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籍問題的客觀評述

看板politics作者 (林小草失戀重病中)時間20年前 (2004/01/21 06: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閩客間的問題,有空我再寫一篇,今天臺灣比較嚴重的是外省和閩南籍的衝 突,我想從歷史的角度去評述它的形成原因和必要性。   若以中日戰爭結束為界,爾後來臺的定義為外省人,在之前的日人統治期, 臺灣的族群版圖大致穩定,就是以福佬文化為主的閩南人及泛稱客家文化的客家 人。   日本宣佈投降的第一時間,當時閩客為主的臺灣人並沒有獨立建國的觀念, 又因為地緣關係及歷史慣性,蔣介石政權派陳儀帶一批外省官兵進入臺灣,這算 外省人的第一次有規模的移入。接下來這群少數的外省人對當時的閩客族群因語 言問題及佔領者的心態,再加之官僚體系的腐敗,造成二二八事件,這時陳儀要 求蔣介石派軍隊協助鎮壓不滿的閩客族群,蔣介石派遣為數不少的軍隊,這是外 省人的第二次移入,這兩次的移入都是以官兵為主,人數也只有數萬之譜,但卻 種下了閩客族群對外來族群的疑慮。   第三次移入是蔣介石在大陸的全面挫敗,他用海空運,帶了近百萬外省人抵 臺,其中除了部份中上級將官及幸運士兵有帶家眷,其餘大多都是單身從軍青年 ,這是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外省人的移入,亦是最有規模的一次。   當時蔣介石設立了專門的區域安置這些在語言文化上和閩客族群差異極大的 外省人,從北到南皆有,就是今日泛稱之眷區,眷區的形成是有必要的,一為蔣 介石仍不放棄其個人反攻大陸的夢想,因此將士兵統一管理,無論是在動員上, 訓練移防及資源投注上都較有效率,那時蔣介石因語言文化問題,並不敢徵召太 量閩客子弟從軍,因此軍隊主體是以外省人為主幹,他把閩客族群看作資源的提 供者來供養這些軍隊及其少數家眷。   爾後發生的白色恐怖及清鄉則是蔣介石政權對在大陸挫敗的刻板投影,為鞏 固政權而其本人認為不得不為的手段,事後證實被迫害者真正為左傾思想僅十之 一二。   眷區的形成是蔣介石僅將臺灣當作反攻跳板最具體的實現及佐證,否則應該 將所帶的人打散入當時人數在六七百萬之譜的閩客族群,若是如此,則外省人會 因通婚及生活接觸而在五十年後的今天達到族群融合,但就統治階級而言,他們 不願如此,私人方面是因少數外省權貴和閩客族群的差異更大,因此他們把所有 的外省人拉來一起作陪,大環境而言,為了備戰及管理的理由,軍區及眷區的形 成仍有合理性。   若眷區不形成,而把軍隊打散入閩客族群構成的主體基層社會,一旦大多數 官兵結婚生子,則對兵士的訓練及戰鬥意它有極大影響,甚至今天出現的結果就 是臺灣被共產黨統治,而造成更深的壓迫,這或許是筆者個人臆測,但也是趨勢 論之度。   眷區幾乎將所有的外省人和閩客族群切割開來,只有少數的外省人倖免,但 如前所評述,它是當時時空環境必然之產物,無論對統治階級的私,或考慮共產 黨威脅這方面,因此族群隔閡只能說是臺灣因地緣及歷史宿命而必走的一步,在 這方面蔣介石只是順著情勢走,但伴隨的其也形式壓迫則是其個人私慾的彰顯, 它的形成也伴隨著臺灣逃過共產黨的統治,接著又遇到好的時機創造了民主的先 聲。   我想閩客和外省人的隔閡就是從蔣介石那一刀切下開始,但那一刀從上述分 析是必要的,只是力道和方向都可再斟酌,今天說族群問題誰挑起已不是重點, 因為從那刻起就一定存在,又伴隨著閩客對過往迫害的陰影及外省人因少數而警 戒的自然反應,使裂痕不斷加劇,大多數外省人錯過了第一時間的融合來撫平舊 傷,爾後就只能選擇在越來越深的竹蘺芭偏執,而大多數的閩客也因少數外省權 貴的私心迫害而將情緒放大投射到所有外省人身上,但就少數的外省統治階級, 這也是必需的存亡之道。   所幸的是偏執的老一輩,無論是外省人或閩客族群都逐漸凋零,外省人逐漸 走出竹蘺芭,族群融合晚了五十年來做,但相信只要方向對,這個問題會慢慢消 弭,有一天那一道裂縫只會成為歷史的古蹟。                                南方小草  -- <小草的愛戀 > 就妳可以享受無動於衷 然後    我好怕 回憶在砂堆在時光的漏斗中消逝    遙遠為矜持助燃 壓力把關心架空    我看著摸著擁有著是片無助    以後的每個夜晚 請給我多幾場夢    讓我記不得素顏 也還能捕捉感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02.204
文章代碼(AID): #103Qk_Oy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