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關於Nikon Z6與Z7的一點淺見

看板DSLR作者 (聖貓天使)時間5年前 (2019/04/14 13:08), 5年前編輯推噓27(29256)
留言87則, 28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之銘言: : 太多人來信了,所以我乾脆在這邊回應 : 以下只代表我個人非專業用戶的不負責評論 : 我比較資淺,D7000的時代才開始玩單眼 : 那個時候的無反因為體積都很小又稱為微單 : 主要客戶也鎖定入門消費者 : 但Sony在2013年開始推出全幅無反a7 : 一路到去年推出a7iii,已經可以勝任專業用途 : Nikon 30年前以為專業攝影師不可能需要自動對焦 : Nikon 30年後按照慣例太慢進入全幅無反的開發 : 不過即便如此,玩那麼多年的Nikon : 總對於跳回Nikon有點希望(或者是雙修) : 去年說"mirrorless reinvented" : 而那一系列發表倒數的廣告更是讓我充滿期待。 : 結果真的發表時有點失望 : 一開始是猜可能因為期望太高才會失望 : 但越是了解越是難過 : 有許多的評測說Z7對焦不理想 : 基本上我還是可以接受 : 畢竟跟以前Nikon LiveView比起來進步很大 : 對焦能力也比a7一、二代強 : 技術不如人,我可以包容, z7、z6對焦我後來多去試用了幾次 邏輯很明顯跟Sony不同 尤其在AF-S、AF-A,Sony會用非常大幅度的對比對焦 不論單次對焦速度,還是暗部隊焦 說實話在在這兩個模式都滿鳥的 (即便是A7 III) 而z6則是直接使用更多的相位對焦偵測 可以一次到位 只要對焦點不要選到最小最小的那個 其實原生鏡對焦都滿順的 反而Sony要在AF-C才會直接用更多相位對焦 說實話我覺得很智障 你說這裡有技術力不如人 我覺得有待商榷 (當然其他演算法有可能 只是先從基本開始) : 但接下來提到的,我難以苟同, : 這麼高價的相機卻還閹割成單卡槽, : 這大概是D7000之後Nikon首次有非入門單卡槽機種 : 等等,還沒有閹完,垂直手把也要一起閹掉, : 除此之外握把內側不如最近D750之後的單眼深, 握把要更深 體積肯定要再大一點 "做了無反體積也沒比較小 技術力不如Sony" : 內側蒙皮易被指甲磨破, : 不論在日本或台灣的展場或臉書社團都可以看到這個狀況 : 好吧,如果有一整個防潮箱的F環鏡頭的人也只能認了 蒙皮破觀感不好 但換一換就好 Sony機身不用碰摔都能有一堆"機身刮痕" 沒看到大家都把A7的機身用膠帶貼成什麼五顏六色樣子.... : 「理論上」這台應該是最適合轉接F環鏡頭的機種 : 結果相機一上市,Tamron用戶馬上哀鴻遍野 : Tamron鏡頭普遍不能自動對焦 : (之後Tamron陸續透過韌體搶救中, : 災情開始獲得控制,部分鏡頭已經可以自動對焦) 這段個人覺得怪到Nikon身上實在很奇怪 不過太多人提醒了 : 而我抱怨Sony須透過LA-EA4才能對焦螺絲起子式鏡頭 : Nikon更離譜,直接不支援自動對焦 我個人覺得反正也沒幾顆D鏡有轉接的價值拉...XD 對了我也忘記,其實有幾顆D鏡如28-70跟17-35都是用超音波馬達,也能用轉接環,幫補 充一下XD : 原生鏡頭當初強調接環大,稱Sony接環太小 : 結果盡是出一些小光圈f/1.8定焦 f/4變焦鏡頭, : 而f/2.8鏡頭也沒有甚麼體積上的優勢 : 未來規劃的手動對焦的58mm f/0.95更是讓我猜不透 : Nikon高層在想什麼??? 58 0.95很明顯是技術力展示 現在應該沒幾顆0.95全開可用吧(?) 相對輕巧的無反 一開始先出適合出遊的f1.8定焦跟f4變焦 體積算小但是畫質是非常好 我不知道這有什麼好抱怨的? 至於f2.8的鏡頭 我都幫你想好了說詞 if (體積不夠小): print ("卡口大體積也沒比較小,nikon好弱") elif (體積大畫質好): print ("用體積換畫質,nikon也不過就學sigma,卡口大沒用,nikon好弱") elif (體積小但是畫質不夠好): print ("卡口大沒用阿,體積硬要做小畫質又輸人,nikon好弱") print ("不知道高層想什麼,卡口大沒用") ..... 其實換成其他鏡頭也通XD : 以前沒有機會一口氣拿所有主流品牌的最新高階機種 : 沒機會進行反覆比較時感覺還沒有那麼強 : 但在Yodobashi Akihabara : 各家品牌相機鏡頭轉接環一字排開時 : Z6 Z7除了可接F環之外,跟眾品牌比沒有特別的長處, : 而自己轉接F環對焦能力其實還不是很理想 : (轉接70-300 VR對焦能力還輸a9+70-300 IS USM II) 其實反過來說能好好轉接自家f環就是n的賣點之一了吧... : 以前推出D810 D750 D500 D850各種戰神的Nikon : 把Z6 Z7閹割到跟對手比起來只能當邊緣人 : Nikon說"mirrorless reinvented" : 聽在我耳裡卻讓我格外刺耳, : 因為即便我現在放棄Sony重新選擇, : 那也是選Fujifilm雙修Panasonic或Canon : 因為我還是覺得應該把錢花在 : 願意研發、規格願意開給消費者的品牌上 : (Canon雖然機身普普至少鏡頭開發的很積極) : 而不能鼓勵Nikon這種閹割重要功能的行為 除了剩下單卡還是很貴的XQD卡 我覺得沒那麼糟 後續研發的一堆好鏡頭也都被你54 可以直接上濾鏡的小體積14-30 F4,我相信很多風景人都很心動 (包含我) 體積小巧高畫質的旅遊鏡24-70 F4 很好的35 1.8、50 1.8 後續的高階大體積24-70、70-200、14-24 f2.8 沒意外畫質都會很好 這樣也算不願意研發開spec給消費者? : 不過我只是單一一個業餘的消費者 : 對Nikon而言有沒有我這個客戶一點也不重要吧! 所以我最近訂了85 1.4gm,嗚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60.1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55218512.A.598.html

