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作品] Aura [D500]

看板nmsmusic作者 (鳳梨〃)時間4年前 (2019/09/12 02:26), 4年前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7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因為是拍攝獨立樂團的作品所以偷偷發來nmsmusic… 媽我得獎了!!! https://i.imgur.com/iHy1JQN.jpg
我得了2019 IPA(國際攝影大獎)非職業組演唱會類別的榮譽賞/優選!Honorable Mention,我來翻譯的話大概是… 「欸欸這個人雖然沒前三但看一下不用錢啦,看一下啦」http://www.photoawards.com/winner/zoom.php?eid=8-176932-19 懷著感激之情,在相機板發了作品文。 比起技巧解說,更像是這兩年來,在台下觀眾和官方攝影間身分轉換的心路歷程。 一如我能做的是提早四個小時坐在legacy門口一樣,我能分享的,是我自己走過的空間感 覺比較、以及心態落差的調適。 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謝謝我此生至今看過拍過的所有精彩表演! ※ [本文轉錄自 DSLR 看板 #1TUJaAsy ] 作者: pineapple824 (鳳梨〃) 看板: DSLR 標題: [作品] Aura [D500] 時間: Thu Sep 12 02:12:15 2019 ============= 技巧文解說區 ============= 教學照片:https://i.imgur.com/6tEsW9G.jpg
https://i.imgur.com/xFwnkRP.jpg
https://i.imgur.com/wstTkOn.jpg
拍攝時間:2017 拍攝地點:前兩張為The Wall Live House,第三張為Legacy Taipei 使用相機:Nikon D500 使用鏡頭:Nikkor 105mm F2.5 (manual,阿富汗少女鏡) EXIF資訊:曝光秒數 1/200 光圈 F5.6 焦距 105mm(作用於Nikon APSC換算焦段為157.5mm) ISO速度 640 出圖軟體 Lightroom 閃燈擊發 No 技巧解說及心得分享: 接觸獨立音樂之後,越來越常跑大大小小的livehouse。 我的目光,也從表演者身上,慢慢地落到護城河內,掛著工作證跑來跑去的攝影師。 可是,還沒有樂團找我當官方攝影師。 可是,我不想放棄。 我好渴望可以像他們一樣,穿梭於台上台下,只為了捕捉最好的畫面。 後來,等我接到官方攝影之後,才發現戴上工作證,上了台自由了,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而這時我才明白- 那些我在台下拍的照片,並沒有比較差。 這篇說明,獻給和我一樣,還不得其門而入,但又不想認輸的人。 時間: 官方攝影通常會在彩排就開始拍攝,也因此在這中間的空檔,也可以捕捉有趣的花絮。 https://www.instagram.com/p/Bzso1CyHecK/ 2019,緩緩,Legacy Taipei 如果沒有辦法當官方攝影,那,最早到卡第一排,不被前面觀眾擋著總可以吧? 於是我,抱著這樣的簡單想法,買了一張好摺凳,演出前提早四小時到場,坐在入場隊伍 的最前面。 (視情況可以略晚,如果是小一點的場地或大團誕生,一般來說兩小時前到場都還行。 這招對於照序號入場的表演無效,但這種演唱會通常也禁止攝影就是了。) 我通常會是第一排第一個。 這是我覺得我可以做到的第一件事。 (一個例外是2018年的草東Legacy專場。 https://www.instagram.com/p/BnRSoMkn3gF/ 跟別人去的時候我不會特別想卡位,就最後入場,拿80-200mm打過去也挺有趣。) 空間: 官方攝影的作業模式是,在知道你需要(想要)哪些畫面之後,你必須知道你要跑到哪個 定點去執行拍攝。有可能是台上捕捉樂手、有可能是護城河往吶喊的觀眾拍、也有可能是 人群最後方記下整個演出的參與者。 要練到完美執行這一切,需要精準的計算和判斷力,跟足以支撐你的體力和爆發力。 但身為觀眾,你的站位,就決定了大部分的畫面。 剩下的,你只能透過焦段選擇,跟拍攝的主角來改變。 一開始經驗還沒那麼多,我站在主唱麥克風的前面,微左或微右,怕立麥遮臉。 https://www.instagram.com/p/BnLpMZYni0e/ 2017,脫拉庫,Legacy Taipei https://www.instagram.com/p/BnLMaTfHWq8/ 2018,佛跳牆,Legacy Taipei 後來我發現,雖然正前方可以拍到大部分的畫面跟樂手,但張力總是少了一點。 