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耳機裏的新浪潮》低沉的銳利取代直露 …

看板l976作者 (大三的自覺)時間18年前 (2006/09/11 00:26), 編輯推噓5(502)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music.ent.tom.com/1282/1293/2006822-76511.html 耳機裏的新浪潮》 低沉的銳利取代直露的脆弱 2006年08年22月15時50分 《音樂周刊》 門柱 專輯:耳機裏的新浪潮 藝人:1976 廠牌:臺北之音廣播公司 評分:★★★★★  整整30年前的1976年,像其他年份一樣發生了不少事,比如英國曼徹斯特 成立了一支樂隊叫“快樂分隊”(Joy Division),讓我耳機裏這個叫阿凱的 男人唱著:“從來都不真的是嬉皮,嬉皮們也都剪了頭髮,只懷念著長髮裏 頭酒精的香,煙草的香”。 “快樂分隊”(Joy Division)的主唱自殺後,剩下的哥們兒也沒就此退隱 ,而是攢了個“新秩序”(New Order)。正是這支樂隊豎起了一塊雖不光彩奪 目、人人讚歎不已,但卻堅如磐石、大家心知肚明的音樂里程碑。他們成了 獨立舞曲、以及將“發電站”(Kraftwerk)式電子合成器音色運用至流行舞曲 中的祖師爺。當時的人們全被忽悠暈了,甚至都懶得事兒不兮兮地編個能唬 住外行的拗口新詞形容他們,把形容讓‧呂克‧戈達爾電影的詞兒拿來就用 ,管這種風格叫“新浪潮”。這亂掰的名字也用到了30年後的現在,1976樂 隊毫不掩飾他們的師承,痛痛快快給專輯取名《耳機裏的新浪潮》。  琢磨一下就會發現,“新浪潮”這名字作為電影和音樂的一個交點還真有 點學問,就像戈達爾的電影鏡頭總是紋絲不動,主角都走到畫面外了鏡頭都 不會跟過去一樣,一首新浪潮舞曲的鼓擊和掃弦也可能連續保持3分鐘整拍不 變樣。你若聽慣了英倫吉他曲裏的“咚奇咚咚奇”,再聽這種節奏一定會煩 悶,但是朋友,只需沉心10分鐘,你就會發現這老式迪斯可的美妙。它外表 雖然機械得像瑞士鐘錶,可細細品味,在不知不覺間略略變化的吉他掃弦, 左手只一點推移,味道就全來了;鼓機節奏略停一拍,稍作變化——只是從 一種固執走向另一種固執,但在這一刻,你可能就會發現其中蘊藏的律動。 從音樂到歌詞,所有故作無情姿態下的敏感和堅忍,比之英倫病人們拿著端 著的所謂“痛苦的膽怯和壓抑的痛楚”那類矯情,在品格上不知高出了多少 。因為這種硬梆梆沉甸甸的低調,是只會練習如何顯得更神經質一點的唱腔 們無法比擬的。  除了暗地裏妖嬈的編曲,他們的歌詞同樣令人稱道,臺灣青年們時常操著 臺灣普通話展現的娘娘腔式幼稚幾乎沒有表露分毫,取而代之的是大氣、沉 穩、絕對的自省和開闊的眼界,事實上專輯裏有首曲目名字就叫做《告別青 春期》,已經有這種想法的搖滾樂隊的前景只能愈加寬廣。成軍十年的1976 在這張專輯中已經把80年代的新浪潮范兒、或者說獨立舞曲的標準做派淋漓 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起句高的,你可以讓我把“收音機頭”(Radiohead)和“ 酷玩”(Coldplay)都扔了,那我也留著這張專輯,並把它與“新秩序”(New Order)、“快樂分隊”(Joy Division)、“發電站”(Kraftwerk)們共置於 同一個播放列表中,讓這些音樂理科生的聲音轟響四周,讓低沉的銳利取代 一切直露的脆弱。 大圖連結: http://music.ent.tom.com/img/assets/200608/1976.jpg
-- 我並不想成為誰的指南針 也許妳該學習相信自己的方向感 --197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23.163

09/11 00:34, , 1F
哇嗚, 這隨機的簽名檔選得真剛好..
09/11 00:34, 1F

09/11 00:44, , 2F
讓‧呂克‧戈達爾 是尚盧高達對吧?
09/11 00:44, 2F

09/11 01:17, , 3F
沒錯,法國新浪潮導演Jean Luc Godard
09/11 01:17, 3F

09/11 01:35, , 4F
譯名問題辛苦大家了 這我搞不定 :p
09/11 01:35, 4F

09/11 01:45, , 5F
寫得太好了!!!!
09/11 01:45, 5F

09/11 01:47, , 6F
超棒的,但不可以扔掉電台頭啊...XD
09/11 01:47, 6F

09/11 11:42, , 7F
"收音機頭" "快樂分隊" XDD
09/11 11:42, 7F
文章代碼(AID): #1513oSmF (l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