04/14 13:21, 5年前 , 1F
推85GM XD
04/14 13:21, 1F

04/14 13:22, 5年前 , 2F
最後一句.......XDDD
04/14 13:22, 2F
補充一下 我是對國祥美送 機身本身倒是沒什麼疑問 覺得第一代先這樣也無妨~

04/14 13:23, 5年前 , 3F
Kb大可以雙修呀,不過看看海外的價錢,國祥真的太硬了
04/14 13:23, 3F

04/14 13:23, 5年前 , 4F
04/14 13:23, 4F
現在沒預算雙修 Q_Q 而且這兩個系統沒有雙修的意義 挑一個順手用就好~

04/14 13:37, 5年前 , 5F
不改訂135GM嗎XD
04/14 13:37, 5F
散景不太能接受~

04/14 13:40, 5年前 , 6F
最後一句XDDD
04/14 13:40, 6F

04/14 13:53, 5年前 , 7F
原文應該是非專業用戶的不負責鍵盤評論
04/14 13:53, 7F
推 keynote1: Z的頭三鏡明明就是最泛用的也被嘴成那樣,真父子騎驢... 04/14 13:58

04/14 14:12, 5年前 , 8F
推這篇
04/14 14:12, 8F

04/14 14:25, 5年前 , 9F
推握感(zzzzzz
04/14 14:25, 9F

04/14 14:56, 5年前 , 10F
85GM!
04/14 14:56, 10F

04/14 14:56, 5年前 , 11F
最後一句XD
04/14 14:56, 11F

04/14 14:58, 5年前 , 12F
我是覺得135/2 105/2 70-180微距 200微距都值得轉接
04/14 14:58, 12F

04/14 14:58, 5年前 , 13F
,尤其是Z6 Z7可以focus bracketing結果不支援後面
04/14 14:58, 13F
這幾顆應該都算是滿冷門的鏡頭吧? 不過確實如你所說能轉接不會是壞事 但不一定是優先的事情

