資源源輸滬,暢通無阻。 十九路軍等部以裝備簡陋的7萬之師,抗擊優勢配備的8萬之敵達33天,迫使日軍三易主帥 。中國軍人的愛國激情、犧牲精神和英勇戰鬥,在國際上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一位美國軍 官觀戰後評論:"果使中國軍隊一心一德,堅持到底,則最後勝利必屬於中國。" 3月初,十九路軍終因後援不繼,退守待援。 老蔣的希望仍然寄託於國聯的調處,極力謀求對日妥協。3月2日,趁兩軍退守第二道防線 ,南京當局趕緊接受了停戰條件,最後以簽訂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告終。從此上 海成了不駐中國軍隊、不准有抗日組織和抗日活動,由英美法等列強共管的自由市。而違 令抗日的十九路軍被強令離開京滬,成為蔣介石整肅的對象,種下了以後福建事變的前因 。 《淞滬協定》簽字後,激起全國上下憤慨莫名。當天上海的《時事新報》評道:"國民主 戰而政府不戰,國民激昂而政府卑怯,國民力援十九路軍,而政府坐誤戎機,國民紛紛組 織義勇軍,置身火線,而政府擁兵200萬,參戰者不過四十分之一,國民反對議和而政府 毅然簽字,則一切責任,顯然獨在當局……如此協定,謂未屈服不可得也!謂未辱國喪權 不可得也!" 老蔣"不抵抗政策"連同其"攘外必先安內"的依據遭人唾棄。各界知名人士紛紛呼籲停止內 戰,一致抗日。王造時撰文指出:"只有決心抗日,只有積極抗日,才是唯一出路,才是 唯一安內的辦法。" 第三次是國民黨當局自己不願抗日,也不准別人抗日,以重兵壓境破壞了察哈爾民眾抗日 同盟軍的抗日。 33年日本侵略之勢直逼華北。熱河之戰,又以國民黨當局妥協,簽訂喪權辱國的《塘沽協 定》告終。5月,停戰協定還在談判時,日軍侵佔了察東多倫等地,全省危急。以馮玉祥 為首一批愛國將領,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時刻,毅然與中共合作,在張家口組織了察哈 爾民眾抗日同盟軍。5月26日正式宣告成立,通電全國,誓師抗戰。 6月21日方振武、吉鴻昌受命指揮北征軍出發,義旗所指,所向披靡,出師後10天之內, 連克察東3城。尤其是7月7日開始的多倫之戰,吉鴻昌親率敢死隊,袒臂衝鋒,血戰5晝夜 ,傷亡官兵1600余,終於收復了察東重鎮多倫。 抗日同盟軍以新組的軍隊,殘破的槍械,一舉收復察東4縣。捷報傳來,全國振奮。 正當抗日同盟軍為收復失地而浴血奮戰時,蔣介石、汪精衛卻在加緊策劃扼殺抗日同盟軍 。他們一方面進行造謠中傷,誣衊馮玉祥聯俄投共,一方面調兵遣將,用武力脅迫。到7 月底,共調集16個整師,與日偽對抗日同盟軍形成夾攻之勢。他們封鎖平綏路,切斷同盟 軍與外界的一切聯繫,給同盟軍帶來極大的困難。同時,他們還派出大批特務,在同盟軍 內部進行分化瓦解和暗殺破壞工作。最終,馮玉祥不忍自相殘殺,忍痛於8月撤銷同盟軍 ,部隊接受改編。 一度轟轟烈烈的察哈爾抗戰被國民黨當局撲滅了。馮玉祥重回泰山閉門讀書,吉鴻昌、方 振武先後被蔣介石殺害。 同時期簽訂的《塘沽協定》事實上承認了日本對東三省和熱河的佔領,從此華北門戶洞開 ,民族危機日益深重。全國各階層人民,包括國民黨愛國人士群起反對,譴責蔣介石當局 賣國行為。天津《益世報》憤怒呼號:如此賣國協定"中國竟肯簽字,竟敢簽字!" 事不過三。到如此地步,國民黨當局還能不落下"不抗日"的?名,真要成為天下奇跡了。 而國民黨當局卻變本加厲,加緊迫害要求抗日的愛國同胞。他們殺"人權保障同盟"楊杏佛 在先,囚禁"七君子"在後。1935年老同盟會員續範亭為了抗議國民黨當936年張楊兩將軍 被迫實行兵諫,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到此就完全破產了。 從1931年到1937年,許多國民黨將士為了抵禦暴日的侵略,浴血奮戰。1932年淞滬抗戰, 1933年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1936年綏遠抗戰,以及馬占山、李杜等東北義勇軍,卻終 不能洗脫國民黨不抗日的惡名,蓋因為老蔣為首的國民黨當局之故也! 至於要說老蔣賣國,確實也有點冤枉他。可惜他的愛國方式是:"若與日戰,5日即可亡國 。"而滿清遺老吉林軍署參謀長熙洽就說得更明白了:"不用說東北軍隊,就是全國軍隊也 難以打垮日本。在中國歷史上,凡是來了外患,都是在戰爭中打亡國的,沒有談判亡國的 。" 烏呼,且不論"落後就要挨打"的正確性有多少,到了中國的腐朽分子那裏,更變成為"落 後只能挨打"了。從李鴻章下來,這倒是一脈相承的。想李鴻章以年邁之軀,不辭勞苦, 孜孜為國與列強討價還價,終不免以喪權辱國而載史冊。後來的當政者,慎之!