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文殊法門的疑問

看板Buddhism作者 (焰口病復發~扁桃腺化膿啊)時間12年前 (2011/09/18 20:3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siebergx (...)》之銘言: : 我過去對文殊一無所知,其實是對佛教接觸不多。 : 最近覺得自己很欠缺智慧,對生活上的事無法遊刃有餘的應付。 : 查了一下,充滿智慧的文殊菩薩似乎可以幫忙。 : 不過看到前面的一篇文章覺得很疑惑: : 1.尊奉釋迦教化的佛弟子,應捨棄文殊菩薩的教化? : 2.什麼時候稱「文殊菩薩」,什麼時候稱「文殊師利童子」? : #14tIPu4d : [轉錄] 菩薩心行要略--- 文殊菩薩及其學風 6.1 : 文殊是東方世界的菩薩,是應釋尊的感召而到此土來的。『文殊師利現寶 : 藏經』也說:文殊「從寶英如來佛國而來」 : 「五百諸比丘眾……作如是言:我不用見文殊師利童子之身,我不用聞文 : 殊師利童子名字。隨何方處,若有文殊師利童子住彼處者,亦應捨離。 : 何以故?如是文殊師利童子,異我梵行,是故應捨」。 : 「梵行」,是釋迦佛開示學眾所修的。文殊所說的不同,那當然要捨離而 : 去了。 : 上面第二段,可以這樣翻嗎? : 我不見文殊菩薩,也不聽他的名字。不論任何地方,只要他在,就應該離遠一點。 : 為什麼?因為文殊菩薩跟我釋尊所教導的梵行是不同的,所以應遠離。 : 那為什麼釋尊在佛經裡多處請文殊菩薩為大眾說法? : 是否 "文殊師利童子" 跟 文殊菩薩 是不一樣的。 : 文殊師利童子,代表文殊菩薩在人世間的化身,所以叫童子。 : 然後這個童子是比較不遵守佛教戒律,所以佛弟子應遠離? : 不過這好像也說不通… 你所讀的經文是自[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全文如下:讀還後再配合我上篇轉載的分析,你的那些疑問應就會釋疑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阿羅漢,他是聲聞乘,也就是聽佛陀說法,經思維法義後,解脫煩惱者 然而佛陀說法,通常只先說[一邊],然後要讓弟子自行思維[另一邊],兩面極端思想都解除 後,煩惱也才解除,聲聞乘的人,常常只依佛陀言教(尊重權威),一邊解除後,甚少自行思維 另一邊,所以仍會執著聽聞而學來的道理,因此就算是四果阿羅漢,也被認為只斷了[人我執] ,對於佛陀所說的法,仍非常執著,而有強烈的[法我執],執著某些理論,而把這些理論當成至 高無上不能推翻的威權,正顯現出強烈執著,因此文殊菩薩,也就是[佛陀智慧的象徵] 再來向舍立弗說法,表示出四果來羅漢的智慧=\=佛陀的智慧 佛陀圓滿的智慧,絕對不是四果阿羅漢那種等級......是阿羅漢門望其項背 仍須學習的~阿羅漢是解決了自己生命問題的人,可是他們仍無法像佛陀一樣, 也解決其他眾人的生命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問題不一樣,經驗,成長歷程都不一樣 所以就算解決了自己所有問題的人,遇到其他人的問題,也有束手無策的時候 就會請佛陀來解決囉...佛陀遇到不一樣問題的人,又開示不一樣的面向,讓對方自行解決 因此就算每個親自聽聞道佛法的人,聽到的也不一樣,智慧第一者的智慧仍不是佛陀智慧 如果是的話,那阿羅漢豈不等於都是佛了 可是佛陀親說裟婆世界的未來佛是彌樂佛,現正以精神體的行是在天界修行,還沒成佛 以後將會成轉生人間以人體的形式修行成佛,修成阿羅漢果的出家人,他們也都認同未來佛 還沒轉世成人,自己就算現在已證阿羅漢果也不是未來那位彌勒佛 佛陀的智慧跟阿羅漢的智慧有何不同??佛陀清楚明白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緣起的 但阿羅漢還沒有這種能力,只能明白一部分現象是何種因緣生起~ 當然對於佛陀智慧象徵者=文殊師利菩薩的教法,一開始也會懷疑囉~智慧最高的都聽不懂 了,何況我們這些連自己生命疑問都還沒解決的平凡普通初學者呢??? 以下是經文,看完後就知道文殊菩薩與智慧第一舍立弗阿羅漢,兩者智慧的高下了 ========================================================================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世尊於日脯時從 自房出在外寬處。大眾圍遶恭敬供養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於彼一切五百比丘行住之處次第巡行。遂到長老舍利弗所。見長老舍 利弗獨在一處端身而坐入禪思惟。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既見長老舍利弗已。而語之言。大德 舍利弗汝入禪耶。長老舍利弗言。