04/14 14:58, 5年前 , 14F
那兩隻很可惜
04/14 14:58, 14F

04/14 14:58, 5年前 , 15F
另外,以前我都是Sony vs. Nikon的思維去衡量這些相
04/14 14:58, 15F

04/14 14:58, 5年前 , 16F
機,但當各品牌一字拍開時,我發現如果我因對Sony有
04/14 14:58, 16F

04/14 14:58, 5年前 , 17F
不滿想換系統或雙修,Fujifilm Canon Panasonic都能
04/14 14:58, 17F

04/14 14:58, 5年前 , 18F
給我更好的選擇,像我原本那篇其實是寫S1R。而Sony
04/14 14:58, 18F

04/14 14:58, 5年前 , 19F
被批評的那幾點像是防候、握感,S1/S1R又做的更好;
04/14 14:58, 19F

04/14 14:58, 5年前 , 20F
如果是要輕輕XT3/XT30更好;如果要大口徑帶來光學上
04/14 14:58, 20F
輕輕的XT3/30是aps-c 本來就能輕便 我覺得不是類比對象 真的做到S1、S1R那麼大 呃,那幹嘛不買單眼就好(不一定是F環) 到時候一定又是一番嘴阿 XD 我也不覺得你說的canon、fuji或是更新的pana一定是更好的選擇 考慮到畫質 c跟f優先出局 考慮到輕巧高畫質的鏡頭 我一定先選nikon

04/14 14:58, 5年前 , 21F
的好處R/RP更好,所以我還滿感慨的,以前Nikon跟
04/14 14:58, 21F

04/14 14:58, 5年前 , 22F
Canon分庭抗禮,結果現在客群似乎限縮到只能賣老客
04/14 14:58, 22F

04/14 14:58, 5年前 , 23F
戶而已 唉!
04/14 14:58, 23F
我倒不是這樣想 強如A7也是經歷過轉型 現在FF EVIL要怎麼走 大家也都還沒個概念吧 說實話相機就是相機 不管是SLR還是EVIL 終究是相機

04/14 15:02, 5年前 , 24F
sony不碰摔就能有一堆機身刮痕? 這根本使用者問題吧
04/14 15:02, 24F

04/14 15:02, 5年前 , 25F
你的講法看起來像怪sony? 頗呵...
04/14 15:02, 25F

04/14 15:03, 5年前 , 26F
我自己用就完好如新 阿不就見鬼?
04/14 15:03, 26F
同一個背包,同樣的愛護機身模式 我用D750三年 機身上面沒什麼小刮痕 A7R2就是會有很多小掉漆 雖然不影響使用 我想這不是個案拉 要護航換一套說詞

04/14 15:09, 5年前 , 27F
現在就戰國時代啊 Nikon若能留得住老客戶已經很不錯啦
04/14 15:09, 27F

04/14 15:12, 5年前 , 28F
sony很多鏡頭也很容易刮傷
04/14 15:12, 28F
如果是一些金字掉漆 我覺得是可接受的 問題是SONY一堆金屬外殼的鏡頭 那個刮下去是直接刮花 很慘 所以索尼用戶也是一堆七彩貼紙再貼鏡頭 XD

04/14 15:14, 5年前 , 29F
A7用兩年到賣掉前也沒刮痕啊..,鏡頭覺得貼紙比較容易掉XD
04/14 15:14, 29F

04/14 15:17, 5年前 , 30F
這樣就護航?我自己canon.sony.fuji.裝同一個包包都沒刮痕
04/14 15:17, 30F
還有 20 則推文
還有 4 段內文
04/14 18:17, 5年前 , 51F
抱歉,我要說的是S1而不是S1R
04/14 18:17, 51F

04/14 18:17, 5年前 , 52F
D750當時那個時空定位跟現在S1個人認為是類似的
04/14 18:17, 52F
個人覺得 你的看法太神了 我去看了一下S1的spec跟評價 配上價格 很明顯S1這跟D750並不是同一個產品定位 D750在當時屬於中階戰神 優點廣為人知不多提 但是他閹割的東西也相對明確 1/4000的快門速度、觀景窗的垂直儀,還有機身轉盤配置 他是中階機無誤 但是S1光定價就79000,這怎麼看都是將近準專業機的訂價吧?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68880-panasonic-s1 配上本文心得還有規格 我認為s1只有24MP下,配上af-c只有 6 fps的連拍跟會拉風箱的暗部對焦 呃 換成Nikon不知道會怎麼被嘴耶 ※ 編輯: kblover (114.45.60.153), 04/14/2019 19:20:21

