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與李伯曼:音樂史與醫學史的交會

看板clmusic作者 (法斯濱達)時間17年前 (2007/02/09 17:51), 編輯推噓19(1900)
留言19則, 1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艾曼紐‧李伯曼(Emanuel Libman,1872-1946) 是醫療進入專科化之前 最後的通才醫師。他以他獨創、快速、非正統的診斷方式而聞名。關於 他的診斷能力,有些人歸因於他的第六感。懷疑他的人則認為他太過膚 淺,或不過只是運氣好、猜得準。他本人則聲稱他更像是疾病的觀察者 而非病人的聆聽者,所以總是可以嗅到某些疾病的味道,敏銳地找出微 小的細節。李伯曼在紐約西奈山醫院受訓後遊歷歐洲各地,最後回到紐 約執業。 馬勒1910-1911年的樂季突然於1911年二月11日終止。是日馬勒高燒不 退,在音樂會結束後由他人協助下回到旅館。這扁桃腺炎引起的高燒在 過去幾個月發作的頻率不斷增加,因此馬勒求助於深得他信賴的家庭醫 師、同為維也納移民的Fraenkel醫師。對於Fraenkel醫師的執業生涯我 們所知不多,但是李伯曼的助手,George Baehr(1887-1978) 和愛瑪都 確定他是最早懷疑是細菌性心內膜炎的人。細菌性心內膜炎這個疾病在 幾年前才剛被文獻提到,人們對它瞭解不多,也剛剛才嘗試各樣的治療 方式而已。 起初馬勒的喉嚨痛和發燒有緩解,但他不久後又開始發燒了。症狀這樣 快速的波動是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特色之一,因此Fraenkel醫師建議抽血 做細菌培養,第一次抽血被技術不純熟的醫生潑掉幾乎所有的血液樣本 ,因而抽了第二次。1970年Baehr 接受訪問時回憶說: 那是1911年二月,李伯曼醫師被馬勒的家庭醫生叫去會 診。顯然Fraenkel醫師認為這是細菌性心內膜炎,所以 才會找來李伯曼幫忙....李伯曼醫師發現馬勒在心前位 置有一個大聲的收縮期-收縮前期心雜音而確定診斷, 這個樣子的心雜音是慢性風濕性心臟病的特色,其病史 有長期的發燒,可觸診的脾臟,結膜和皮膚有出血點, 還有輕微的杵狀指。李伯曼醫師把我召到旅館裡並且囑 咐我帶著進行血液培養用的器材。 此時馬勒的病離初次發病恐怕已經進展了數個月以上。後人曾謂如果盤 尼西林提早發明的話,或許可以挽救馬勒的生命。由病程來看這可能性 很低的。李伯曼和Baehr 都幾乎確定他的病情是沒有希望的了。 Baehr 在四個燒瓶和四個培養皿各注入一cc. 馬勒的血液樣本。部分燒 瓶和培養皿被雜菌污染,而關於燒瓶編號D的記載如下: 液體部分是勃艮地酒紅色的,而且有許多沈澱物。在顯 微鏡下這些沈澱物看起來跟桑椹一樣。這些沈澱渣滓看 起來與鏈球菌的鍊聚合明顯不同,這是我遇過數量最多 的細菌聚落。 96小時後培養的結果沒有改變。Baehr在結論裡這樣寫著: 培養結果僅在葡萄糖-血清-洋菜培養基才呈陽性。這些 細菌聚落非常緻密,並且可以簡單地從培養基上移除掉 。每cc血液長出大概有兩百個細菌聚落,菌種是菊醣產 氣型亞急性變性鏈球菌。所有的燒瓶都是陽性反應。 雖然當時有各種實驗性的療法,包括輸血、生理食鹽水注射等等,但愛瑪 反對使用這些實驗療法。李伯曼曾謂如果馬勒不是名人而是老百姓的話, 就可以嘗試各種治療方法了。愛瑪說: 但你不能在古斯塔夫‧馬勒身上做實驗。我們必須等待 希望,大自然會給予他力量協助他度過去。我不能代這 個勞。 不過他們還是用了一種名叫Kolllargol的鏈球菌疫苗。這種實驗中、由血 清中分離出來的多價性抗鏈球菌疫苗從1908年以後就常被用來暫時緩解細 菌性心內膜炎症狀的。然而用在馬勒身上的效果並沒有詳細記載。 根據Baehr 和愛瑪的回憶,馬勒堅持要醫師告知病情,而且希望死在維也 納。考量馬勒當時的身體狀況,他們啟程回維也納的日期延到四月才出發 。此時的馬勒已經是虛弱不堪。到達巴黎後馬勒的情況一度轉好,但不久 又急轉直下。由於復活節假期的關係他們無法聯絡上有名的血清學專家Widal 醫師,而由Widal 醫師的助手,Chantemesse 接手。當他培養出鏈球菌時 ,他難掩心中的喜悅跟愛瑪說: 請過來看看顯微鏡,馬勒夫人。即使是我都未曾看過鏈 球菌這麼驚人的生長哪。他們就像....就像海藻一樣。 Chantemesse 熱切地想要跟愛碼解釋他的發現,但是出於震驚和呆滯,愛 瑪不願聽他說些什麼而轉身離開。 比起愛瑪,馬勒本人顯然更相信科學上的發現。一份報紙記載,「當馬勒 聽到Chantemesse確認Fraenkel 醫師的診斷時,他開懷的笑了.,..這下馬 勒更清楚他的未來,他終於知道美國醫生說的是對的,而且也證實了他先 前所猜測那些人家沒跟他說的事情。」 血清治療的結果並不令人滿意,愛瑪從維也納召來著名的醫師Chvostek。 四月23日Chvostek醫師到達巴黎,儘管對病情已經不抱希望,他仍然以正 面的態度跟否認現實的愛瑪應對。此時馬勒的情況又稍微好轉,他想趁此 時回到維也納。五月12日一行人搭上東方特快車往維也納出發。 呆在Loewe 療養院的餘日,馬勒有著間歇性的譫妄,身體消瘦又無法進食 ,因而醫師給予了咖啡因、氧氣、毛地黃,還有鐳放射治療來治療他腫脹 的關節。愛瑪無法接受馬勒將死的事實,她向Chvostek醫師抗議他不該在 病人面前說話說的太大聲;她堅持馬勒還聽得見,而醫師顯然不這麼認為 。1911年五月18日晚間十一時許,馬勒過世。死因是細菌性心內膜炎的末 期併發症:肺水腫,肺炎,和尿毒症。他的死亡證明書上記載著他的死亡 診斷是敗血性心內膜炎。細菌性心內膜炎,這個仍不為人們所熟悉的疾病 終結了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維也納交響樂作曲傳統。 馬勒的細菌檢驗報告保存在紐約西奈山醫院。首頁是這樣寫的: 細菌性亞急性心內膜炎3278/ 血液中來的減毒鏈球菌 / G. Mahler (塗去) / Gustav Mahler(加圈)/ 案件 LVIII。 內文第一頁則是這樣記載: 紀錄:E.L -這是我和Frankel 醫師一起看的個案。病 人是慢性心內膜炎,過去兩週持續的低度發燒,然後高 燒到華氏104 度。他可能是流行性感冒併發心內膜炎, 或者是風濕性心內膜炎。血液培養為陽性(16小時內) 。病人在五月初時死亡。 在馬勒死後,李伯曼仍然繼續他對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研究。他最為今人所 記得的就是他在1924年所發表對紅斑性狼瘡的贅生性心內膜炎的臨床描述 以他的名字命名為Libman-Sachs Endocarditis 。Baehr 醫師則繼續他對 細菌性心內膜炎腎病變的研究。雖然李伯曼醫師的病人中不乏名人,例如 愛因斯坦、湯瑪斯‧曼、每日鏡報創辦人Lord Northcliffe,美國女伶 Fanny Brice、法國名伶Sarah Bernhardt,在李伯曼的訃文中卻沒有提到 馬勒的名字;他的病情終究只是難纏疾病的死亡統計數字之一和細菌學報 告而已。然而,李伯曼和馬勒代表著他們那個專業中的傳奇人物;在英雄 時代結束之前,音樂與醫學在各自的歷史進路中,短暫地交會了。 取材自 -- Levy D. Gustav Mahler and Emanuel Libman: bacterial endocarditis in 1911. Br Med J. 1986; 293(6562): 1628–1631. -- 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 unite! 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unite! ※ 編輯: Fassbaender 來自: 61.229.10.171 (02/09 21:00)