慎之! 由此看來,說國民黨在1937年以前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並沒有冤枉了它。 有人認為"不抵抗"不該是惡名,而應該是美名,我也懶得與之爭辯。惡名也罷,美名也罷 ,總還是國民黨自己掙來的,怪不得GCD栽贓。 1937年前後,面對全國各階層人民不斷高漲的抗日救亡怒潮和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緊逼,國 民黨當局被迫改弦更張,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但是說國民黨奉行的是"消極抗日,積極反 共"的政策,大體上並沒有冤枉它。 在七七事變後的一年多一點時間內,國民黨的抗戰還是比較積極的。對此,GCD並沒有一 筆抹殺。《毛澤東選集》總應該看過吧?其中是這樣寫的:"從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 橋事變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這一個時期內,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 在這個時期內,日本侵略者的大舉進攻和全國人民民族義憤的高漲,使得國民黨政府政策 的重點還放在反對日本侵略者身上,這樣就比較順利地形成了全國軍民抗日戰爭的高潮, 一時出現了生氣蓬勃的新氣象。"(《論聯合政府》,毛選一卷本P1037)"抗戰以來全國軍 隊的英勇犧牲,我們是十分敬佩的,但是需要從血戰中得出一定的教訓。"(《和英國記者 貝特蘭的談話》,P370) 因此毛澤東又指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而不帶群眾性,是決然不能勝利的。 ""從參戰的成份說來則是片面的,因為抗戰還只是政府和軍隊的抗戰,不是人民的抗戰。 幾個月來許多土地的喪失,許多軍隊的失利,主要的原因就在這裏。"(同上,P365)"此外 ,軍事上的錯誤,也是喪軍失地的一個大原因。打的大半都是被動的仗,軍事術語叫做' 單純防禦'。這樣的打法是沒有可能勝利的。"(同上,P366)"如果大量軍隊採用運動戰, 而八路軍則用遊擊戰以輔助之,則勝利之券,必操我手。"(同上,P369) 在這一階段,國民黨的問題雖然不在於不抗日,而在於片面抗日,但是國民黨的失策造成 的影響是及其惡劣的。 首先,國民黨自己不發動群眾,實行全民抗戰,更害怕GCD發動群眾,因而壓制群眾的抗 日。1938年6月,國民黨西安當局逮捕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西安總隊長。38年8月,國 民黨武漢衛戍司令部下令解散"民先隊"、"青年救國團"等群眾救亡團體,把要求抗日的民 眾推向GCD那邊。 其次,"單純防禦"而不是機動作戰使國民黨軍隊在日軍的優勢火力下損失慘重。有時一天 之內,竟有10團官兵葬身于日軍的炮火之中,由此在國民黨軍隊中造成了一種嚴重的失敗 情緒。而單純的橫向防禦,往往一點遭突破後便引起全線崩潰,且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以至一潰千里。原先預設的二線陣地往往不起作用,如淞滬會戰中,張治中率部花費數年 功夫興建的吳福線國防工事未經使用便放棄了。1937年11月,抗戰正式爆發後不過幾個月 時間,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了。 同時期,武器裝備十分簡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卻逆向而上,殺向敵後。敵佔區的廣大民眾 ,急切地盼望有人來組織和領導他們保家衛國。在GCD那裏,他們看到了希望,各種抗日 武裝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就以冀中根據地的開闢為例。1937年10月,GCD員呂正操率領的原東北軍53軍388旅691團 ,拒絕與大部隊一起往南長途競逃,在晉縣改稱人民自衛軍誓師抗日。他們與中共保屬特 委組織的河北遊擊軍互相配合,在半年中控制了整個冀中平原,建立了38個縣的抗日政權 。1938年4月,人民自衛軍和河北遊擊軍一起粉碎了日軍的第一次掃蕩,在冀中打開了抗 日的新局面。 再看地方政府,晉東北18個縣的縣長大多逃之夭夭,留下了五台縣宋劭文和盂縣胡仁奎兩 位縣長,與GCD合作,參加了晉察冀邊區的創建工作。 到1938年10月,八路軍在敵後創建了晉察冀、晉冀魯豫、晉西北、山東等抗日根據地,形 成了廣闊的敵後戰場。