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新聞、大傳、傳播所準備建議

看板graduate作者 (皎皎空中孤月輪)時間13年前 (2010/12/04 23:16), 編輯推噓8(801)
留言9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準備研究所是一條漫長的路,路上考驗的不只是你的學識,更重要的其實是你的信念, 「你為什麼想考?」 「為此,你做了多少準備?」 各位考生,各位在寫考題和蒐集面試題目時, 有沒想過「題目背後的意義」? 研究所考試分兩階段,目的在篩選出具有: 「研究生」與「適合攻讀新聞領域的研究生」 兩特質的人。 這是很重要的關鍵,假設說「考上新聞傳播類的研究所」是你的終點, 那麼你就必須先瞭解你離終點有多遠,以及終點的樣貌, 你才能擬定學習策略並朝目標前進。 (當然,真正的終點是寫完論文,但這對考生來說太遙遠,因此以考上作為 短程目標這是可行的。) 先有這點意識後,你再看考題,就能看出考題之後的深意 ——該校需要何種樣貌的傳播人才。 關於考題的目的部分就點到為止,現在進入正題, 各考科的心得與應對方法: (一)國文: 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3218.html (網誌內為標色重點版,另有延伸閱讀,以下同) 就以師大來說,其共通國文是所有學校中最棘手的,很像以前的聯考國文科,需要紮實的 國學素養(光是國學常識還不夠),以及八股的作文。 政大來講,只要有基本國學常識就可以,足夠國學素養破80不成問題,國文能力好的 可以在此小賺一筆。其要點在於注音國字與成語。翻譯題裡面,之前以孟子最常出現,但 近年喜愛孟獲夫子的下台後,出題數就沒這麼穩定了。雖然政大作文題目也很八股,但與 師大不同的是,你可以有創意地寫,或是突破傳統制式觀念地寫,寫得好,給分不會太低 ,但師大則需遵循固定的寫法與意識型態才可獲得高分。 至於台大那個是寫作能力+時事分析。 我觀察近年的大學生,寫作能力不斷下降。期間有位學生跟我說,從他那年開始廢考作 文,以致寫作能力不佳。我想,這的確是一個原因,但記得在我那個還叫聯考、還考作文 的年代,高中、國中國文老師也從來不教作文怎麼寫。 當然一個原因是他們自己也不會寫,第二個原因是臺灣國文教育有其根深柢固的問題。( 注意,是「柢」,不是「蒂」)若是要講這方面的狀況,又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先打住。 我發現有幾項問題最常出現: 1.錯字連篇 2.標點不當 3.辭不達意 4.抄襲成性 首先,一篇沒有錯字的文章、考題是學生基本中的基本,但近幾年的水準已經爛到只要 沒有錯字,這篇文章在我心中就已經先加分了。錯字多的程度是如何呢?有時一張考卷我 已經挑了又挑,還是有錯字沒挑出來。 什麼?這是我的問題嗎?這樣好了,如果你要面對一整批歪七扭八的線條,然後猜這些 線條是什麼意思,也許你會覺得我挑不出這些線條的錯誤是情有可原的。 其次,標點的問題。你有看過兩三百字的文章只出現一次句點的「文章」嗎?(我自己是 稱這種東西叫蘇美壁畫)其實,「標點」和「連接詞」的用法是一體的,掌握標點與連接 詞的用法,你就能掌握中文寫作的邏輯。 不要小看標點,這是很重要的關鍵,2008年台大新聞所的中文能力就考了標點符號測驗 ,我想這種題型在未來會愈來愈普遍。(是「愈」,不是「越」)這種感覺就像政大國文 考題會重視改錯與字音字形是同樣的道理。 再者,「辭不達意」是好聽,真正的狀況是「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有的時候我會看到 一些無法理解的詞句,於是會請學生解釋一下這是什麼,不過,常常學生自己也說不出個 所以然來。 這很明顯是邏輯能力的問題,寫考題這類文章時,你如果不能把自己想闡述的論點以縝密 的思路貫穿,那就會變成爛掉的蛋糕——看包裝還不錯,打開來是一攤爛泥。 