04/14 19:22, 5年前 , 53F
開高然後跳水吧…Pana家傳統(?),不知道S1會不會跳
04/14 19:22, 53F

04/14 19:41, 5年前 , 54F
D750剛上市訂價2300鎂 S1上市訂價2500鎂
04/14 19:41, 54F

04/14 19:41, 5年前 , 55F
上面各自有D810與S1R高解析度,而自身是中解析度
04/14 19:41, 55F

04/14 19:41, 5年前 , 56F
kit分別是24-120/4 24-105/4
04/14 19:41, 56F

04/14 19:41, 5年前 , 57F
左上MASP右上有小螢幕,WB EV鍵也在那
04/14 19:41, 57F

04/14 19:41, 5年前 , 58F
(我自己以前D750把錄影鍵設成ISO,而S1/S1R預設直接
04/14 19:41, 58F

04/14 19:41, 5年前 , 59F
就是該位置)
04/14 19:41, 59F

04/14 19:41, 5年前 , 60F
兩者都是雙卡、兩者都有很好的握感
04/14 19:41, 60F

04/14 19:41, 5年前 , 61F
所以比起Z6,S1更讓我有D750的親切感(尤其是接
04/14 19:41, 61F

04/14 19:41, 5年前 , 62F
24-105時的感覺特別強)
04/14 19:41, 62F

04/14 20:52, 5年前 , 63F
等待S1跳水!
04/14 20:52, 63F

04/14 21:00, 5年前 , 64F
等等,我剛剛拿D750起來看右上那個位置是測光而不是
04/14 21:00, 64F

04/14 21:00, 5年前 , 65F
WB,剛剛記錯了
04/14 21:00, 65F

04/14 21:19, 5年前 , 66F
S1:追求防震把肚子搞大錯了嗎?
04/14 21:19, 66F

04/14 21:59, 5年前 , 67F
任何機種都可以挑毛病出來的,尤其是正好又是你在意的
04/14 21:59, 67F

04/14 21:59, 5年前 , 68F
點時
04/14 21:59, 68F

04/14 22:03, 5年前 , 69F
另外Z6/Z7暗部對焦一樣拉風箱,因為被切到CDAF,這是
04/14 22:03, 69F

04/14 22:03, 5年前 , 70F
避不掉的
04/14 22:03, 70F

04/14 22:11, 5年前 , 71F
至於酸...其實S1/S1R不用把品牌換成N就已經不缺砲火了
04/14 22:11, 71F
對阿 我只是說這裡看來S1會有的缺點 換成Nikon不知道會被嘴成怎樣而已 XD

04/14 22:19, 5年前 , 72F
真的...
04/14 22:19, 72F

04/14 22:20, 5年前 , 73F
「貴」、「大」、「重」、「沒有市場」、「simga可能不
04/14 22:20, 73F

04/14 22:20, 5年前 , 74F
支援DFD」,我都不知道還有什麼能被嘴的XD
04/14 22:20, 74F

04/14 22:23, 5年前 , 75F
還有錄影不如用BMPCC(?
04/14 22:23, 75F
※ 編輯: kblover (114.45.60.153), 04/14/2019 22:47:28

04/15 00:10, 5年前 , 76F
還有pana:全幅 真香
04/15 00:10, 76F

04/15 01:45, 5年前 , 77F
Z6Z7讓尼粉都出來透氣了
04/15 01:45, 77F

04/15 08:18, 5年前 , 78F
畢竟在無反領域 Nikon起步實在太慢了 看看那Nikon1系列...
04/15 08:18, 78F

04/15 09:10, 5年前 , 79F
1系列中有個目前無反界沒有的首例:AW1,號稱可以完全防
04/15 09:10, 79F

04/15 09:10, 5年前 , 80F
水(和防水相機一樣可下水),鏡頭亦推出兩款相對應的防
04/15 09:10, 80F

04/15 09:10, 5年前 , 81F
水鏡頭
04/15 09:10, 81F

04/15 11:49, 5年前 , 82F
AW1確實是很優秀的特戰機種 如果有FF版應該很有賣點
04/15 11:49, 82F

04/15 12:07, 5年前 , 83F
FF版的AW1應該極大,畢竟AW1還有「防撞擊」
04/15 12:07, 83F

04/15 12:08, 5年前 , 84F
片幅越大防撞擊的緩衝材應該會填越多
04/15 12:08, 84F

04/15 19:00, 5年前 , 85F
坐等2.8,不知道第三季有沒有機會XD
04/15 19:00, 85F

04/15 20:26, 5年前 , 86F
又大又重的戰友其實還有EM1-X OP這兩家真是有志一同XD
04/15 20:26, 86F

04/15 22:04, 5年前 , 87F
但是被砲比較多的好像還是P欸XD
04/15 22:04, 87F
文章代碼(AID): #1Sii1GMO (DSL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ii1GMO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