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問一個子彈消耗數的問題

看板Warfare作者 (青衫謫仙人)時間15年前 (2009/03/02 11:42), 編輯推噓6(6013)
留言19則, 7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17 (看更多)
※ 引述《manfale (自由時報證明本人是深綠)》之銘言: : ※ 引述《reinherd (萊因哈特少尉)》之銘言: : : 我很好奇當時的雄中戰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 有人能說明一下嗎? : 抄錄自「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 著 : 柯旗化 先生訪問記錄,他的另一種說法是死亡人數不少,由於學生軍的領導者顏再 : 策死亡,學生部隊只好撤退。其中有部分學生撤到火車站對面的長春旅社,在窗口邊 : 和國軍對打,等到國軍增援部隊來後,國軍便開始掃射長春旅社,使裡面的旅客全部 : 死亡,根據一位前往收屍的高雄第一中學學生的父親說,裡面大概死了三百人之多。 : 當時有三層樓高,而且旅社的老闆也被國軍要脅、毆打,老闆只好拿出紅包示好才能 : 保住一命。不過沒有相關記載,及訪問記錄可供佐證,存疑。 : =================================================================== : 雄中這批人 光只有一部分就有本事和國軍對打到國軍需要增援 才打得贏 : 看來應該不是低武裝鄉民等級的 : 就算是國軍太差 打不過低武裝鄉民 : 那也不代表國軍應該束手挨打 我想請教一些問題, 請問這些從高雄上碼頭的國軍是以高雄港鐵路支線運載到市區嗎? 若答案為真,該鐵道路線不但會經過市區更有經過雄中, 由於上述推文有提到當時的武裝力量在日治時期都有受過一定程度的軍事教育, 既然如此,當時的民兵武裝力量都完全沒有想過突擊運送途中的敵軍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112.53

03/02 11:57, , 1F
是從左營乘軍車入市區的 民兵並沒有作戰準備 西子灣
03/02 11:57, 1F

03/02 11:58, , 2F
很簡單,因為當時台灣根本稱不上『全島烽起』
03/02 11:58, 2F

03/02 11:59, , 3F
市議會都沒有設防 尤其是市議會 全高雄的重量級人物
03/02 11:59, 3F

03/02 12:00, , 4F
60多人居然連枝步槍護衛都沒
03/02 12:00, 4F

03/02 12:00, , 5F
想文鬥者有之,文『和』者也有,武鬥者當然有但盡皆烏合
03/02 12:00, 5F

03/02 12:00, , 6F
高雄港當時不是已經被老美炸爛了嗎 沒傷到鐵路?
03/02 12:00, 6F

03/02 12:00, , 7F
概況可見拙作1502篇 多數地區都是以武裝談判為訴求 只
03/02 12:00, 7F

03/02 12:01, , 8F
有很少數是純武力攻擊 但國府不管你想不想談 殺無赦XD
03/02 12:01, 8F

03/02 12:05, , 9F
這就是兩邊的認定問題了,國府認為你願談還集會
03/02 12:05, 9F

03/02 12:05, , 10F
但在地派認為可以談還帶兵進來,又不知道武鬥派是跟他們被
03/02 12:05, 10F

03/02 12:06, , 11F
綁在一起的。。。
03/02 12:06, 11F

03/02 16:58, , 12F
看完1502篇了,感想是全島無統合組織,失敗~~
03/02 16:58, 12F

03/02 17:01, , 13F
也不算烏和啦,但沒有超過縣的高階組織統合,實難以成事
03/02 17:01, 13F

03/02 17:02, , 14F
這種組織作亂前就要有了,作亂才開始拉組織,那就掰掰了
03/02 17:02, 14F

03/02 17:32, , 15F
其實處委會的組成是要阻止武裝攻擊 促成談判 而各地的
03/02 17:32, 15F

03/02 17:33, , 16F
武裝仍舊動員的 下場反而比較好 鬆懈武裝的死比較大XD
03/02 17:33, 16F

03/02 21:28, , 17F
我甚至聽說有單位打完靶發現有少"彈殼" 還要動工兵掃雷
03/02 21:28, 17F

11/08 16:12, , 18F
武裝仍舊動員的 下場反 https://noxiv.com
11/08 16:12, 18F

01/01 22:21, 5年前 , 19F
很簡單,因為當時台灣根 https://noxiv.com
01/01 22:21, 19F
文章代碼(AID): #19grMfws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grMfws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