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可] 羅馬、琉球與台灣,歷史的遺跡與線索(上)消失

看板talk作者時間10年前 (2014/11/06 11:0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羅馬、琉球與台灣,歷史的遺跡與線索 才不過幾個月以前的事。去了人生第一趟的歐洲。踏在羅馬帝國最核心的 聖道 (Via Sacra) 上,感受「古羅馬」的氣息。 再不久以前的幾個月,則去了一趟琉球 (日本沖繩),踏在重建後的、琉球 王國首里城,也發現「龍樋」,據說是 1523年自當時的中國傳到琉球的。 這2個地方給我最大的震撼之處,在於它的歷史性。文化最迷人的地方,在 於從蛛絲馬跡中了解古人的思維與生活方式。以龍樋為例,它是491年以前、 接近500年前的珍貴古物。這些古物,就直接與建築融合在一起,與鹿港小 鎮的半邊井一樣,屬於古代的水利(或用水)設施。 講到水,鹿港小鎮的半邊井外,印象最深就是「臺北水源地唧筒室」(1908)。 「臺北水源地唧筒室」在 1908年完成、1909年之間啟用,並開始供應臺北 地區的用水,是在106年以前,那時溥儀才剛繼位,中華民國甚至都還沒成立。 臺灣、臺北就已經擁有了先進的自來水系統。而且,「臺北水源地唧筒室」 的柱子是愛奧尼克柱式 (Ionic Order) 的設計,因此特別優美,這種柱式 與等等要講的羅馬競技場的結構有關,因此必須要先提一下。 關於羅馬競技場,確實是世界很重要的歷史建築。當我第1眼看到羅馬競技場 的時候,我驚嘆這種「3大柱式」融合唯一的建築實在是非常罕見。羅馬競 技場第1層是多利克式 (Doric Order)、第2層愛奧尼克式 (Ionic Order)、 第3層柯林斯式 (Corinthian Order)。竟把三大柱式融合在一個建築裡, 並發揮到極致。 最近在臺北市與新北散步。我在萬華康定路上看到混合柱式 (Composite Order) 的民房。在三峽老街看到“臺灣版本的”各種藻飾。這些藻飾使 臺灣建築看起來更加豐富,而本身樣是藝術品。如此,我將這種柱式稱為 「臺灣柱式/藻飾」(Taiwanan Order)。 偷可到這裏,我還是要說當我知道西方世界的文化,透過柱式的表達,能 有這麼多深刻意涵時,我開始檢視自己的文化深刻的意涵是什麼?2013年, 某次偶然的發現「五行馬背」。這種「馬背」概念普遍存於臺灣的老屋中, 而自2013年開始,我便一直在臺灣尋找不同「馬背」形式的老屋: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3/kobe221/horse.htm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8.51.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alk/M.1415243215.A.FD2.html
文章代碼(AID): #1KMkNF_I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