02/09 21:04, , 1F
這麼珍貴的文章竟然沒有人推?
02/09 21:04, 1F

02/09 21:07, , 2F
我要謝謝你。很喜歡這一篇。
02/09 21:07, 2F

02/09 21:12, , 3F
推呀!
02/09 21:12, 3F

02/09 22:51, , 4F
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
02/09 22:51, 4F

02/09 23:01, , 5F
02/09 23:01, 5F

02/09 23:04, , 6F
好好玩喔 而且文章超專業的...
02/09 23:04, 6F

02/09 23:43, , 7F
天阿.....真的非常感謝你寫了這篇文章....
02/09 23:43, 7F

02/09 23:59, , 8F
男裝麗人之神 好神
02/09 23:59, 8F

02/10 00:07, , 9F
好文
02/10 00:07, 9F

02/10 01:30, , 10F
推推~^^
02/10 01:30, 10F

02/10 09:24, , 11F
原來有這段秘辛 推一下
02/10 09:24, 11F

02/10 12:46, , 12F
馬勒的女兒也是死於鏈球菌感染 ( 猩紅熱 )
02/10 12:46, 12F

02/10 12:59, , 13F
02/10 12:59, 13F

02/10 20:18, , 14F
要不要在標題上加上馬勒呢?這樣子以後大家要搜尋比較方便
02/10 20:18, 14F

02/10 23:24, , 15F
還沒上站呀。推呀皮球
02/10 23:24, 15F

02/11 17:31, , 16F
02/11 17:31, 16F

02/12 11:07, , 17F
推~
02/12 11:07, 17F

02/17 16:54, , 18F
看完推一下 謝謝你的翻譯^^
02/17 16:54, 18F

03/18 00:08, , 19F
大推髮姐
03/18 00:08, 19F
文章代碼(AID): #15p4GsX8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