八路軍從改編時的4萬多人發展到15萬多人,成為華北抗戰的中堅 。新四軍也開闢了蘇南和華中抗日根據地,從開始時的1萬人發展到2萬5千人。到38年底 ,與八路軍和新四軍作戰的日軍已經達到40多萬,占侵華日軍總數68萬(東北地區除外)的 58%,敵後根據地逐漸成為了抗日的主戰場。 由於正面戰場的抵抗和敵後戰場的開闢,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的美夢。1938年10月武漢 、廣州淪陷後,日軍被迫停止了戰略進攻,轉而將主要力量用於敵後,對付GCD的抗日武 裝。自1938年11月到1939年7月的9個月中,日軍在8個月中以85%的兵力對敵後根據地進行 掃蕩,僅以1個月的時間用15%的兵力對國民黨正面戰場作局部進攻。 同時,日本對國民黨加強了政治誘降,用所謂"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近衛 三原則作為誘餌,企圖實行其"以華制華"的目的。而英美對日採取綏靖政策,極欲作為調 停者,不惜以犧牲中國抗戰的代價來維持所謂和平。在此氣候下,國民黨開始轉向。親日 派汪精衛公開投敵,而英美派蔣介石則走上了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道路。 1939年1月,國民黨在五屆五中全會上,確立了"防共、溶共、限共、反共"的方針。到了 1939年11月的五屆六中全會上,國民黨進而從"政治限共為主"轉變為"軍事限共為主",並 發出了進攻八路軍、新四軍的密令。 隨之就發生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其代表性事件是前期的五大血案和後期的三次進攻。1939 年4月30日發生博山血案,6月11日發生深縣血案,6月12日發生平江血案,9月1日發生鄂 東血案,1940年1月11日發生確山血案,近3千八路軍和新四軍指戰員(包括傷病員)及家屬 被慘殺。1939年5月,國民黨調集胡宗南部30萬人從北、西、南三面對陝甘寧邊區實行封 鎖包圍,以後就不斷挑起摩擦,甚至大規模的進攻。到1940年6月共侵佔邊區5個縣城和6 個區43個鄉。1939年12月山西的閻錫山製造了十二月事變,進攻新軍和八路軍,同時破壞 地方抗日民主政權,大肆殺害地方政府人員和八路軍後方醫院傷病員,遇害者200多。 1939年5月到40年3月,國民黨軍隊更對八路軍前方總部和129師發動進攻。由於GCD適時提 出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口號,在軍事 上明確地採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原則,粉碎了國民黨 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而使國民黨在政治上完全陷入孤立的困境的是皖南事變。1941年1月,皖南新四軍軍部和 所屬部隊9000餘人在奉命北移途中遭到國民黨預設重兵的圍殲,除了約2000人分散突出重 圍外,大部犧牲和被俘。事變發生後,全國震驚,海內外一致反對,各界人士紛紛開會和 發表文章,譴責國民黨的反共罪行。連英美也從自身利益出發,反對中國內戰。蔣介石陷 入了十分狼狽的境地,被迫在3月6日的參政會上保證:"以後決無剿共軍事。" 進入相持階段以來,日軍對國民黨的正面戰場主要進行局部的有限進攻,實施"政治和戰 略上"的壓制性作戰。每次作戰通常在一個月之內,且往往在到達預定地區後即行停止或 撤回。國民黨軍隊則始終在戰略上採取消極的防禦作戰,缺乏對敵軍的主動進攻,因此在 南昌、隨棗、棗宜、豫南、上高、長沙等一系列會戰中,儘管廣大愛國官兵不乏英勇抗敵 ,壯烈犧牲,卻往往不能打破日軍的作戰企圖。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確保在中國的佔領區,使之成為太平洋戰爭的兵 站和基地,對敵後根據地實施了更加殘酷的大掃蕩和治安強化運動;對國民黨則繼續執行 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政策。當日軍使用在華總兵力的72%對敵後根據地進行以" 三光"政策聞名的最慘無人道的大掃蕩時,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反而沉寂了下來。 最能反映出國民黨消極抗戰的是蔣介石與史迪威之間的衝突。 歐戰爆發後,英美對華支援轉趨積極。1940年10月,英國首先開放了封鎖已達3個月的滇 緬路,援華物質開始源源進入。