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父母陪伴自殺未遂子女之研究(雷)消失

看板prozac作者時間7年前 (2016/10/14 22:05), 7年前編輯推噓11(11056)
留言67則, 1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版友們的想法與建議研究者已收到,回應如文末== 版友們大家好,不好意思打擾了~ 幫代PO文徵求受訪者,若有好奇、有疑問都請直接寄信給原研究者 研究訪談內容牽涉身分辨識均保密處理 若訪談過程有需要資源介入協助,研究者也會提供相關資訊給您~ --------------------------《研究邀請函》------------------------------------ 您好~ 我是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的研究生黃伊伶,目前在羅家玲教授的指導下,進行學術研究 ,誠摯邀請符合條件的親子參與研究或協助將此訊息轉發。 自殺事件讓自殺者與身旁家屬都走在一條最艱辛的路上,特別是子女自殺對父母而言是最 痛心的經驗,父母從覺知子女自殺的那一刻,即展開一場內外在的混亂與壓力,故本研究 想透過親子的觀點,了解父母陪伴自殺未遂子女的互動經驗,相關簡要說明如下:(更詳盡 之說明請直接與研究者聯繫詢問) ■研究主題 許多人一生都曾有過自殺的念頭,特別是子女自殺對父母而言是最痛心的經驗,父母 從覺知子女自殺的那一刻,即陷入一場內在混亂的風暴中,同時又得扮演照顧者的角色, 一場內外在的混亂與壓力於是展開,自殺事件對於親子雙方都是走在一條最艱辛的路上, 因此,在子女自殺未遂事件中,父母陪伴子女的歷程正是本研究的焦點。 ■研究參與對象 承上述研究主題,研究者希望邀請成對之親子,並同時滿足下列條件者參與: ‧子女:家中子女在15-25歲期間曾自殺未遂 ‧父母:自殺事件中,父母扮演陪伴、照顧的角色 ‧本研究必須是成對親子共同參與,可以是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均可。 ■研究助益 藉由重述這段生命中特殊的經歷,以及分享親子於這段期間的互動,有機會了解到彼 此的看法與感受,您可能會對於關係有新的理解,並照見這段特殊的經歷對您個人的意義 。 ■研究參與方式 本研究將邀請親子參與訪談,透過不同的觀點得到豐富的理解,相關說明如下: ‧訪談: 親子將進行個別訪談,分別接受1-2次,每次進行時間約1-2小時(次數與時間 視個別情況不等),訪談進行的地點將以您可以安心、自在談話且不受干擾的 場所為主。 ※註:過程中如果有特殊考量,在與研究者討論後,您有權利隨時退出研究。 ‧資料檢核:為確保資料符合您訪談時想表達之內涵,屆時希望能協助查核相關內容。 ‧資源連結:訪談中會探索自殺事件中相關之經驗,當陳述到負向經驗時,有可能會 勾起一些不好的回憶或不太舒服的感受,屆時若須諮商資源,研究者可 提供相關資源列表。 ■資料保密與發表 ‧錄音:為完整紀錄您所分享的資訊,以利後續的資料分析,訪談過程將進行錄音。 ‧資料處理:您在研究中提供的資料,只有論文相關人員能接觸,並受到妥善保存,待 研究結束相關錄音及資料將予以銷毀。在論文發表及呈現上,涉及個資的 部分將以變造的方式處理,使讀者無法辨認出您的身分。 若您符合上述的條件,且同意本研究之進行方式,誠摯的邀請您的參與,您的分享無 論在實務界或學術界都是項特殊意義的貢獻。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與研究者聯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研究生 黃伊伶 敬邀 電子信箱: lin066063@gmail.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107.19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ozac/M.1476453957.A.A65.html ※ 編輯: Jinne (120.107.193.3), 10/14/2016 22:46:42

