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守竅(續)

看板meditation作者 (kiloH)時間12年前 (2011/12/02 12:18), 編輯推噓1(1019)
留言20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前一篇講的好像都是守竅怎樣怎樣不好,叫人家不要守竅的感覺,這次講講守竅的 好處跟方法。 守竅守得對的話,相對來講是容易上手的,雜念很容易就消失,而且身體上有感覺 ,時時都能感到自己有進步。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樣的反餽作用相當重要,因為靜坐 要有成效需要長時間的累積,是一生的功課,如果沒有感覺、看不到成果,又要每 天花上半小時以上做靜坐,那他時間一定很多。不愁吃穿的好命人才能有這個閒 功夫;小弟是俗人,要煩惱的事太多,覺得還是守竅比較適合我,雜念消得快,感 覺得到進步。 前面說的放鬆法有一點成果之後,丹田的氣感出來了,可以嘗試意守下丹田。這個 階段只能守下丹田,因為丹田的氣感是自然歸聚的,位置上比較準確。前人所說的 「臍下三寸、入內一寸半」「臍後一寸三」等等其實作不得準,試想一個身高200公 分的跟身高150的丹田都是臍下三寸嗎?200公斤的胖子跟50公斤的瘦子丹田都是入 內一寸三嗎?在沒有氣感的時候丹田位置其實都是兩眼一摸黑,抓瞎。還是等丹田 位置自然出現再用意念。 用意過輕時雜念多,過重時身體會出問題,上一篇已經說過。要「似守非守」,也 就是輕到剛剛好不生雜念的程度;用意重了該處會有一點點緊繃感,就要再放輕。 因為守竅會有氣聚丹田的效果,結束時切記要收功,以免逆流;經脈仍然沒通,所 以各種收功方式都是有效的,我在這個階段時是存想丹田中有個漩渦,把氣徹底聚 攏,下坐後它就不會再亂竄。 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會有氣通三關的現象,也是版上大多數人說的「氣機發動」。 因為丹田氣太滿了,再也裝不下之後,督脈的尾閭關會衝開,多接一截督脈來容納 真氣;再練,又滿,通夾脊;再練,通玉枕。再加舌頂上顎,任督就通了。 任督通了,切勿沾沾自喜到處宣揚,會被當成騙子、瘋子,取笑一輩子,小弟有切 身之痛。何況這在打坐的進程中也不是什麼大成就,不論何種功法,氣機發動後某 種程度上經脈都是通的,只是他通的部位可能不同。 從開始通脈時就要小心意念,因為阻塞感很強,很容易就把注意力放到那上面, 切記要一樣意守丹田,似守非守,以免偏差。即使通脈了,小心注意力被氣的走動 拉走。 通脈之後守竅純粹只是為消除雜念、靜心為目的,就要轉向性功的修練了,不要再 去想氣的問題了。且通脈後收功要以自然歸竅、意念歸竅為佳,不要想收功能把 氣聚於一處,它到處都是路可以走,又怎麼關得住。 小弟之前兩、三年就是以為練氣很好,注意力被氣動拉走,不注重性功,結果就是每 過一陣子就砍掉重練,因為定力不足,慾念生發(尤其性慾)的關係。 雖然現在轉向性功,練止觀法,但是覺得到後來殊途同歸,因為在打坐消止意念時隱 隱可以感到念頭生滅「之處」,它真的是有個地方,並非形而上存在的,你可以把它 叫「大腦皮質」、「識海」都可以,將意念在它的範圍微微攏住,雜念就自然而然 消失了。不過前提是你先感覺到它了,再用意念去守。就像前面講的,不知道位置 ,千萬不要不怕死亂試。 不見得要守竅,只是守竅可以在初期作為速成法門,到最後都是一樣的。性、命雙修, 不可偏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124.50 ※ 編輯: kilohong 來自: 210.69.124.50 (12/02 12:49)

