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如何注意自己的身語意不作毀謗呢?

看板Buddhism作者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間11年前 (2012/09/12 00:2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7 (看更多)
※ 引述《yuten (予攸)》之銘言: : 近日,正覺蕭平實的毀謗判決出爐 : 主文上是說:蕭絜仁犯散布文字誹謗罪,處拘役伍拾伍日,如易科罰金,以新 :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 讓人不禁慨嘆,不禁想到,貢高我慢的心態常常容易生起毀謗造謠之惡心 : 不過到底要如何處理這樣的態度呢? : 不知道各位有什麼建議或發想? 身口意三業,最常犯的是口業,難得原po提出此問, 末學借花獻佛,引用淨空老法師講記如下: http://blog.udn.com/arongsh/3120276 Youtube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MCXgoK31cY
淨空法師講記 大乘無量壽經(第一0六集)1/4  2000/11/18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八面,經文的第二行: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這一段是「善護三業」,是世尊在本經對我們初學弟子發心求生淨土最重要的開示。「二 利行」裡面,前面我們讀過「莊嚴眾行,軌範具足。觀法如化,三昧常寂」,今天這是第 三個小段。這三個小段經文不長,我們一定要牢牢的記在心上,時時刻刻用它來做觀照。 也就是說,用這一個標準,在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這一個標準相 應,這就是彌陀弟子;如果與這一個標準不相應,我們就不是真正學佛了。從這個地方觀 察,佛弟子特別是彌陀弟子,跟一般佛弟子確實不一樣。世尊在本經裡面為我們說明,阿 彌陀佛在諸佛如來之中,是多麼受大家尊重。這個「大家」,是諸佛如來。因此,彌陀弟 子在諸佛弟子當中,同樣受到諸佛弟子的特別尊重。 人家為什麼尊重你?就是你「二利具足」,你是一切眾生的榜樣,是一切佛弟子當中的模 範,當然就受到大家尊重。彌陀弟子意識當中「莊嚴眾行,軌範具足」,他有這個意識、 有這個念頭,用我們的話來說,有這一個願心,念念行行都給世間人做好榜樣,這一條非 常重要。又有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智慧是底下這一小段,「觀法如化,三昧常寂」 。「觀法如化」這一句是智慧圓滿,「三昧常寂」是德行圓滿,智慧、福德兩種圓滿,這 是我們稱讚佛陀為「二足尊」,就是這兩句。 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今天我們讀的這六句,這是落實了,「三業清淨」。如果沒有 前面這兩段,沒有「軌範具足」,沒有「觀法、常寂」,只有「三業清淨」,給諸位說, 這也算不錯,這是世間人天福報,出不了三界,也就是出不了六道;具足前面這兩段,那 就不是六道凡夫了。這個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勸勉同修,學佛好處在哪裡?為什麼要學佛 ?沒有真實的利益,我們何必學它?真實的利益就在這一段經文所說的,智慧圓滿、福德 圓滿,轉我們無量劫的業報身為佛菩薩的願身。 怎麼個轉法?在念頭上轉!前面四句你要是真正懂得、真正體會到,入了這個境界,你就 轉了。凡聖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轉過來,你就跟西方極樂世界諸大菩薩沒有兩樣;轉不過 來,那是凡夫,積功累德、斷惡修善,也只能得三界有漏的福報而已。這些道理、事實真 相,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特別是前面這一小段,「觀法如化」,這是看得破, 「三昧常寂」是放得下。寂是寂靜,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清淨心」;清淨心裡面決定沒有 絲毫染著,如果有絲毫染著,這個心就不清淨。換句話說,必須一切放下,不但世間法放 下,這個「放下」就是不放在心上,佛法也放下,佛法也不可以執著。放在心上就是執著 。不能執著,心要清淨,心要虛、要空,虛則靈。 「靈」是什麼?智慧生起來了。心裡面有東西在就不生智慧,就生煩惱,智慧就變成煩惱 ;心裡面讓它空空洞洞,讓它乾乾淨淨,這個心就生智慧。所以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 經》裡面說「本來無一物」,那就是「常寂」,本來無一物。所以他跟五祖忍和尚說:「 弟子心中常生智慧。」為什麼常生智慧?本來無一物,什麼都不染著,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金剛經》上世尊明白為我們開示:「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要捨。「捨」是什麼?不能放在心上;也就是說,不可以分別 ,不可以執著。你對佛法要起分別、執著,你「三昧」也沒有了,「常寂」也沒有了。 諸位要知道,心裡頭有東西在,這個心叫「輪迴心」。六道輪迴怎麼來的?是你心裡面有 東西,就有六道輪迴;哪一天你心裡頭沒有東西了,輪迴就沒有了。這個話很難講,說出 來怕大家聽了產生誤會。你聽說「心裡什麼都沒有了,就可以超越輪迴」,好,你把身心 世界東西統統放下了,一切也不分別、也不執著了,對不對?不見得。怎麼不見得?你變 成「無想定」;什麼都不想、什麼都放下了,這是修無想定。無想定是外道,修到最後結 果是在四禪無想天裡面去受生去了,學佛學成外道。所以這個東西很難!「有」不能執著 ,「空」也不能執著,空有兩邊都不執著,這個事情就太麻煩了。 你應當要懂得,怎麼叫「空有兩邊都不執著」。如果他這個地方只有「觀法如化,三昧常 寂」,沒有今天這六句,他就著了空。你想對不對?著了空。有了後面六句,他就不著空 ;雖不著空,他又「觀法如化,三昧常寂」,他也不著有,空、有兩邊都不執著。