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體系的公平應受重視

看板medache作者 (Getting Older)時間17年前 (2007/05/03 09:30),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最近各種對醫療環境的批評, 健保財務的問題, 保險給付的爭議, 審查與申覆的糾紛, 實在太多了, 說都說不完. 現在就連 '管理' 大師也要插嘴到這兒來... 讓人無言啊. 基層醫療人員對醫療體系與環境的變化, 明顯的缺乏影響力. 但是卻直接面對民眾的不滿與懷疑. 這讓人充滿啞巴吃黃蓮的苦悶. 我認為健保今天的困境, 以及醫療體系的惡性發展, 來自於對 '公平正義' 的忽視. 我承認訴求公平聽起來就有打高空的感覺, 甚至有人會覺得訴求公平是弱者的行為. 不能不強調的是, 公平的訴求是為了體系內的所有人, 不只是針對上門求診的人, 也是為了提供醫療服務的工作人員. 給付標準的不合理, 審查和申覆的荒謬情節, 總額預算的不良結果, 都繞著 '公平' 打轉. 同樣的, 薪資結構和工時也是公平的問題. 面對健保局一心只想收支平衡的目標, 我認為訴求公平是具有正當性的. 問題卡在這個正當性能夠帶給我們多大的力量. 舉總額預算做例子, 假設每一筆申報都正當, 假設每個項目都接近成本價, 健保局設定了全國醫療費用的上限, 如果申報的總額超過保費的總額, 那就要醫療機構自己吸收. 這是不公平的. 醫療機構的角色在於提供服務, 財務風險的問題應該是健保局本身的責任. 健保局不在意每個單筆申報是否公平, 才會用總額預算這樣的政策. 我認為總額預算讓健保局得到 '喘息', 反而對醫療體系造成長時間的傷害. 建立公平的醫療體系, 才能促進國民健康的永續發展. -- 下面這一段還在建構當中 XD 還有很長可以寫啊... 我討厭不能直接講重點的感覺 -- 現今台灣的醫療體系架構, 主要的推動力是匯合了公部門與私部門的力量. 以往的醫療市場相對處於自由放任的狀態. 醫療機構的設立以及醫療人員的資格受到管制, 但交易價格不受管制. 在全民健保的介入之下, 醫療市場呈現了完全不同的風貌. 各種給付標準固定了價格, 也就是有了 '公定價'. 全民健保的收支有其上限, 也就限制了市場規模. 公部門投入醫療服務的目標, 被期待做為填補地方醫療服務的不足, 以利於醫療服務的普遍化, 使人民有機會就近得到醫療服務. 私部門在醫療體系裡的角色, 原本的角色在於以提供醫療服務作為社會公益, 既是以公益為目標, 自然不應以營利為經營考量. 個人可以設立診所及地區醫院, 而法人可以成立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等大型機構. 也許當你看到這段敘述, 會自然而然有種啞然失笑的感覺. '公益? 你在開玩笑吧?' 我對於這點也只能苦笑. 就算醫療法明確指出公益是私部門成立醫院的宗旨, 但是有誰能夠證明醫院有營利的行為? 至少從帳目上很難證明這點. 偏偏大家都有強大的直覺, 認定各大財團法人很賺錢. 賺錢這檔事, 在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社會效應. 工業和商業多半都不會因為賺錢而遭到批評, 除非是透過獨占壟斷之類的手段. 和公共財有關的服務, 賺錢本身就值得非議. 不止是醫療體系如此, 教育也如此, 想想有關很賺錢的私校會給人什麼感覺? 考慮機構的收支, 為了公益的目標, 如果收入大於支出時, 可以降低服務的價格, 也可以轉投資在促進品質上. 所以賺錢就先天變成原罪. 也許有人會覺得醫療服務不一定要設定成公益, 認為醫院也可以作為投資標的. 這樣的主張會造成什麼後果, 對於社會而言是利是弊, 非常值得探討. 不容否認的, 許多自費項目如整型手術, 牙齒矯正, 近視手術等, 確實是資本密集的投資, 而投資者自然是在商言商的參與市場競爭. 這個部份對於醫療服務體系的建構的影響較小, 暫且先放在旁邊. -- 人生而孤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4.82.192.58 ※ 編輯: Duarte 來自: 144.82.192.58 (05/03 09:33)

05/03 12:37, , 1F
什麼是公平??
05/03 12:37, 1F

05/03 12:37, , 2F
醫療法也沒限制醫院不能營利.社團法人醫院就可以營利了
05/03 12:37, 2F

05/03 23:08, , 3F
推~
05/03 23:08, 3F
文章代碼(AID): #16EJibGE (med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