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3月前 (2024/03/13 20:15), 3月前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3月前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 [2] 《雜阿含877經》:「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正斷(四正勤),何等為四? : 『已起惡不善法斷』,生欲…,『未起惡不善法不起』,生欲… : 『未起善法令起』,生欲…,『已起善法增益修習』,生欲…。」 : (四正勤:內心對這四者生起意欲而引發精進) : 佛教行者,行四正勤,內心意欲斷惡修善,對於善法欲求增長,對於惡法欲求遠離。 補充: 我們的身語意--意知的心所法當中,欲心所(希求心所)屬別境心所,不等於貪的煩惱心所 例如佛的十八不共法有一項「佛欲無減」,成佛後內心意知當中欲求利他的大悲沒有減退 摘自:2016-06-23《修心八頌》達賴喇嘛尊者 美國博爾德市科羅拉多大學 現在我們談佛教的教義,佛教教義是以巴利語系所建立的為基礎,就像是四聖諦的內 容,四諦十六行相,這是佛法教義的基本,以及三十七道品。 以三十七道品來講的話,內容是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 正道。尤其是我們在講到四神足時,講到了欲、勤、心(奢摩他/止)、觀(毗婆奢那/觀)。 四神足,首先是欲神足,欲神足的意思是想要求學的心態,叫作欲神足。為了能生起 這個欲神足,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如果修學了止觀雙運會帶來什麼好處?如果觀修止觀 雙運的話,觀修的好處和不觀修的壞處。通過對比後,讓現在這顆心,被煩惱所控制的心 讓它從煩惱的控制中脫離,讓他不受煩惱的控制,所以因此要去思惟四念住(四念處)。 >>>>> [1] 昨天提到,佛陀說,修行四正勤,是由內心意知,生起欲求斷惡修善,而引發精進。 今天補充,四神足:欲、勤、心、觀。四神足第一個說到欲,也是指希求,想求學。 [2] 摘自:《阿毗達摩概要精解》菩提長老(Ven. Bhikkhu Bodhi) 欲(chanda):在此欲是指欲行動(kattu-kāmatā),即要實行某件事或要獲取某 些成就(如欲求佛果)。應分別此「欲」(chanda)與屬於不善的貪(lobha)或貪欲(rāga)。 後兩者肯定是不善,但前者則不定,當它與善心所配合時,即能作為追求良善目的的善欲。 [3] 佛法修學,不論戒定慧或六度等,都要有希求(欲求),如欲求持戒,才會去求戒受戒 [4] 《華嚴經》:「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希求利益眾生),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希求成佛)」 達賴喇嘛尊者常提到,菩提心是具有二種欲求(希求)相應的意識心王,哪兩種欲求? 如華嚴經說「因於眾生而起大悲」--首先內心意知生起想要利益眾生的欲求,即大悲 欲求利他,復次「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內心意知由大悲欲求利益眾生而引生欲求成佛。 [5] 初學者應注意佛典"欲"的不同用法,並非和"貪欲"總是混為一談而梟亂佛法自障障他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10332151.A.CFE.html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3/13/2024 21:07:36

03/14 08:18, 3月前 , 1F
隨喜~善法成就
03/14 08:18, 1F
文章代碼(AID): #1byPZtp-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yPZtp-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