最後是我朋友的例子,他上課放《千里走單騎》,要學生寫心得,結果竟然收到一篇是 《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心得。 「你說,該怎麼辦?」 如果是你,要給甲上嗎? (二)英文: 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925.html#more 英文很重要。 真的,英文很重要。 不騙你 英文真是太重要了。 英文(你夠了沒……) 說實在的,國立新聞與傳播相關研究所中,十個裡面九個英文好,另外一個,運氣好 。 這怎麼說呢?就新聞所的考科來講,分成國文、英文、新聞學、傳播理論、社會科學 五選一、社會亂象分析等。 除開國文、英文,最多加一個五選一。其他如新聞學、傳理、社亂等專業科目,都是在比 低的。而有些所的五選一是外包給出題的那個所改,所以這個要看運氣。 再來,我們知道,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等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自然,這在給分上,老 師自由心證的成分很大,也就是說,你能穩定得分的科目,只剩有標準答案的國文與英文 。 國文的差距,應該不會太大。了不起贏個30分,但是英文一贏可以贏一倍以上。所以 ,差距就會拉開。就考生而言,這種制度是英文考技好的人可以上壘,但這種招生制度其 實大有問題,有些學校已經發現這個問題,進行檢討,有些則沒有,但不管如何,在招生 方式未變之前,仍舊是英文考技好的吃香。當然進去讀以後,又是一番風情了。 英文一科是我最弱的一環,因為高中時不學好,大學又選了一個不用讀英文的系,導 致我準備研究所時在這科很辛苦。 政大英文是有名的##(消音),通常會建議你買「只有火星人在用的字」(Word People Use,又稱Word People don’t Use)字彙有一定比例會從裡面出來,政大書城有 在賣,不過自從政大書城在台大以及拒留化以後我就沒有進去了,不知現在還有沒有賣。 聽說最近英文變比較簡單了,但是不要賭考題會簡單。難保不會你考那年又回覆原狀… … 文法選擇與克漏字、閱讀測驗,去找高中最難那種參考書來讀,或是去找補習班之類 的題目來寫。接著是英文作文的部分,這個地方自修的難度非常高,我在這裡是採取寫英 文日記的方法,然後每週兩次,選個好地點,拿給朋友改,順便休閒一下。 如果你沒有英文很好朋友的話,那可以考慮參加China Post的英文作文班,聽說有用 ,但我沒去過。 至於英文閱讀的話,因為我們是新聞相關研究所,看一些英文報紙是免不了的,這就 要看你們學校有沒有訂英文報,有訂最好,沒訂要自己想辦法,例如政大閱報區的英文報 紙非常少人看,有的話也是考生,而且有時會撿到翻譯機,記得,一定要送到櫃臺,考前 不要做壞事啊…… 離題了,回來。英文報紙看你有興趣的加國際重要新聞就好,除非你要投考的研究 所相當重視英文,不然一天看兩三則,讓英文感不要鈍掉即可,但要注意,有時Taiwan News後面會有一些國際政策分析,那個要印起來精讀,你應該知道,臺灣的媒體最缺的, 就是國際新聞,研讀英文報紙的用意,不只在培養閱讀能力,還在補充得不到的重要消息 。 此外,我要強力推薦一本雜誌叫Master,這本書陪我走過高中聯考和轉學考,當然還 有研究所。但是他銷路我看一直不是很好,雖然叫月刊,但一年只出10本(我高中時期是 出滿12本),我想這應該是苦苦經營吧。(不過,現在已經倒了……) 裡面最棒的地方是,一日一則新聞英文稿,時效性雖然比不上報紙,但內容,以及句 法單字分析是報紙比不上的。(報紙根本沒有單字和句法分析) 台大英文的話,算是鑑別程度高,高分低分會拉開,政大英文就普遍偏低,師大英文 就很歡樂,應該可以拿到各校中最高的分數。 (三)社會學 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946.html#more 要知道傳播是社會科學上的十字路口,也是目前最新的學門,必須時時向其他學門汲 取養分。 例如在談暴力電視、涵化效應的時候,就要向真正的專家教育學界取經。