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一則轉貼-請不要「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看板Cobras作者 (沒有球隊吶喊的棒球迷)時間15年前 (2009/06/27 09:39),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peruman (沒有球隊吶喊的棒球迷)》之銘言: 會轉這篇,是因為作者舉到一個跟棒球有關的例子 當然我不是棒球專家,但我隱約覺得他的說法 我們基層棒球的教練跟家長要慎重思考 這讓我想起小雞跟郭泓志. 關於小雞我如果沒記錯,他是大學才轉投手, 也還好沒從小"磨練" 所以才能在職業初年大放異彩, 不過不正確的觀念下, 他還是受了傷. 小小郭更是讓我扼腕的例子 如果不是青棒時期的過度使用,(也許更早) 我們可以想像他今天在大聯盟會有多驚人的成就. 而這種天才左投, 台灣不曉得多少年後才會再出現一個, 即使出現了會不會在教練錯誤的使用跟家長不知情未善盡保護之責下早夭? 我無能也無意批判什麼 我只是惋惜而已 : 請不要「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 by 劉麗榮 31. 五月 2009 14:28 : 從小投變化球 毀掉好投手 : 文、劉孟奇 : 最近有機會對一些家長上課,談談經濟學家對教育的看法。 : 這些家長都有國小學齡的小朋友,在課堂上,有人提出一個 : 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現在大家都要送小孩子上各種才藝 : 班,我是不是也該這麼做?如果不去上這些才藝班的話,小 : 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怎麼辦?」 : 我的回答是,對於這個問題,不妨從兩個方向來思考。 : 「小時候才藝」跟「長大後表現」何關? : 第一個思考方向是:在起跑線上跑多快、先跑多少,真的有 : 那麼重要嗎?我想許多家長所以關心小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 : 線上,應該就是擔心將來會不會因此而在生涯長跑中落後別 : 人一大截。如果真有這個擔心,不妨打聽看看,那些在20多 : 歲時表現不錯的年輕人,是不是個個從小棋琴書畫樣樣精通 : ?從我自己教過許多大學生的經驗當中,我就看不出「小時 : 候才藝」跟「長大後表現」有什麼關連。 : 第二個思考方向是:既然大家都知道生涯發展是場長跑,那 : 麼從起跑點就開始狂奔猛衝,真的好嗎?不會有副作用嗎? : 我舉一個例子給這些家長聽:我們現在都知道,要讓一個棒 : 球投手有長遠的生涯發展,就不能讓他從小投變化球;而當 : 他還在成長階段的時候,也要嚴格限制投球量。 : 否則就算一個小投手用變化球把其他小朋友三振得虎虎生風, : 大小比賽獎盃獎牌拿到家裡沒地方放,結果不到20歲就肩膀 : 手臂受到嚴重傷害,投手生涯就此報銷,請問如此的「贏在 : 起跑點上面」有什麼意義? : 「贏在起跑點上面」意義何在? : 我並非否定才藝學習的價值,也不是認為在這些家長的子女 : 中不會出現早早嶄露頭角的天才,只是我比較杞人憂天的是 : :如果才藝學習變成「什麼都要補、什麼都要學」,而其出 : 發點並不是因為孩子自己真正的興趣,而是為了「不能輸、 : 早點贏」,這會不會變成另一種「從小投變化球的教育」? : 如果小孩子從小是「為了討好大人而學」、「為了比賽得獎 : 而學」、「為了怕輸別人而學」,這樣子的學習,會不會遲 : 早磨滅了學習的熱誠與樂趣?如果小孩子因此而逐漸對學習 : 麻木倦怠,那麼計較於起跑線上的片刻輸贏,又有什麼意義? : 除了「會不會輸在起跑線」的憂慮外,或許值得家長思考的 : 另一個問題是:在生涯長跑中,到底是「快衝刺」重要,還 : 是「跑得遠」重要?如果是後者,那麼真正重要的可能就不 : 是「趕快多才多藝」,而是協助孩子能夠享受學習的樂趣, : 並建立他們自主學習的規律習慣;在這兩件事情上,我想是 : 家長——而不是才藝班——才能發揮真正關鍵的作用。 :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37.148.77

06/27 13:14, , 1F
理由很簡單,小時候成就是父母師長的,長大成就是你的
06/27 13:14, 1F

06/27 13:14, , 2F
誰活該被犧牲,看得出來吧:P
06/27 13:14, 2F
文章代碼(AID): #1AHNXYr- (Cobras)
文章代碼(AID): #1AHNXYr- (Cob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