12/02 12:55, , 1F
一、不能永遠守同一個竅。(除非沒有常常在靜坐。)守竅的
12/02 12:55, 1F

12/02 12:55, , 2F
竅也得視個人狀況來選擇才比較好。
12/02 12:55, 2F

12/02 12:56, , 3F
二、守竅有一些要訣,不妨多看看一些名家寫的東西。
12/02 12:56, 3F

12/02 13:08, , 4F
小弟只是以個人經驗提出一個不容易出錯的方式而已,至於
12/02 13:08, 4F

12/02 13:10, , 5F
多看書…請開一些書單來吧,我這方面的書是看得不夠。
12/02 13:10, 5F

12/02 13:18, , 6F
精華區沒看到這方面的東西啊
12/02 13:18, 6F
※ 編輯: kilohong 來自: 210.69.124.50 (12/02 13:22) 以前有看一些書,講守中丹田、上丹田,最大的難點在於抓不準他所說的位置,每個人 所說的上丹田位置都不大相同,要信哪一個?這個人也是名家,那一個也是名家,偏偏 兩個講得又不太一樣。用尺寸就已經很難丈量出來,何況這位置還是3D立體的定位。難 就難在這。當功力到了,自然可以感覺到其他的竅,再去嘗試別的竅。我在練習止觀的 時候所感到的「念頭生滅處」是不是上丹田因為書看得少我不知道,但這樣守的好處是 實實在在的,也沒有出現什麼害處。 ※ 編輯: kilohong 來自: 210.69.124.50 (12/02 13:52)

12/02 13:50, , 7F
很多功法是過渡性質的,練到某種程度,可能得捨棄不用,這
12/02 13:50, 7F

12/02 13:51, , 8F
樣子可能會比較好。
12/02 13:51, 8F

12/02 13:52, , 9F
注意力集中在身外一點或一物比較沒弊端,相對也較無氣感。
12/02 13:52, 9F

12/02 13:59, , 10F
精華區已有收錄入門書藉,請至 2.打坐入門
12/02 13:59, 10F

12/02 21:35, , 11F
推~~~
12/02 21:35, 11F

12/02 22:42, , 12F
守竅可固定 尤其是玄關 膻中 丹田任一固定
12/02 22:42, 12F

12/02 22:43, , 13F
整篇看來下 實作性實用性皆有 沒有問題
12/02 22:43, 13F
※ 編輯: kilohong 來自: 125.225.160.177 (12/03 03:01)

12/03 17:50, , 14F
純守的意義不大,效益有限
12/03 17:50, 14F

12/03 17:51, , 15F
人體是 臟腑 > 百脈
12/03 17:51, 15F

12/03 17:53, , 16F
臟腑沒先滿足,氣脈只是空談
12/03 17:53, 16F

12/03 18:48, , 17F
氣先入臟腑再入百脈是正確的,這是自然定律,非人力可逆
12/03 18:48, 17F

12/03 18:50, , 18F
所以當氣滿氣脈,當然能推論出來:臟腑老早就滿足了。
12/03 18:50, 18F

12/03 18:56, , 19F
氣機發動後病痛會明顯變少,這沒什麼可爭的。
12/03 18:56, 19F
就算以現代科技3D繪圖,甚至3D眼鏡來描述定位,自己在練習的時候抓的位置真的就等同 你以為的那個位置嗎?意識的作用是有誤差的,有時伸手去抓東西,以為要抓到了,結果 抓空,差了零點幾公分,這都是常發生的事,即使人家表達無誤,還是有落差存在的。我 是不敢這樣試。 ※ 編輯: kilohong 來自: 125.225.164.48 (12/03 19:21)

12/03 21:17, , 20F
可以用器官或身體特徵去交叉比對位置 些許誤差並不會影響
12/03 21:17, 20F
以前我當然也是嘗試過的,但在原本沒有感覺的狀況下去守中丹田、上丹田,每次都是 身體出狀況,失敗收場。現在檢討起來,應該是用意過重而不自知。也許我就是與那 樣的方法無緣吧。 ※ 編輯: kilohong 來自: 125.225.161.54 (12/04 00:38) 純以靜心止念為目的的話,不固定方法比較好,方法有很多,因時而制宜比較好。目前 我採用守竅也是時靈時不靈,換成觀息法有時就止念了,有時則是斷念法好用,每次狀 況不同。 現在不練氣之後,打坐目的不同了,方法的運用就差很多。 ※ 編輯: kilohong 來自: 210.69.124.50 (12/07 01:26)
文章代碼(AID): #1Es560pz (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