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法蘭德斯棋盤 (未讀者建議勿入)

看板book作者 (蜚蠊:明目鎚碎岩返し)時間15年前 (2009/03/10 03:07), 編輯推噓3(309)
留言12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http://blattus.spaces.live.com/blog/cns!D37D06BCE656B4F5!1444.entry 《法蘭德斯棋盤》—華麗地自誤佐以致密的對照 很巧妙的融合繪畫、文學、歷史、音樂與棋藝等元素的懸疑小說。 我並不是很喜歡他太過雅痞式的人物設定,不過既然主題是古董畫, 大概也只有這一類型的人物會出場了。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棋手偵探吧。 對我這個西洋棋僅有「略懂」程度的讀者而言, 他的精闢解說實在是非常重要的。 棋子的象徵意義倒是不難理解, 而作者也將棋子本身以及對奕過程很漂亮的引用到故事情節中。 不過呢,引發這整段故事的法蘭德斯畫派大師彼得‧范‧赫斯的〈對奕〉, 無論其人其畫,八成都是虛構的。^^;;; 或許真的有Pieter Van Huys (1415-1481)這個畫家, 但是既然如此完整的羅列法蘭德斯派畫家名錄的網站都未見其名了, (參見http://www.artcyclopedia.com/nationalities/Flemish.html) 應該也談不上是什麼「大師」了,頂多就是個「師傅」吧XD 話說回來,原文版還真的以模仿的風格畫了一張封面呢。 附帶一提,倒是真的有一個叫Pieter Huys的法蘭德斯派畫家, 不過他的生卒年份與本書所提及的畫家相較之下晚了將近百年。 (請參考http://de.wikipedia.org/wiki/Pieter_Huys) 對於真兇的身份,似乎有不少人認為是老梗, 不過那應該是被後來其他作家的作品所連帶造成的固有印象影響之緣故。 這就產生一種有趣的反餽式諷刺:如果沒有那些後來的作品在銷售上的成功, 本書作者被引進到台灣市場的機會乃至於他在台灣讀者間的知名度應該小很多吧? (雖然這麼說有欠公平,畢竟本書早已由麥田以「步步殺機」的名義出版過, 不過是否跟本書失敗地改拍,少數可取之處是可以一窺凱特‧貝琴薩身材的電影 「Uncovered (赤裸的微笑)」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兇手的動機,倒也不盡然是美學意識作祟的結果。 本書巧妙的在第八章與第十三章的引言中引用了納布可夫的文字, 其人極易讓人聯想的名作《羅莉泰(Lolita)》—描述病態執拗的忘年愛戀的故事— 在此多少也帶著一些暗示的作用(雖然也可能我個人的過度聯想啦XD)。 這種解讀方向真的只是我的過度聯想嗎? 且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具有暗示性的引言作者: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 本名Charles Lutwidge Dodgson,以《愛麗斯夢遊仙境》一書聞名於世的他, 還有另一個身份—攝影師,而且是專拍女童(其中也包括不少女童裸照)的攝影師。 關於他有戀童癖(paedophilia)的傳說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雖然基於尊重論述者常以較為中性與和善的字眼「少女愛好者」來稱呼, 但是《愛麗斯》系列是為他精神上所愛慕的愛麗斯‧莉朵兒所獻上, 可是連作者本人也毫不避諱地表示的事實。 即使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這種應該是(讀者們或許也希望僅僅是)柏拉圖式的忘年愛戀, 正好反映出西瑟與胡莉雅之間的關係,但是那揮之不去的病態心理陰影, 到了後半段兇手(第四個棋手)正式現身一章中的引言者納布可夫正好做了確認— 甚至納布可夫本人就追認卡羅乃「最早的杭柏特‧杭柏特(即《羅莉泰》的男主角)」! 這樣從光明(至少是表面上)轉入晦暗的映襯式引用,實在非常厲害,不是嗎? 另一個有趣的對比來自引用語看似與西洋棋無關的「侯世達」。 這位知名的認知科學與電腦科學教授, 似乎也呼應了故事最後兇手所坦承的其中一樣手法, 也就是非常反諷地與「梅爾策的土耳其人」恰好相反的西洋棋電腦程式。 更有趣的是侯世達對於超級電腦深藍與棋王Garry Kasparov對戰一事的表態: (此事發生於成書之後的1996年,當時深藍首戰取勝但最終落敗,而隔年終於獲勝了。 這似乎更讓本書多了預言般的微妙趣味性XD) 「It was a watershed event, but it doesn't have to do with computers becoming intelligent... They're just overtaking humans in certain intellectual activities that we thought required intelligence. My God, I used to think chess required thought. Now, I realize it doesn't. It doesn't mean Kasparov isn't a deep thinker, just that you can bypass deep thinking in playing chess, the way you can fly without flapping your wings.」 穆紐茲對這段發言不知會有什麼感想呢?oTZ 啊哈,苦主Kasparov也在本書第五章與第七章開頭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呢... 諸如此類艾可氏謂之為「文本間的對話」的文學技巧 (講難聽一點的話,就是吊書袋啦) 在本書中還能見到不少例子,如果能一併看穿,或許能讓閱讀樂趣加倍? 說到引言嘛...就順便更正一個小細節吧。 第十章所提到的「Visir」一詞,譯者似乎將之視為姓名來處理,不過在我查證之下, 這段卷頭語應出自Smullyan的《The Chess Mysteries of the Arabian Knights》一書, 而Visir(轉譯為英文是Vizier), 指的則是伊斯蘭世界中國王身邊的重臣(類似宰相一類的大臣)。 在《The Chess Mysteries of the Arabian Knights》中主角之一的Haroun (也就是Haroun Al Rashid,在《一千零一夜》中登場的哈里發)即代表了白國王, 而同伴白主教則為他的Visir,但這位白主教名喚Archie,Visir指的是他的職位, 因此這一段引言建議把「維西」改成「大臣」比較恰當。 -- ︿___︿ ︿___︿ ︿___︿ ︿___︿ ︿___︿ (≡Φ。Φ≡)(≡—。—≡)(≡>。<≡)(≡T。T≡)(≡*。*≡) ︿___︿ ∩∩ ︿___︿ ︿___︿ ︿___︿ (≡◎。◎≡) ( ‥ ) (≡‵。′≡)(≡Π。Π≡)(≡★。★≡) ︿___︿ ︿___︿ ︿___︿ ︿___︿ ︿___︿ (≡⊙。⊙≡)(≡=。=≡)(≡′。‵≡)(≡Θ。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89.119 ※ 編輯: blatta 來自: 140.116.89.119 (03/10 15:29)