1941年11月,滇緬邊境情況緊急,為了確保滇緬路國際交 通線的通暢,決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於是有42年初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由於各方面 的原因,10萬遠征軍作戰5月有餘,最終以損兵折將而告終。中國西南唯一的國際交通線 被切斷。 1942年1月,同盟國正式組織中國戰區,蔣介石任統帥,美國的史迪威出任參謀長。史迪 威對中國的期望很大,上任不久就提出中國軍東進奪還武漢和南進奪取河內的作戰計畫。 羅斯福也希望蔣介石儘快在中國開闢第二戰場,蔣介石則推說中國軍隊的裝備落後,補給 困難,要等打通印緬道路得到充分援助物質後,才能作戰。 在開羅會議期間,在談到對日作戰問題時,蔣介石沒有表現出什麼興趣。羅斯福終於明白 了:"中國軍隊一心只放在監視共產軍上,根本無心和日軍作戰。"(據羅斯福的兒子艾利 沃特的回憶錄)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分別退往雲南和印度接受美械裝備和訓練。按照開羅會議 的商議,中國軍隊將在1944年春季向緬甸日軍發動進攻,可是屆時中國軍隊卻遲遲不動 ??10億美元貸款為由,要把第二次緬甸戰役推遲到1944年雨季以後。羅斯福被蔣介石的態 度激怒,放出狠話:"如果閣下再不出兵,美國將斷絕一切經濟軍事援助。" 在羅斯福的強壓下蔣介石才被迫出兵,1944年4月,何應欽率新軍進入緬甸,開始了第二 次緬甸戰役。 史迪威對蔣介石只想得到武器裝備卻不願作戰的作法十分不滿,幾次要美援裝備中共的軍 隊,並提出按戰鬥力來分配援助物資。1944年9月為解救在滇西龍陵的遠征軍,史迪威提 出調圍堵陝甘寧邊區的胡宗南大軍南下作戰。這下戳到了蔣介石的痛處,最終導致了史迪 威的離任。從此羅斯福對中國軍隊的抗戰徹底喪失了信心,連向中國軍隊提供武器的熱情 也冷卻了。魏德邁上任後,向羅斯福提議用美式武器為中國軍隊裝備三十六個師,並進行 美式訓練,被羅斯福擱置不理。 國民黨的消極避戰帶來的是其軍隊的腐朽。 進入1943年後,美軍於2月7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 從此日軍開始走下坡路。1943年春夏,中共領導的敵後根據地在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後, 開始進行局部反攻。到1943年底,基本恢復了原有的根據地面積。44年八路軍和新四軍發 動了更大規模的反攻,大片國土被解放,日偽軍龜縮到鐵路沿線的狹小區域中。 與之成為鮮明對照的是國民黨的正面戰場。由於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連連敗退,海上運輸 線被美軍切斷,急須在中國大陸打通一條從滿洲到越南的陸上通道,並攻佔美軍在中國大 陸的軍用機場。1944年春季,日軍結集50多萬軍隊向豫湘桂地區大舉進攻。駐河南的湯恩 伯守軍40餘萬,面對5萬多日軍的進攻,竟然全線潰敗,前後不過38天,河南全省就被日 軍佔領。守軍司令湯恩伯首先脫離戰線逃走。面對日軍的進攻,中國守軍無心抵抗,軍官 們則忙著把自己的親屬財產轉移到安全的內地,在戰場上甚至出現幾百人的日軍敗走上萬 人中國軍隊的狀況。在歷時八個月的豫湘桂戰役中,中國軍隊損失兵力五、六十萬,喪失 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大部和貴州一部,丟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軍空軍基地7個, 飛機場36個。在已成為強弩之末的日軍面前,國民黨軍隊遭此敗績,不由得蔣介石不感歎 道:"國土喪失之廣,戰地同胞流離痛苦之深,國家所受的恥辱之重,實在是第二期抗戰 史中最堪悲痛的一頁。" 結果是,抗戰勝利後不久,國民黨便在三年半的內戰中輸給了GCD。 還是引王造時的那句話:"只有決心抗日,只有積極抗日,才是唯一出路,才是唯一安內 的辦法。"正是國民黨當局先是"不抗日",後是"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才導致人心喪盡, 終於連安內也談不上了。 如果我們不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智力而貶低當時人的智力,則無論如何,國民黨遭此結局都 是咎由自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218.15