沈默螺旋和政 治學的關係,耶魯研究、ELM模式等宣傳說服和心理學的關連。創新傳播是從鄉村社會學 而來……有志攻讀新聞傳播者,必然要對其他學科有著基礎認識。當你進入研究所之後, 更重要的是西方哲學,但那是等你進去之後再傷腦筋的事了。 修習社會學,以考試前來說,必須要先穩固社會學門的三大傳統,亦即實證、詮釋,與 批判。 當然說這句話只要24個字,但其實要學好這三大傳統,需要你社會系的四年硬功夫, 這樣說好像有點艱難,但其實方法用對,只需要滿足最底限的研究所考試需求,非本科系 一年時間和傳理等專業科目,是可以一起準備完的。 若說選考社會學,你不能把它當成次要科目準備,可能的話,把它當傳理同等,或 是之上的科目去面對,很多時候你傳理不懂的話,通了社會學相關領域,你就懂了。 上面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你一開始看翁秀琪老師「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的第一、第二 章,和你學過社會學,再回去看一遍,你就知道「把它當傳理同等,或是之上的科目去面 對」的意思了。 我非本科系。翁老師那本書的第一第二章,光是要看懂,就花了我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但你如果有社會學底子,就不會這麼辛苦。 像有些人作答會賣弄全球化,或是後現代等「理論」,這究竟是好是壞,我不便多做 評論,這邊只能說,時間會給這些人答案,如果進了研究所,那就可以知道了。 我這邊給的建議是,熟悉基本的三大傳統。記得,一定要熟悉,因為其他當代的社會學 理論等,均是由三大傳統分支而來。分支的方式包含:繼承、修正、改變、對話、挪用、 批判、揚棄……等等。 也就是說,如果使用諸如後現代、內爆、擬象、超真實之類的術語,試問,你不懂得 「現代」、「現代性」是什麼,你可以安心以為,你用的「後現代」,真的是「後現代」 嗎? 說不定,那根本就是前‧現‧代? 對了,那什麼又是前現代呢? 除了社會學三大傳統以外,另外一個要關注的現象,就是對現代性的反思。 在這種反身性的思維裡面,你如果配合三大傳統的思維,抓到現代性本身前進的後退 ,解放的桎梏的話,那就「社會學」這個考科而言,就可以暢行無阻。(注意:是考科, 不是整個學門。)連帶,會強力輔助你在社會現象一科的表現。 社會學談完前,想問你一個問題。 三傳統中,最不滿實證的,是哪個傳統?為什麼? (四)傳播理論 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7350.html#more 沒什麼好講的。 其實我本來只想打一行文的……不過這是各校共通的必考科,那就講一下吧。 為什麼? 以考科而言,其實現在各校考的,都過度偏向大眾傳播理論,而不是傳播理論。不過 有些會在考科標明大眾兩字,有些不會。 如果你有基本概念的話,就應該知道傳播領域涵蓋的七個層級,而大眾傳播只是其中之 一。 這七分之一,其實也不必特別研讀,只要政治社會心理經濟四科通一點,大眾傳播理 論就迎刃而解。 不過就事實上而言,大學生能通這些科目的,應該也不多,這也造成了(大眾)傳播 理論仍然需要研讀的原因。 麻煩就在這裡。 所以就需要傳播理論的課本,接下來的問題更大,因為和其他社會科學相較,臺灣傳 播學門可以當作課本,或是全面性描述概觀的書,和其他學門相較,是絕望性地少。 以量來說比不過,以質呢?仍然是參差不齊。 這也是非本科系在新聞傳播所上所遇到的第一道難關。難關,有簡單的方法繞過,也 有困難的方法硬攻。 簡單的方法,就是去補習班,他們會告訴你系統性的知識,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困難的方法是,牆在你前面,粉碎它。 以效益和心理上的安定度來說,當然是前者為佳。但如果你選擇後者,考上了研究所 ,那就是你回本的時候。 自學來說,就買個翁秀琪老師的《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另外可以加買李金銓老師 的《大眾傳播理論》,不過這本書比較久,有些名詞的翻譯會不一樣,要先注意這點。