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大願法師開示 - 關於「梵我一如」已刪文

看板Buddha作者 (荒謬人生)時間9年前 (2014/11/28 10:07), 編輯推噓0(0013)
留言1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23 (看更多)
尊者阿姜曼傳 第三章第三節:至高的讚嘆 http://www.charity.idv.tw/r/r17.htm 在阿姜曼證得解脫之後的幾個夜晚,過去諸佛在阿羅漢弟子們的陪同下,前來讚揚他的解 脫。某晚,某一位佛陀帶領數十萬的阿羅漢弟子來看他;隔晚,又一個佛陀帶領近百萬的 阿羅漢弟子前來。 每晚有不同的佛陀,帶著不同數量的阿羅漢弟子們來讚揚他。阿姜曼說:隨著每位佛陀所 累積功德善業的不同而有不同數量的阿羅漢弟子跟隨,每位佛陀的功德善業在量上會有些 差異。而陪同前來的阿羅漢弟子,在數量上也不是那位佛陀全部弟子的總量。弟子的數量 僅表示每位佛陀所累積的善德的相對程度。 在這些陪同前來的阿羅漢弟子中,有許多是年輕的沙彌。(英譯版註:受戒為比丘需20歲 以上,低於20歲的男孩可為沙彌,剃髮、著黃袍、守十戒。沙彌最低的年紀經典並無紀錄 ,傳統上是以佛陀之子,羅睺羅在7歲受沙彌戒時的年齡做為標準)阿姜曼對此抱持著懷疑 態度,所以他深思了這件事。他瞭解到「阿羅漢」並不專指比丘,內心完全純淨的沙彌也 可以是一位阿羅漢弟子。所以他們的存在也完全沒有在這議題上造成困惑。 (英譯版註: 提及涅槃的世俗觀念時,人們可盡量將涅槃的存在無任何前提的概念放在腦中,譬如當你 認為已無餘涅槃的佛陀與阿羅漢弟子不可能再出現在這世間,你已把前提置在無前提的涅 槃之上。 大部分前來讚揚阿姜曼的佛陀們會如此對他說:「我,如來,察覺到你已逃離那無窮無盡 的苦難所帶來的傷害,而那些苦難是你以前仍待在生死輪迴的監牢中所必須承受的。因此 我前來表達我的讚揚。這是一所巨大、堅不可摧的監獄。它充滿著能奴役那些不警惕者的 勾人誘惑,以至要衝破它幾乎是不可能。活在世上的茫茫眾生,少有人會留意去尋找能出 離不斷折磨身心的方法。他們就像生病的人卻不願意費事吃藥。即使醫藥充足,但對一個 拒絕接受治療的人是沒有用的。」 佛法就像藥一樣。在輪迴中的眾生被嚴苛的無明所折 磨,導致無窮無盡的苦難。而這種病是可以治愈的,但必然需要服下正法的藥。若不治療 它,它會拖累眾生,令大家跌進無止盡的生死輪迴,被身體與精神上的痛苦緊緊綑綁。雖 然佛法在整個宇宙中都存在,但那些沒興趣使用佛法治癒的人是無法在佛法中獲得任何益 處的。 ...省略 阿姜曼回答說,他對真實的佛陀與阿羅漢毫無疑惑。他還有困惑的是:為何佛與阿羅漢證 得無餘涅槃後,在世上應該無任何殘留的遺跡,卻仍然可以身體的形式出現。佛陀對他解 釋:「 「如果已證得無餘涅槃者希望與其他已潔淨內心但仍具有世俗身體的阿羅漢接觸,他們必 須暫時設定一個世俗的身體來做接觸。但如果想接觸的雙方都已達無餘涅槃,那就完全不 必要使用世俗的身體。因此,當有必要與世俗接觸時,才需要使用世俗的實體;但當已經 完全超越世俗後,就不再有這樣的問題。」 「所有的佛能藉由徵兆(英譯註:在心中自動升起的精神跡象、影像、或畫面)了知過去與 未來的事件,這些徵兆象徵著世俗發生的真實情況。例如,當一位佛陀想知道在他之前諸 佛的生活,他必須要取得每位佛的徵兆、與那位佛陀當時生活環境的細節,因為這些資料 能直接導出他的理解與知識。如果事物已超出了世俗的相對性所能包含的範圍,例如全然 的自在(vimutti),就不會有任何徵兆代表它。 正因為如此,世俗的現實與慣例是理解的共同基礎;對過去諸佛的知識也依賴於此,如同 我在此所示範的。 我與阿羅漢弟子們,以原來世俗的形式出現是有必要的,這樣你或其他人才能知道我們的 外表為何。如果我們不以實體出現,沒有人能覺知到我們。」 「在某些場合需要向世俗表示全然的自在(vimutti)時,就需要借用適當的方法或實物。 當兩個已完全純淨的內心彼此接觸時,只存在了知的本質,而這是不可能以世俗的方法說 明的。 所以當揭示完全純淨的本質時,我們必須借助世俗的事物去描述全然自在(vimutti)的經 驗。 例如,我們可以說「全然自在」是一個「超越徵兆所能表達的、光芒遍照、終極喜樂的狀 態」。這些都只是被廣泛使用、慣常的說法或隱喻。 而內心清楚「全然自在」的人則對它的本質不會有一絲疑惑。由於它的本質無法傳遞,「 全然自在」對相對性的世俗而言是不可思議的。阿羅漢則完全了知世俗與真實的全然自在 ,包括依世俗事物的前提所建構的全然自在,與真實、無任何前提下就存在的全然自在。 你問我這件事,是因為疑惑、或只是作為一個話題?」。 「我對一切諸佛在世俗基礎上或是無前提的本質都沒有疑惑。我的詢問是出於世俗上的尊 敬。即使你與阿羅漢弟子們沒有來看我,我對真實的佛、法、僧也沒有疑惑。我已堅定地 建立起『凡見法者即見佛』。這意味著,世尊、法、僧伽每一項都代表相同的絕對純淨, 完全超脫世俗,統稱為佛法僧三寶。」 ※ 引述《TopoT ()》之銘言: : ※ 引述《d8888 (Don)》之銘言: : : 常住不變的如來法身和外道神我有許多不同。 : : 外道神我多有五陰相,有覺有知甚至有脾氣能賞罰眾生,如一神教的上帝,又或者是假名 : : 施設根本無法實證的法。但常住如來法身卻跟四禪八定一樣,雖然實證困難,但只要苦修 : : 條件夠還是可證,如禪宗的證悟公案等。 : : 個人以為現在「神我」「我見」的定義已經偏離佛法中本來的定義了。現在只要認為有個 : : 東西是常住實體,就是神我或是我見。但就個人對經典的認知,「神我」「我見」必須是 : : 非常計常,非我計我...。也就是說一個法明明不是常住的,卻誤認那個法是常住,那才 : : 是邪見。如果一個法真的是常住的,真的是不生不滅的,真實有的。你認為那個法是常樂 : : 我淨,那是符合事實的說法,不是邪見。並不是說認為有個常住不壞體就一定是我見,要 : : 看你聲稱的常住不壞體是否真的是常住不壞體而定。 : : 真常不壞的如來妙德法身、佛性和聲聞法,特別是三法印,有無衝突呢?個人認為是沒有 : : 。真常不壞的如來妙德法身是「涅槃寂靜」,無餘涅槃中因為有此如來藏妙德法身,離開 : : 三界卻不是空無,所以不同外道斷滅論,有此法身才有寂靜的涅槃可說,不然根本沒東西 : : 可稱為常樂我淨的涅槃,來讓你說涅槃寂靜還是不寂靜。 : 涅槃是一個狀態的形容詞 不代表一定要有一個常住不變的實體來做受詞 : 在原始佛教裡 : 認為人的生命裡有一個恆常不變的存在 這叫常見 : 認為人的生命只有地水火風 人死了就都不存在了 : 又或者認為有一個我可以完全消失或死去 這都叫斷見 : 認為人的生命裡有可以代表我或是我的的存在 這叫我見 : 我見是佛陀極力破除的 而常見和斷見則是佛陀所遠離的 : : 更詳細的部分,建議 u大參考雜阿含焰摩伽比丘的邪見。焰摩伽比丘原來認為阿羅漢身壞 : : 命終無所有,後來舍利弗尊者替他開示「五蘊中沒有真實如來,真實如來中沒有五蘊」 : : 焰摩伽比丘才離開原來的邪惡見,改依「阿羅漢身壞命終,五蘊是苦,無常,滅除」的正 : : 見。 : 雜阿含焰摩伽的經文清楚說明五蘊中沒有如來 離開或不同於五蘊也沒有如來 : 那怎麼又會用這篇經文來支持離開五蘊還有一個如來法身呢 : 不管是涅槃還是如來 : 在原始佛教裡都是形容一種狀態 而不是用來描述一個恆常主體的存在 原始佛教已經把涅槃設下立場了 : : 真常不壞的如來妙德法身、佛性也不是欲界、色界或無色界法,甚至本質來說根本不是「 : : 法」而是「一切法的根本、起源」,只是為了方便把祂當成法討論而已,所以也不違背三 : : 法印前兩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91.9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a/M.1417140445.A.73C.html