03/10 21:02, , 1F
推你的用心,當初這本書出版的同期,我買的卻是土耳其人的
03/10 21:02, 1F

03/10 21:03, , 2F
詛咒,結果買到現在還沒看,今天卻看到了滅火文,哭哭
03/10 21:03, 2F

03/16 18:50, , 3F
推推 我就是因為看了 法蘭德斯棋盤 才接觸作者的
03/16 18:50, 3F

03/16 18:51, , 4F
目前我在看:大仲馬俱樂部!!!!!!!! 我喜歡他的風格
03/16 18:51, 4F

07/01 00:38, , 5F
參照畫家主要是羅希爾楹S德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
07/01 00:38, 5F

07/01 00:39, , 6F
年代約1400年-1464年
07/01 00:39, 6F

07/01 00:40, , 7F
是早期尼德蘭畫家,歸類在北方文藝復興時期
07/01 00:40, 7F

07/01 00:40, , 8F
曾受菲利普三世(第三代勃艮第公爵1419年—1467)委託
07/01 00:40, 8F

07/01 00:40, , 9F
做畫
07/01 00:40, 9F

07/01 00:41, , 10F
書中描寫的人物特徵與棋盤格地板常見其畫中
07/01 00:41, 10F

07/01 00:42, , 11F
可參見其其畫-天使報喜Annunciation Triptych來想
07/01 00:42, 11F

07/01 00:42, , 12F
07/01 00:42, 12F
文章代碼(AID): #19jMZfUl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