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台灣有自己的畫風特徵嗎?已回收

看板C_Chat作者 (恆萃工坊)時間8年前 (2016/05/14 16:5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你想必是願意看到「有」,不願意看到「沒有」的。所以問題應該改成「如 何發展出自己的畫風特徵」。   一個起步的方法是寫實。   例如山林,我們去中國大陸看山林,真的就像山水畫裡畫的那樣,當然嘛, 山水畫是那麼多畫家寫生寫了一千多年才發展出來的。同理,你到歐洲去,歐洲 的山林長得就像油畫裡畫的那樣;日本畫一開始學中國,後來也有了些微不同, 我們很難說那不一樣的感覺是怎樣,但你看到日本山林長得就是和中國山林不太 一樣,你就懂了。細分下去,每個地方也都有些不同。實在的地理不一樣,虛無 飄渺的「地氣」也不一樣。   就算是畫了一輩子的西畫家、水墨畫家,到台灣來,寫台灣的山林,你也會 感覺到那和典型的西畫國畫不太一樣,例如張大千畫的橫貫公路山景。我外行, 但我也感覺得到。   畫人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縱使是同一種族,你看到在美國生長的ABC ,不只是氣質,連長相也和在本土生長的華人有些不同了。繪畫又能突顯氣質的 差異,那麼,你先寫實,然後誇飾、特化,不用多想什麼,就可以抓到本地各種 人的各種特徵。   如果寫實的東西不萌不可愛,那是另一個問題,搞不好別人覺得很可愛,像 我就非常喜歡各種犯賤的嘴臉,那些你一看就知道,一定是照著真人畫出來的人 ,例如VIVA的奧客,韋宗成的彭黑龍(新世紀國軍戰士)和韋宗成,早一點 的有COCO的李登輝,練任、陳弘耀一輩人畫的市井小民。   再上去,1950年代初,牛哥的「老油條」畫的是當年師大附中的訓導主任, 緣於那時候他追一個附中的女生(!!),被訓導主任訓斥,牛哥深恨之,就把 他畫進漫畫裡,結果「老油條」這個角色大受歡迎,而那位主任從此也就叫「老 油條」了。這是朱邦復先生《智慧之旅》第一集的記載。再上去,老上海《良友 畫報》也有過人物漫畫,活靈活現,我們可以在復刻版看到。如果這個難找,《 三毛流浪記》系列現在都還有在賣,這個是經典。或者你再猛一點,去圖書館翻 清末民初的報紙,你會看到他們怎麼一步步地在嘗試用各種舊的新的畫具來畫「 漫畫」這種東西,從固有的水墨,到新傳入的硬筆以及木刻等等。   不學這個也可以。你直接在本地找個地方找個人去寫生,就可以開始了。大 家會反感的是:你直接把外來畫風套用在本地人物上,看上去一點台味也沒有, 就要代表台灣。這樣是文化殖民。但如果你自己是殖民者,感覺就會好得多,你 只要稍微本地化一下,也來寫生,就算是照顧到其他族群的感受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5.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463216124.A.3B4.html

05/14 21:22, , 1F
推這篇
05/14 21:22, 1F

05/14 21:42, , 2F
PUSH
05/14 21:42, 2F
文章代碼(AID): #1NDkVyEq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NDkVyEq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