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班克斯與茶樹移植

看板historia作者 (綠茶啾一下)時間10年前 (2014/07/27 13:01), 10年前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文從我自己部落格轉貼,研究茶的人不多,希望貼在這裡可以找到一些同好。 圖文版(這版本應該比較好閱讀) http://kai-record.blogspot.tw/2014/07/Joseph-Banks-and-Tea.html 正文開始: 最近我注意到有一家飲料店叫「英國藍」,主打英式紅茶。我買過他們的阿薩姆紅茶,味 道還算可以啦。雖然我對於這種「走英國風的飲料店,賣的真的是英國人會喝的飲料嗎? 」感到懷疑。不過我們也可以注意到,英式紅茶的味道的確是跟中國茶的味道有天壤之別 的,所以英國藍飲料店才能夠以此發揮他們的特色。 誰發明紅茶?目前不清楚,很可能是中國人發明的,不過就我閱讀史料後的感覺,早期的 紅茶跟現在的紅茶味道差異應該很大。紅茶的英文名稱是Black Tea,曾協助李約瑟撰寫 《中國科技史》的生物化學家黃興宗表示,在十九世紀中期,Black Tea其實是指一種半 發酵的茶,與烏龍茶相同,並非現代意義的紅茶。現代意義的紅茶,必須是全發酵茶。當 然在一八五〇年代時,紅茶就已經發明出來,可是並非當時所稱的Black Tea。總之,雖 然紅茶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紅茶專供外銷,中國人基本上都喝綠茶居多。 英國人對於紅茶的著迷舉世皆知,甚至還發展出下午茶的文化。既然如此著迷,他們當然 不會滿足只當個消費者,英國人自從接觸茶後,就對中國茶樹做了一連串的研究。第一個 研究茶樹的植物學者,並且促此後來在印度建立茶園,是十七世紀的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班 克斯(Joseph Banks, 1743-1820)。 十八世紀顯學:博物學 在談英國人的茶樹研究前,得先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首先研究植物的學者,叫做 Botanist,但是也可以叫做Naturalist(博物學者),在當時此學科綜合了植物學、動物 學、礦物學、地質學,是西歐國家在殖民擴張時伴隨一塊發展的學問。尤其是英國,更是 藉由博物學研究來協助擴展與經營殖民地。因此有些歷史學者索性就叫大英帝國為「植物 科學帝國」。 證明英國是「植物科學帝國」的例子很多,比如英國曾經從拉丁美洲運出具有經濟價值的 作物,如製作奎寧的金雞納樹、橡膠樹、瓊麻,並將其種子或幼苗運至人口稠密的亞洲來 建立農園。 當然會幹這種移植經濟作物的國家不只英國,歐洲列強都幹這種事,只不過英國做得特別 徹底。她在許多殖民地都設有植物園,聘請植物學者研究當地植物,例如英國倘若要在印 度、馬來半島等地開闢新農田,都仰仗植物學者的研究與建議。 英國皇家學會 英國對自然的理解與掌控,是她得以擴張的因素。科學家,尤其是植物學者,則在帝國擴 張中擔任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英國在十八世紀就開始了向海外科學探勘的工作,皇家植物 園-邱園(Kew garden),成為此殖民帝國的決策中心,負責收集整理各地來的資訊,裡頭 的代表人物則是皇家學會會長班克斯。 英國皇家學會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官方科學機構,同時也是存在最久的。一六六〇年十一 月二十八日,有十二位學者在倫敦格雷山姆學院(Gresham College)成立了皇家學會。兩 年後拿到國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 1630-1685)的特許狀,查理二世甚至賜給學會紋章 ,上頭寫著「我不必追隨任何權勢,我不必要求上帝保佑,我不必遵從大師的格言」,象 徵了皇家學會日後展現的超然地位。 皇家學會聚集了英國的科學菁英,同時也是科學交流平台,會員可以彼此互相交流拓展科 學知識。由於科學研究成為當時的新鮮玩意,若能成為皇家學會的會員,相對也會帶來聲 望。為了因應日趨增多的申請人,以及改善整體會員平均素質,學會規定申請人必須要有 三名會員推薦,並提出論文上會員審查。 雖然如此,皇家學會仍然需要貴族、商人提供經濟資助,畢竟開會、印刷、實驗、田野調 查都需要錢,皇室只是給予特許狀,沒有給予長期經費。