02/26 00:37, , 2F
0.html 轉文章附上網址是好習慣
02/26 00:37, 2F

02/26 00:37, , 3F
政治宣傳就不用在這板 po了吧 ,我問你 ,1941後你偉大的人
02/26 00:37, 3F

02/26 00:37, , 4F
民解放軍都在幹嘛 ?我可不可以說都在積極反蔣 ,消極抗戰
02/26 00:37, 4F

02/26 00:38, , 5F
另外MRZ也砲轟過這論點了,麻煩誰指一下文章編號
02/26 00:38, 5F

02/26 00:45, , 6F
816篇開始 "有關抗戰與國共內戰 ... "
02/26 00:45, 6F

02/26 01:18, , 7F
說實話邊打邊妥協誰有這種能力可以持久這樣到底
02/26 01:18, 7F

02/26 01:34, , 8F
嗯 我反而不知道該處理這種文章
02/26 01:34, 8F

02/26 02:01, , 9F
兩邊都偷偷摸摸,但是都在之後指摘對方的偷偷摸摸:P
02/26 02:01, 9F

02/26 02:01, , 10F
認為我光明正大為了國家,對方偷偷摸摸抗日還分心(笑)
02/26 02:01, 10F

02/26 02:02, , 11F
結論:麻煩這件事情請過了百年之後所有政治立場都沒有了再談
02/26 02:02, 11F

02/26 02:40, , 12F
請問你偉大的人民解放軍在哪抗日呢?
02/26 02:40, 12F

02/26 03:11, , 13F
給史挖比版大--不知如何處理的話就冷處理吧
02/26 03:11, 13F

02/26 03:40, , 14F
交給板眾解決應該是個好辦法XD
02/26 03:40, 14F

02/26 18:19, , 15F
這篇文章與目前中共的政治正確不符合喔 :)
02/26 18:19, 15F

02/26 19:55, , 16F
816篇嗎,原來如此,謝謝
02/26 19:55, 16F

02/26 20:19, , 17F
偉大的人民解放軍當然不抗日,蓋抗戰時尚無此軍隊也XD.
02/26 20:19, 17F

02/26 20:35, , 18F
刀帥GJ 另外找到一篇文章,想請各位先進評論。
02/26 20:35, 18F

02/26 21:17, , 20F
這篇文章的意義何在?
02/26 21:17, 20F

02/26 23:18, , 21F
樓樓上誤解刀帥的意思了 XD
02/26 23:18, 21F

02/27 09:53, , 22F
這是.....從空中丟下來的宣傳紙嗎
02/27 09:53, 22F

02/27 10:43, , 23F
誤會?1945年之前所謂的解放軍不是國民革命軍八路嗎XD
02/27 10:43, 23F

02/27 10:44, , 24F
當然沒有解放軍啦
02/27 10:44, 24F

02/27 14:44, , 25F
鄭公你居然膽敢漏掉偉大的新四軍,害我簽名檔都白寫了.XDrz
02/27 14:44, 25F

02/27 20:02, , 26F
............那只是為了塞進一行orz
02/27 20:02, 26F

03/04 09:50, , 27F
本篇有很多怪事 我所知就128事變上就很怪了...共匪文..
03/04 09:50, 27F
文章代碼(AID): #15uReQFs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