所以他 是積極的,他不是消極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積極去表演,為一切眾生做軌範,雖然 積極表演又不著相,這叫空有兩邊都不執著。一般凡夫執著有,二乘執著空,都有錯誤。 唯有菩薩聰明,菩薩行中道。不著空,他隨緣示現,隨機教化,這是不著空;雖然做種種 示現,教化一切眾生,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不著有。這是我們要知道學習的,這樣的修 學才能入佛的境界,才能跟諸佛菩薩融成一片。 三業是講身、口、意。諸位在此地特別要留意到的,三業講「身、口、意」,此地經文它 「口、身、意」,這是什麼意思?跟平常一般的講法順序顛倒了,不是經文排列錯,這裡 面有很深的意思在。大凡眾生造業,口業造得最多,口業造得最重,所以把口業擺在第一 ,特別提醒你,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意、無意都在造口業。「善護口業」下面這六句 ,是菩薩修行三大綱領,總言一個「善」字。三業裡面最重要的是「意業」,最容易犯的 是「口業」,所以把口業擺在第一。凡夫入門要從這個地方入,必須護口業,不譏他過。 在佛法裡面,無論大乘、小乘,不論宗門、教下,也不論顯教、密教,都從這裡下手。 我們在一生當中要想成就,必須遵守佛陀給我們的教誨,特別是世尊入滅之前教給我們的 「四依法」。我們懂得遵守,就如同佛在世一樣;如果違背了四依法,即使佛陀在我們身 邊,我們也得不到佛法利益。這一點很重要!四依法第一句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佛 不在世了,佛法的承傳由後世的弟子,弟子當中的成就有高下不相等,所以佛這第一句教 導我們就特別重要。經典是佛說的,佛當年講經說法,諸位要知道,並沒有記錄,佛一生 沒有寫過書,佛陀在世是言教。經本怎麼來的?諸位同修都知道,是阿難尊者集結的;跟 一些同學們,第一次集結是五百大阿羅漢,阿難尊者上講台覆講。你們要曉得,我們今天 培訓班裡面訓練同學,讓你們在講台覆講,這個「覆講」是我們祖祖相傳,阿難尊者傳下 來的,這不是我們的創意,不是我們的發明,祖祖相傳的老規矩。覆講不可以加自己的意 思在裡頭,加自己意思在裡面,你就錯了。今天幾個人懂這個道理?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我們在《華嚴經》清涼大師註疏裡面看到,清涼大師說:也不 是釋迦牟尼佛自己所說的。釋迦牟尼佛自己也承認,他一生當中沒有說過一句話,沒有說 過一個字,誰要是說佛說法,這是謗佛。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他說了四十九年, 說了那麼多,為什麼說「沒有說一個字、沒有說一句話」?他所說的都是古佛所說的,不 是他自己的。跟中國孔老夫子的態度完全相同。孔老夫子說,他自己所傳的,「述而不作 」。夫子沒有創作,都是傳說古聖先賢的教誨,沒有自己的意思。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 所講的,是過去古佛所說的。我們學佛,要明白這個原理原則。所以這才曉得,《大藏經 》是佛佛相傳,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創作,我們才不至於誤入歧途,才不至於把路子走錯了 ,這在現在這個時代比什麼都重要。 由此可知,我們的修學,必須要依據經典。經典太多了,我們到底依哪一部經?一定要知 道自己的根性。「根性」是佛家的術語,要用現代的話來說,要知道自己的程度。我們學 哪一個法門、學哪一種經典,自己能夠得受用,能夠得真實利益?法門很多,法門要不契 機,就等於治病藥不對症,這個道理相同。藥不對症,不但你吃了這個藥,病不會好,可 能還會加重,佛法亦復如是。如果不契機,不但不得利益,反受其害。現在我們看到許許 多多地方學佛學成魔障,現在醫學上名詞,學成神經分裂,我們佛法講著魔了,很多!什 麼原因?藥不對症,法門不契機,學佛學成著魔,最後只有進精神病院,很可惜! 我就看到很多年輕人,受過高等教育,在美國拿到碩士、博士。沒有學佛,很好、很正常 ,學佛學了個半年、一年,就入精神病院,非常可悲!不是佛法不好,他沒有對症,不契 他的機,他才會變成這麼一個後果,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的根性, 如何選擇法門?假如你真正相信釋迦牟尼佛,肯接受他的建議,是好事情。世尊在《大集 經》裡面給我們很好的暗示,現在的話來說,也是預言。他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 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給我們指出一個大的方向。我們今天生在末 法時期,「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選擇淨土法門大概不會錯。這是肯接受世尊的指導 ,大致上不會錯。 -- 復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 何等為八? 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 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 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 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 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 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 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2.200.32

09/12 00:33, , 1F
阿彌陀佛 願一切有情都能清淨三業...
09/12 00:33, 1F
文章代碼(AID): #1GJsS61P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JsS61P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