如是文殊師利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為未寂靜欲令寂靜汝入禪耶。為先寂靜何所寂靜。汝入禪耶。 大德舍利弗。汝依何禪為依過去為依未來為依現在為依內外汝入禪耶。又舍利弗。為依身 禪為依心禪。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我此禪義諸有一切見法樂行。諸有一切心不散亂 如是正念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得彼法耶。彼法是何法。為見法樂行不見法樂行。長老舍利 弗言。文殊師利。不得彼法為有何者法。若見法樂行。不見法樂行。復次文殊師利。如來 為彼聲聞之人說離欲法。我依彼法如是入禪。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何者離欲法。如 來為彼聲聞人說。大德舍利弗依而行耶。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比丘如是。依過去行 依未來行依現在行。乃至依心行。如是等應知。文殊師利。如來為彼聲聞之人。說此離欲 法。我隨彼法依彼法行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若如是說。依過去行依未來行依現在行。乃至依心。離欲而行 如是等者。大德舍利弗。若彼諸法。過去如來無。未來如來無。現在如來無。此法如是無 。大德舍利弗。今者云何作如是說。依過去行。依未來行。依現在行。以無法故則亦無依 。復次。大德舍利弗。過去如來未來如來現在如來。無人令住無處可住。若無住者依不可 得。復次大德舍利弗。若人說言。過去未來現在如來有依不依。如是之人則謗如來。何以 故。真如無念亦無所念。真如不退真如無相。復次大德舍利弗。過去真如不可得。未來真 如不可得。現在真如不可得。乃至心真如不可得。如是等應知。復次大德舍利弗。更無有 法在真如外而可顯說。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諸佛如來住真如已然後說法。文殊師利 言。大德舍利弗。真如非有。云何如來住真如已而當說法。大德舍利弗。彼法亦無。云何 如來住真如已而當說法。如來亦無。何處如來住真如已而當說法。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諸 佛如來亦不可得。又此可得不可得法。如是二種皆不可得。如來非說亦非不說。何以故。 大德舍利弗。如來無說不可說言。此是如來 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當有何人受如是法。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若人不取有為 法界不悕涅槃。如是之人能受此法。若人不得過去之法不知彼法。不得未來現在之法不知 彼法。如是之人能受此法。若不見染若不見淨若無心取。如是之人能受此法。若非我行非 無我行非取捨行。如是之人能受此法。如是之人則能知此所說之義 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為何所知。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此無可說亦無所問為何所 知 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說法太深。信此法人甚為少耳。文殊師利。阿羅漢人學無學人 尚非境界。何況一切愚癡凡夫。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如是如是。阿羅漢人亦非境界 。何以故。阿羅漢者無諸境界。阿羅漢者無住無處名阿羅漢。不可得說名阿羅漢。以無說 故名阿羅漢。何以故。無為無住名阿羅漢。彼阿羅漢何處境界。阿羅漢者非名非色愚癡凡 夫分別名色。阿羅漢者於彼名色不分別知名阿羅漢。阿羅漢者非名分別非色分別。愚癡凡 夫亦不可得。凡夫之法亦不可得。阿羅漢者亦不可得。阿羅漢法亦不可得。若不可得則不 分別。若不分別則無所行。若無所行則無戲論。若無戲論是則寂靜。如是無行亦無戲論。 寂靜之人則不取有亦不取無。非有非無如是不取。若不取者則無所得。如是之人離一切得 。無心離心住聲聞法。如是應知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說此法已。時彼五百諸比丘眾。從坐而起捨離而去。作如是言。我不用 見文殊師利童子之身。我不用聞文殊師利童子名字。隨何方處。若有文殊師利童子住彼處 者。亦應捨離。何以故。如是文殊師利童子異我梵行。是故應捨 爾時長老舍利弗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說此法義。意豈不欲令諸眾生知法義乎。