我開始慢慢往側邊移動,為的是將光也拍進去,只留下逆光與局部輪廓,營造出脫離文本 的戲劇性和張力。 而讓我發現這件事的,就是本篇前兩張在The Wall Live House拍的照片。 我接上阿富汗少女鏡,一瞬間,原先一目瞭然的舞台,變得如電影般遲滯而詩意永恆。 色光照亮了樂手的輪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靈光,而剩下的瑣碎雜沓,沒入黑暗之中。 在舞台上,燃燒的只剩純粹。 這是我,一直在追尋的畫面。 我找到了。 而要達到這樣的畫面,也需要一些客觀條件的協助。 我現在會在我的攝影紀錄,標註展演空間的大小或是特性。 除了燈光的高度之外,舞台本身的大小也至關重要。 小型場地,如Revolver,想要拍攝這種畫面,可能會難一點,樂手和器材間距離不夠遠, 可能比較難拍出乾淨的照片。 The Wall雖然不若Legacy那麼大,但觀眾和舞台的距離及高度適中、加上台上除了縱深足 夠,可以分離前後排樂手之外,寬幅也是夠的。從我的位置拍攝離我較遠的樂手,反而剛 剛好。 https://i.imgur.com/6tEsW9G.jpg
2017,先知瑪莉,The Wall https://i.imgur.com/xFwnkRP.jpg
2017,一種心情,The Wall Legacy則因為舞台比較高,在正前方會稍微再仰點,所以我直接拍主唱與上方的燈光。 https://i.imgur.com/wstTkOn.jpg
2017,老王樂隊,The Wall 湊滿七顆龍珠…不是,湊滿三個顏色後,就這樣完成了Aura系列。 結論,身為想拍出好照片(而且被允許)的觀眾,你想要的畫面、站位、空間大小、表演 者,以及,舞台上的光,這些加總起來的排列組合,真的非常有趣呢。 後期的話,因為我比較喜歡Matte感,所以我曲線習慣拉平左下角。 =========== 成品分享區 =========== 作品連結:http://www.photoawards.com/winner/zoom.php?eid=8-176932-19 作品說明: 這一兩年來,有很多時間我都在調適,無法進入護城河的憤怒與失落。 一直到今年,終於拿到攝影證之後我才明白,最好的作品並不取決於一張紙,而是你所灌 注的熱情。 作為官方攝影,我還有很多要學習。 可是,比起這個,再沒有比,終於想起身為觀眾時我的付出,更重要的事情。 謝謝IPA,在我逐漸脫離迷霧時,用我最好的作品,又提醒了我一次。 投射在鏡頭以至感光元件的純粹,被具現了、被看見了、被肯定了,我很感謝。 然後我,站起來,磕磕絆絆地,繼續逐光而馳。 https://i.imgur.com/iHy1JQN.jpg
IPA 2019 Honorable Mention, event, concert: “Aura” by Koukos Yang 2019年度IPA國際攝影大獎非職業組演唱會類別榮譽賞/優選:楊媜媞,「逐光而馳」 -- 投射者。 https://www.facebook.com/koukosyang/ https://www.instagram.com/koukosya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116.1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68225546.A.DBC.html ※ 編輯: pineapple824 (118.165.116.195 臺灣), 09/12/2019 02:15:21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pineapple824 (118.165.116.195 臺灣), 09/12/2019 02:26:16 ※ 編輯: pineapple824 (118.165.116.195 臺灣), 09/12/2019 02:32:38

09/12 03:33, 4年前 , 1F
讚讚!
09/12 03:33, 1F

09/12 10:52, 4年前 , 2F
是不是發錯版XD(誤) 推推團攝 很辛苦
09/12 10:52, 2F

09/12 19:52, 4年前 , 3F
推推
09/12 19:52, 3F

09/13 15:42, 4年前 , 4F
推!!! 希望有一天能進步得跟你一樣
09/13 15:42, 4F

09/13 18:50, 4年前 , 5F
推!!!照片好棒 三張不同顏色的光並列看起來超美
09/13 18:50, 5F

09/20 21:57, 4年前 , 6F
恭喜 大大大推啊~~
09/20 21:57, 6F

09/21 07:09, 4年前 , 7F
色調很優
09/21 07:09, 7F
文章代碼(AID): #1TUJn9B7 (nms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