11/28 11:22, , 1F
不只有立場 還是非常明確的 不然佛陀的弟子要怎麼學習呢~
11/28 11:22, 1F

11/28 18:15, , 2F
沒有實證者就是原始跟北傳的問題 涅槃超越語言的
11/28 18:15, 2F

11/28 18:17, , 3F
涅槃後的現象完全是公開的 但不是叫凡夫揣測涅槃是甚麼
11/28 18:17, 3F

11/28 18:26, , 4F
只能說實修 觀身如身 受如受 心如心 法如法 的四念處
11/28 18:26, 4F

11/28 18:26, , 5F
才能如實知身 受 心 法
11/28 18:26, 5F

11/28 19:04, , 6F
看看無。能再簡單一點嗎?
11/28 19:04, 6F

11/29 22:32, , 7F
果汁看不懂,是因為沒有親身經驗,只用腦補是不會明白的.
11/29 22:32, 7F

11/30 09:02, , 8F
恩?
11/30 09:02, 8F

11/30 09:03, , 9F
c大又給你找到切入點說話囉..... 哈哈~~~~~
11/30 09:03, 9F

11/30 09:03, , 10F
我推文的真實意思是,如果可以再簡單一點,通俗一點....
11/30 09:03, 10F

11/30 09:04, , 11F
搞不好可以讓這些道理傳達給新一代學子知道囉。
11/30 09:04, 11F

12/08 03:45, , 12F
沒有實證者就是原始跟北傳的問題.這有分化之嫌 請小心
12/08 03:45, 12F

12/08 03:46, , 13F
用詞.
12/08 03:46, 13F
文章代碼(AID): #1KTzZTSy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23 篇):
文章代碼(AID): #1KTzZTSy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