文 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大德舍利弗 長老舍利弗言。云何令此五百比丘從坐而起。毀呰戲論誹謗而去。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 弗。若此諸比丘如是說言。我不用是文殊師利童子之身。我不用聞文殊師利童子名字。隨 何方處。若有文殊師利童子住彼處者。亦應捨離。如是說者。善哉善哉。大德舍利弗。此 諸比丘善說此語。何以故。以無文殊師利童子故不可得。如其是無不可得者。則不可見亦 不可聞。隨何方處。若有文殊師利童子住彼處者。亦應捨離。如是說者。如是文殊師利童 子住處亦無。彼若無者則不可近亦不可捨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既說此法。五百比丘聞已迴面。既迴面已。後向文殊師利童子說如是言 。文殊師利說如是法非我能解 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諸比丘。如來弟子聲聞之人應如是學。諸比丘。如是法者非識 所知非智所知。何以故。法界法爾故。法界如是無念無退。如其彼法無念無退。非識所知 非智所知。諸非識知非智所知則非所念。汝諸比丘。如來弟子聲聞之人應如是學。若如是 學。佛說彼人得最勝法。是世福田應受供養 說此法時彼諸比丘五百人中。四百比丘不受諸法。盡諸結漏心得解脫。一百比丘起於惡心 。自身將墮大地獄中 爾時長老舍利弗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仁者說法非護眾生。而失如是一百比丘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汝舍利弗。莫如是說。何以故。舍利弗。此一百比丘墮大叫喚 地獄。受一觸已生兜率陀天同業之處。以其得聞如是法故。舍利弗。此諸比丘若不得聞如 是法門定墮地獄。一劫盡已乃生人中。以其得聞此法門故。應墮地獄一劫受業得為少受。 舍利弗。此百比丘彌勒如來初會之中。得作聲聞證阿羅漢。得盡諸漏。如是舍利弗。聞此 法門所得福勝。非修四禪。非四無量。非四無色三摩跋提。何以故。若不得聞此法門者。 則於生死不可得脫。我說彼人生老病死悲苦憂愁。號哭懊惱不可得脫 爾時長老舍利弗語文殊師利童子言。甚為希有。文殊師利乃能善說如是法門成就眾生。文 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真如不減真如不增。法界不減法界不增。諸眾生界不減不增。何 以故。彼唯言語無人可依無處可依非依不依。大德舍利弗。如是不依即是菩提。如是菩提 即是解脫。若依法者是則分別。若知非作亦非非作即是涅槃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文殊師利童子所說。真如不減真如不增 。法界不減法界不增。諸眾生界不減不增不染不淨。爾時世尊為顯此義。重說偈言  說過去未來  現在世諸法  言說非是義  此非相無相  若相若無相  皆無所分別  隨分別故得  分別故無相  若分別有為  則分別涅槃  彼二皆魔業  黠慧如是知  陰入界唯名  不生滅無相  若觀察分別  彼則不觀察  黠慧不分別  行境界如空  若分別則取  不分別不取  分別取則縛  不分別則脫  若知如是法  彼人名智者  如是人得盡  名不分別智  有智故說智  智說二皆空  若人如是知  彼人名智者  寶滿三千界  布施所得福  若人聞此法  其福過於彼  布施持戒忍  神通無障礙  億劫常修行  不及聞此經  若知此法門  正遍知所說  得聞此經已  一切得如來  如來既說此法門已。十千眾生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五百比丘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爾時世尊即授五百比丘佛記。作如是言。汝諸比丘於星喻劫。皆當得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法華如來正遍知 世尊說已。文殊師利童子。長老舍利弗。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說已歡喜奉行 -- 誦經千萬遍,不如親自做一遍~聖嚴法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7.65.136 ※ 編輯: poohkoala 來自: 203.77.65.136 (09/18 20:55)

09/19 13:17, , 1F
善哉!看原始經文,才能了解原意!
09/19 13:17, 1F
文章代碼(AID): #1ETUMUC7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ETUMUC7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