如 果兩本都有,先看李金銓的書。 翁老師的書要注意,第一第二章可以先跳過,等你有社會學基礎再回來看。否則要讀 懂,要很有耐心去查裡面各項名詞、學說是在說什麼,但如果真的看懂一二章,那其後就 輕鬆愉快了。 另外,有一本得過曾虛白新聞學術獎的教材。但是,購買之前我建議你先看《新聞 學研究》第57期,找余陽洲老師的大著,然後再自己決定要不要看。 《傳播批判理論》,考前拿來讀是可以,但如果你進研究所後想繼續引用裡面的資料 ,務必先和您的指導教授確認是否妥當。 若以正確性與時宜性為推薦標準的話,或可考慮《臺灣傳播學的想像》,該書是《社 會學與臺灣社會》的另版。 但最大缺點是貴和深。兩冊比《社會學與臺灣社會》還厚,而且是學者的單篇論文集 結,喊價1000,是否購入也看您的口袋深度,不過,這本書的二手流通量算大,因此考完 後多注意二手市場可以買到許多書況極佳的二手書。而何謂「書況極佳的二手書」?當我 這樣說時,你就要有傳播學子的敏感度了。 裡面內容難度偏高,但富參考價值,較各類教材來說也相對新穎,就算讀到研究所, 本書也有參考價值。 這本書的另一特點是分領域撰寫,不像基礎教材要全本讀完。可以挑你考試相關的領 域來讀,其他的可姑且擱置,雖然偏食,但卻是應付考試的不得不然之計。 以上提到的均是國人著作,坊間有間以某位著名學者為名的出版商,出了一系列的傳 播理論相關書籍。 只是,告訴你一件事,要看翻譯書,你要承擔誤譯、錯譯、漏譯的風險。例如,布赫 迪諤變布希亞。 或是把credibility、transferability、dependability、confirmability四原則漏了 confirmability。 在結束前想提醒你的是,這些都是國外的理論,本地使用時要切記合不合用,我在之 前的文章提到讓理論死,不是讓人死,就是提醒你這點。 最後,這是給考試前參考用的,考上了,請你把本小節的話通通忘掉,因為我想講 的不是這個。 (五)社會現象分析 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0.html#more 這是一門很有趣的考科,你以為會考,結果就不考,你以為不會考,結果整張都是。 例如之前的非常光碟、公投、總統大選,大家以為會考,都沒考。當年(08)我也在 〈2008〉說過,會考的不是選舉,而是另一項重要之物。 但是不要怕,不是要你以不變應萬變,而是這張考卷的目的是驗收你思考推理的邏輯 到什麼程度。 所以基本上,出的都是你沒看過的題目。如果出的是你「看過」的題目,反而比較糟 ,要考上,你可能要用國英來拉分。(有沒想過,這是為什麼呢?) 準備這個科目,你要有自己的思想體系,用自己的話來描述這個世界,以自己的想法 ,來說服閱卷老師說:「我具備了研究所學生該有的器度,你要給我高分。不收,是貴所 的損失。」 所以,你應該有一本,或一本以上的筆記本,專門用來記錄你身邊的大事小事,例如 政大校狗為何永遠陰魂不散?橫在圖書館門口擋你去路?你要怎麼看? 是以歷史性的分析,來追溯校狗問題是何時發生,以及當時校狗是如何入侵校園,當 時學校是如何作為、不作為,去因應問題?或是用結構功能論探討,校狗是否真的可以達 到領域性自衛,以驅逐「野狗」?亦或是以行為者的能動性來看,調查某一神秘人物是如 何突破層層限制,遂行其一己之目的? 很有趣吧?而且,這是有用的訓練。 先不要想著你要怎麼解決、分析那些暴動的人,很抱歉地這樣講,現在正在看這篇文章 的讀者,大四,將考新聞傳播相關系所的你,請問你真的有足夠的知識、所學、經驗去分 析這種牽動全國,歷史關係深層的社會事件嗎? 如果這樣揠苗助長,恐怕只是扼殺你對新聞的興趣。不如先從你周邊,感興趣的,困擾你 的,特殊的事件開始培養起這類能力,要知道,傳播能力,從來不是和你自身脫節的。 所以,這個科目是要訓練你看世界,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出能解 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能在考前培養這種能力,恭喜你,你的研究所之路,會走得非常順 暢。 (六)新聞學 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9196.html#more 這實在是一個嗚呼哀哉的科目。 先不提多數學校均已廢考此科,改考(大眾)傳播理論。然後仍考新聞學的學校,請 你注意那題目。 最悲哀的是新聞所不考新聞學,這就像中文所不考中國文學史一樣的,或者你能想像 社會所不考社會學嗎?雖然我知道為何新聞所不考新聞學(當然,理由絕對不是你的得那 樣),但為了表達我個人的困惑,我還是要說:「我實在覺得很奇怪。」 你可以去各校網頁查,大學部有新聞學的剩幾間?研究所有新聞學的,還有沒有? 真是奇怪啊…… 像最常見的批評就是「新聞只有術而沒有學」、「新聞學是沒有用的學科」。 我還是覺得很奇怪。 傳播學界裡面,招牌最老的可是新聞學。新聞學的發軔,我們可以追溯到1908的美國 ‧密蘇里大學。而傳播學的興起,就算宣偉伯來算的話,也不過是二戰後的事。 先在這邊打住,不然就變成新聞史的課程了。只簡單講一句,如果新聞這麼亂,需要 抨擊、批判、改進的話,我們需不需要一門學科,去系統性學習這套知識,先知道標準何 在,我們要改善新聞亂象,才有跡可尋,不是嗎? 不然,每次被東森丟一句,「觀眾愛看啊!」然後我們媒體改革者、觀眾就閉嘴聽王 老闆講他的市場經,Show me the Money!這樣行嗎? 當然,行或不行,都是可以說得通的答案。 這也是我們需要新聞學這個科目的原因,但因種種因素,所以他消失在台灣新聞傳播 學界的版圖之中。 其實研究所考試大多廢考這科,所以沒興趣的同學,時間寶貴,請你直接按←去唸書 吧。 所以接下來我預設的讀者,都是對新聞學有興趣的讀者。 就「消失」這個層面來說,這是研究所考試最難準備的科目。其難度更凌駕於社會現 象分析。 並不存在於對社會現象分析的系統性教學課程,所以這部份的立基點是相同的。但 新聞學是確確實實存在著嚴謹縝密的系統性知識,但沒有上過課的人是無法理解的。這就 是最大的差異。 但學校不教,不代表沒有人會教,不過,限於課程改革的因素,會教的老師近來都是 教別的科目。對學生來說,進了新聞系所,沒能聽到新聞學首席的教學,真是一件遺憾的 事。 回來,學校不教,考試也不考,那你幹嘛還看這篇文章?趕快←出去多背兩個火星人 才會用的單字才是正經。 嗯,既然你還是堅持想要看完的話,那只能跟你說,臺灣目前可供取材的新聞學課本 ,是空大出版,由彭家發老師所編的那本《新聞學》,2004有再版過,更新不少資料,而 且內容相較傳播理論來說,算是平易近人。另外,如果你想要看跨越世紀的新聞學,容我 再提醒一次,看翻譯書要負擔誤譯、錯譯、漏譯等風險。 接著應該是很難找到可以當作課本的書籍,不過沒關係,你就多看,和批評、評論新 聞媒體相關的書你就多看,多看不會有損失的,怎麼說? 增長知識的就不用多提,就算研究所考試不考,口試也有可能會出現,口試沒問,研 究所上課也可能會用到,用不到,在你畢業寫論文的時候,一定會用到。 所以你就讀,不要怕白費功夫,在資料需要用得到的時後,那就一定用得到。考研究 所前不多讀點書,你進去就知道痛苦了。 除了剛剛提到的課本,相關書籍外。因為這個學科極少線索供考生搜尋,因此在這邊 我要特別,直接點出三個方向供學生參考。 1.新聞史 2.新聞自由 3.媒體改革 新聞史:要知道無論是新聞、媒體,都是由國外傳來的,雖有論者認為傳統可上溯 「邸報」,但那和近代意義的報紙,相差甚遠,所以你必須從新聞學的源流裡面,去找尋 新聞原初的面貌,甚至新聞與政治的原初關係。 在裡面你還可以找到,近代新聞業(表面上)奉為圭臬的「中立、客觀」原則,其實 是資本主義造成的,絕非牢不可破的神喻天啟。 不要以為我考的是新聞所,幹嘛讀歷史?等你進研究所就知道,你不只在讀歷史, 其實你讀的是哲學所跟翻譯所。但也不用太害怕,除非你選的所有考新聞史,不然只要瞭 解來龍去脈就好。 新聞自由:這個學理,就算稱為是新聞學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也不為過。也是本科目 的重點。 