10/14 22:35, , 1F
10/14 22:35, 1F

10/14 22:42, , 2F
不知道為什麼那句"快快報名"讓我有點反感...這又不是
10/14 22:42, 2F

10/14 22:43, , 3F
什麼值得慶祝的活動...
10/14 22:43, 3F

10/14 23:06, , 4F
哈哈 參加有什麼好處嗎?研究者來台北嗎?
10/14 23:06, 4F

10/14 23:23, , 5F
哈,多人團報有優惠嗎?
10/14 23:23, 5F

10/14 23:32, , 6F
真好笑 免費去挖掘收集他人的痛苦事件…叫研究?膚淺@@…
10/14 23:32, 6F

10/14 23:32, , 7F
…未來的心理師?
10/14 23:32, 7F

10/14 23:43, , 8F
嗯...樓上不要這樣講。訪談對於研究來說本來就很重要
10/14 23:43, 8F

10/14 23:43, , 9F
不過原PO轉貼文的時候語氣太輕浮了,這個版人心很敏感
10/14 23:43, 9F

10/14 23:45, , 10F
每個心理師跟輔導員都會歷經這種過程,我們能給予的就是幫
10/14 23:45, 10F

10/14 23:46, , 11F
他們成為獨當一面且真正關心病友的專業,倒是不用想太多;
10/14 23:46, 11F

10/14 23:47, , 12F
不過代PO那句「快快來報名」的確算是失言了,無心之過吧?
10/14 23:47, 12F

10/14 23:48, , 13F
驚嘆號最好也拿掉
10/14 23:48, 13F

10/14 23:49, , 14F
?唉~想著自己的研究,想著如何營造行銷氣氛增加人數,
10/14 23:49, 14F

10/14 23:49, , 15F
卻缺少基本的同理心,您的文案撰稿...更讓人卻步與您
10/14 23:49, 15F

10/14 23:50, , 16F
訪談...
10/14 23:50, 16F

10/14 23:51, , 17F
哈哈,代PO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跟訪談研究員無關啦XD
10/14 23:51, 17F

10/14 23:52, , 18F
阿~誤會那不是研究生的口氣了,但對該活動影響不好了
10/14 23:52, 18F

10/14 23:52, , 19F
10/14 23:52, 19F

10/14 23:54, , 20F
若挖掘到 創傷 引發無可收拾的反應或板機效應这位研究生
10/14 23:54, 20F

10/14 23:54, , 21F
能負責嗎?自殺未遂有太多太多複雜的心理問題…算了,不
10/14 23:54, 21F

10/14 23:54, , 22F
說了。
10/14 23:54, 22F

10/15 00:00, , 23F
有可能會勾起一些不好的回憶或不太舒服的感受,屆時若
10/15 00:00, 23F

10/15 00:00, , 24F
須諮商資源,研究者可提供相關資源列表。抱歉 ,不是
10/15 00:00, 24F

10/15 00:00, , 25F
要批你;但顯然您未能替您的研究承擔風險,希望欲參加
10/15 00:00, 25F

10/15 00:00, , 26F
的版友能自身評估
10/15 00:00, 26F

10/15 00:27, , 27F
給這位研究生一個方向:去和有這方面臨床實務經驗的心理師
10/15 00:27, 27F

10/15 00:27, , 28F
或醫師合作,轉介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比較穩定或已準備好再
10/15 00:27, 28F