學會一開始的收入只有會費以及 社會捐贈,欠費問題也非常嚴重,這個問題一直到班克斯所處的年代都沒改善。 班克斯出生於倫敦,從小家境優渥,屬於地方仕紳家庭。他曾經就讀於牛津大學基督堂學 院(Christ Church, Oxford),不過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博物學上頭,而非一般的課程, 也無意拿個學位。父親在班克斯十八歲時過世,於是他繼承了一筆巨大的遺產,能夠自由 發展個人興趣。 班克斯曾經出航數次,在海外蒐集新品種植物,最有名的經歷是跟隨庫克船長(James Cook, 1728-1779)探索南美洲、大溪地、紐西蘭、東澳。因為班克斯在博物學上的成就, 以及家境富裕的關係,他在一七六六年受提名為皇家學會會員,並且在一七七八年成為會 長,擔任此職位達四十一年。 一七八〇年左右,班克斯打算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經濟作物與觀賞植物,要把邱園打造成 為帝國服務的大型植物交換所。經由班克斯的建議,邱園向海外派出植物獵人,網羅各地 的珍奇花卉與經濟作物。植物學者則留在植物園內,觀察植物獵人從世界各地取來的植物 ,給予殖民地相關的農業建議。 此時期的海外探險,很多都與班克斯有關,例如英國海軍軍官溫哥華(George Vancouver, 1757-1798)到北太平洋的探勘,以及布萊(William Bligh, 1754-1817)移植 大溪地的麵包樹到加勒比海殖民地作為黑奴食物,都接受了班克斯的金錢贊助。不斷地有 植物獵人用保溫箱把標本與幼苗寄回邱園,同時也會附上珍貴的一手資訊。邱園結合眾多 殖民地的植物園,形成密集的資訊網,各式各樣的植物與資訊流通其中。在這樣的背景下 ,英國有了發展印度茶業的空間。 茶樹移植的開始 中國在十九世紀輸出至海外的商品中,一直以來都是以茶葉佔大宗,其他才是生絲、土布 等物。而英國東印度公司從中國輸出的商品,茶葉往往佔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可是中國卻 採閉關自守,也不太需要外國商品,英國人一直都想平衡貿易逆差,解決的辦法之一是把 茶樹移植到殖民地,班克斯則是最佳顧問人選。英國政府貿易委員會主席詹京森 (Charles Jenkinson, 1727-1808)曾寫信詢問班克斯是否可能在英國海外殖民地種植茶樹 ,班克斯對此給予了肯定的答覆。 班克斯亦曾於一七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寫信回覆東印度公司主席德維尼斯(William Devaynes, ca.1730-1809),告知移植茶樹的相關資訊。根據當時的調查,認為英屬印度 最佳移植茶樹的地點在孟加拉至喜馬拉雅山腳間的地帶,這個地區與中國茶葉產地氣候環 境類似。他並且認為茶樹最好是種植在印度北方的省分,例如別哈爾(Bihar)、朗布爾 (Rangpur)、可初別哈爾(koch Bihar)等地。 班克斯建議東印度公司先嘗試將茶樹種植在加爾各答植物園內,再雇用中國人來教導印度 人如何種植茶樹。此後英國陸續的移植辦法,都是採用班克斯的指導方針。 班克斯的戲份在此差不多快結束了,在中國茶樹移植到英屬印度的歷史中,他佔的戲份不 多,卻是很重要的角色。下次我們來談談大清帝國與大英帝國首次的官方接觸,也是英國 人首次嘗試移植茶樹到印度的歷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71.16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406437312.A.688.html ※ 編輯: deathwomen (114.24.171.160), 07/27/2014 13:02:17 ※ 編輯: deathwomen (114.24.171.160), 07/27/2014 13:02:30

07/27 15:30, , 1F
喔喔喔,這個好!
07/27 15:30, 1F

07/27 16:28, , 2F
07/27 16:28, 2F

07/27 17:35, , 3F
好像看過相關文章,推個
07/27 17:35, 3F

07/27 19:28, , 4F
所以下次是馬戛爾尼??
07/27 19:28, 4F
文章代碼(AID): #1Jr8V0Q8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