以前常有學生問我,「新聞自由包含什麼?」,更直接的就是問「新聞自由有幾點 ?」像這種問題我都難以回答…… 須知,新聞自由並不是楓葉,並非秋天一到,即可俯拾即是。新聞自由也不是鐵板 一塊,只要用第一點第二點……就可以羅列完畢。新聞自由,是一個周遊六虛,變動不居 的動態概念。它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政治體制中,分別有著各種不一樣的面貌, 即說,新聞自由是「千」的化身。 所以,不要以為幾點幾點就可以講完新聞自由,那不是真正的新聞自由。新聞自由, 也不是你愛播什麼就播什麼的自由,新聞自由,你要瞭解他的由來,與功用,還有學理繼 承,你才知道什麼是真的新聞自由,什麼是假裝成新聞自由的商業自由。 客氣地說,臺灣現在對新聞自由的瞭解非常片面與疏漏。舉例來說,考生,我現在 問你:「何謂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你不用跟我講這條的來龍去脈,是幾年寫入憲法, 其後的意義流變為何,我不會刁難考生。 你只要用中文跟我說,第一修正案的法條內容就好。 你的答案是什麼?是臺灣最流行的講法嗎? 是的話,可惜,你錯了。自己找原文來對,看臺灣的通行翻譯錯在哪裡。 再來是「第四權理論」,如果你願意花一點時間看原文書的話,你就知道問題出在 哪裡了。「機制」和「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另外告訴你,以上的錯誤絕非孤例,我在撰寫教材時對比原文書和國內教材,發現非 常多問題,多到我寫了一張表來處理。要一個考生去自己讀原文書對照中文本並找出錯誤 ,這太勉強了,但我告訴你這現象的用意在於: 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聞學是教你找出真相的學門, 所以告訴你現有教材的問題,讓你仔細思索,「世 界」是否真如專家學者所言。你一定要記住上面這段話,這就是我帶你的起點。 另外要提醒你的是,看到民意論壇、報者雜誌的社論,「專家學者」談話時,你務必 多想多想兩分鐘,去思考他說的究竟是新聞自由,還是商業自由? 媒體改革:如果你能瞭解新聞自由的涵義與範圍的話,你就能知道,新聞自由,絕非 不容碰觸的聖牛。 這樣,資本家在提出「觀眾愛看啊」、「新聞自由,不容侵犯!」這類公式回答時, 你才能理解,這種說法的盲點何在,你又該如何以理論進行突圍。 -- 新聞 思考 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 傳播 寫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7.39.63 ※ 編輯: auramoment 來自: 114.47.39.63 (12/04 23:17)

12/04 23:31, , 1F
純推政大校狗陰魂不散
12/04 23:31, 1F

12/04 23:38, , 2F
看完了 很專業!!
12/04 23:38, 2F

12/04 23:53, , 3F
好文 推
12/04 23:53, 3F

12/04 23:58, , 4F
昨天校狗還跟別人帶來的狗吵架!!
12/04 23:58, 4F

12/05 00:02, , 5F
我同學什麼都沒讀就上台大了~~
12/05 00:02, 5F

12/05 00:11, , 6F
樓上這種話說出來意義在....??有建設性嗎....
12/05 00:11, 6F

12/06 04:00, , 7F
推~讀的是哲學所和翻譯所~心有戚戚
12/06 04:00, 7F

12/20 11:27, , 8F
http://0rz.tw/MZ7jH 這也是可通的 謝謝!
12/20 11:27, 8F

12/23 20:49, , 9F
原po好厲害!!!
12/23 20:49, 9F
文章代碼(AID): #1C-bjDUG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