10/15 00:27, , 29F
次陳述的個案。一個真正的研究計劃沒這麼草率的,如果您只
10/15 00:27, 29F

10/15 00:27, , 30F
是想收集訪談内容,整理,寫篇論文,畢業…那就算了。這
10/15 00:27, 30F

10/15 00:27, , 31F
不叫研究…把sample說得像保險套似的,用完即丢啊~
10/15 00:27, 31F

10/15 00:39, , 32F
快快來報名...XD
10/15 00:39, 32F

10/15 00:53, , 33F
我覺得受訪者範圍這麼小又要挖掘這麼多東西應該要付費耶
10/15 00:53, 33F

10/15 00:54, , 34F
這樣真的會有人想參加?文案寫得跟親子同樂活動一樣XD
10/15 00:54, 34F

10/15 01:01, , 35F
像…玫瑰瞳鈴眼@@
10/15 01:01, 35F

10/15 03:15, , 36F
所以只有教授指導沒有醫師指導? 彰師大沒有附設醫院
10/15 03:15, 36F

10/15 03:15, , 37F
中國醫藥體系彰師大應該拿不到合作 亞洲大學的也是
10/15 03:15, 37F

10/15 03:16, , 38F
就我對中部醫療體系的推斷 至少也考慮和彰基門診合作吧
10/15 03:16, 38F

10/15 03:17, , 39F
這邊都是病患本人....沒有和醫院合作的話如同其他板友講的
10/15 03:17, 39F

10/15 03:18, , 40F
若病情變嚴重 從文中看來除了退出似乎沒有其他替代方案處理
10/15 03:18, 40F

10/15 03:18, , 41F
建議你們直接致電各精神疾病相關協會 陪伴者多數在那些地方
10/15 03:18, 41F

10/15 03:19, , 42F
如果有稍微爬一下本板的文章 就會知道和家人的衝突非常嚴重
10/15 03:19, 42F

10/15 03:20, , 43F
幾乎不可能會有板友願意還把這種事跟父母叫父母一起去
10/15 03:20, 43F

10/15 03:20, , 44F
多少父母都是盡量裝作孩子根本沒有生病才有辦法過日常生活
10/15 03:20, 44F

10/15 03:21, , 45F
你這研究要求親子都要參加 呃 只能祝你好運了
10/15 03:21, 45F

10/15 03:23, , 46F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 同時也是本板歷經十多年處理自殺案例的經
10/15 03:23, 46F

10/15 03:23, , 47F
驗 自殺未遂者 再次甚至數次自殺的機率高到爆表 而且成功率
10/15 03:23, 47F

10/15 03:24, , 48F
也經常隨著嘗試的次數而直線攀升 你只要回答一個問題
10/15 03:24, 48F

10/15 03:24, , 49F
受訪者若是因訪談挖掘到過去的創傷 再次自殺你要怎麼辦?
10/15 03:24, 49F

10/15 03:26, , 50F
這是個人會真的死掉只能在殯儀館再次見面的問題 不是研究的
10/15 03:26, 50F

10/15 03:26, , 51F
一個個案或是一個家庭 這下去直接就可能是一條人命
10/15 03:26, 51F

10/15 06:34, , 52F
"提供相關資源列表" 這我也會 台灣研究的草率程度真是
10/15 06:34, 52F

10/15 06:35, , 53F
令人驚異。
10/15 06:35, 53F

10/15 06:36, , 54F
連基本醫療資源的合作都沒有跑來做這種研究 不知道是太
10/15 06:36, 54F

10/15 06:37, , 55F
不把心理專業當一回事 還是太不把人命/人的痛苦當一回事
10/15 06:37, 55F
※ 編輯: Jinne (120.107.188.27), 10/15/2016 08:19:24

10/15 09:01, , 56F
各位版友真的很抱歉,我沒料想到我的文字引起您們有不舒服
10/15 09:01, 56F

10/15 09:02, , 57F
的感受,已做修改。由於之前曾聽過有適應困擾
10/15 09:02, 57F

10/15 09:03, , 58F
的朋友說過他在接受研究訪談後,對自己的
10/15 09:03, 58F

10/15 09:04, , 59F
生命經驗、生活有了不同的正向理解(當然每個人的情況
10/15 09:04, 59F

10/15 09:05, , 60F
、程度不同)有了不同的正向理解,就樂觀地以為會對受訪者
10/15 09:05, 60F

10/15 09:08, , 61F
有幫忙。思考不周全是我的問題,感謝提醒。
10/15 09:08, 61F

10/15 09:10, , 62F
可以理解你為什麼會這麼寫。其實原研究者的問題比較大
10/15 09:10, 62F

10/15 09:15, , 63F
推樓上。
10/15 09:15, 63F

10/15 10:26, , 64F
諮商所又不是臨心所,怎麼可能有合作的醫院……
10/15 10:26, 64F
==在接收到版友們的聲音與建議後,研究者請我轉達以下回應== 謝謝版友們提出真實的聲音與擔心,提醒思考不周之處。 為顧及參與者參與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影響,當有參與者看到資訊並有意願加入,會先了解參 與者的基本資訊,並會同教授討論後,提出訪談邀請,最後由參與者決定是否進入正式訪談 研究不為挖他人之苦,而是希望從親子的關係與相處,了解當中有效陪伴方式與過程中的挑 戰,希望未來相關專業可以更了解他們的需要。 感謝版友提出的想法,原文與回應如有不盡之處,還請見諒! ※ 編輯: Jinne (120.107.188.27), 10/15/2016 14:15:10

10/16 02:53, , 65F
要求親子共同這難度也太高
10/16 02:53, 65F

10/19 01:20, , 66F
這個連從認識的人滾雪球都很難找到受訪者吧....
10/19 01:20, 66F

10/19 01:22, , 67F
研究生能提供給個案的資源太少,做相關文本研究比較快..
10/19 01:22, 67F
文章代碼(AID): #1O0EP5fb (proz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