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假如二戰美軍未開發出P-47與P-51。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mustang)時間15年前 (2009/05/18 10:1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2 (看更多)
※ 引述《efleet0714 (蒼穹的Fafner)》之銘言: :   最近看了"海盜無敵"之後,作了一份二戰末期各國機種的數據比較。然後就在想: : 如果美軍沒有開發出P-51或P-47的話,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咧? : 先提這份表裡的機種: : Fw190D-9, Me109K-10, Spitfire XIV, P-47N, P-51D, F4U-4, F8F, Ki-84 Ki-100, : La-7, G.55, (出於某種惡趣味,追加了J7W1:震電,但沒有列上 烈風, P-51H, Me262) : 好像版規沒有特別限制一定要補上什麼條件或前提,所以我也只能用猜的: :  1 陸航軍還是會開發長續航距離的P-51等級戰鬥機。例如原形之一的XP-40Q : (不過這應該還要作很多調整跟修改吧?) :    不過後續的試作機似乎在規格與性能表現上大多不很成功? : 2 那P-38會繼續被使用下去嗎? 在太平洋戰場是如此,但在歐洲戰場至少1944年 :    夏之前大概是個變數。 : 3 F4U是否可能被陸航軍簡化部份規格(例如著艦勾,折翼裝置等等)後拿去使用? : 4 P-80會在P-38撐到1945年後投入戰場?  : 5 還有其它可能嗎? 先撇開飛機型號,這兩架陸航的飛機代表的是美國在1930年代以來對於戰鬥機的兩項 性能的要求,一個是高空性能,一個是航程。在高空性能上,美國陸航是認為既然 他們要求轟炸機的操作高度要往上推,因此其他國家應該也會走這個路線,如此一來, 擔任攔截的戰鬥機的高空性能也要有相對的提升才可以。因此陸航追求渦輪增壓器 的普遍配屬是來自於這個概念。 美國戰鬥機多數的航程不會太糟糕,但是陸航也和其他國家相信,要設計一架可以擔任 遠程護航的戰鬥機在當時的技術上是很難達到的。再加上陸航認為其他國家轟炸機 的防禦火力比起B-17/24來說弱很多,操作高度也比較低,當高度拉高,配合較多的 自衛火力,轟炸機應該是不會有很大的困難完成任務。只是這個教訓要到1943年才讓 陸航真的捨棄過去的夢想。 從這裡來歸結,美國要在航程和高空性能上需要的技術和材料都沒有實質上的困難, 不像式噴射引擎當初還是靠英國的協助才能夠在兩年內追上英德的水準,因此,在我 的想法當中,需求還是決定產品的主要因素,只要沒有絕對性的瓶頸,或者是技術上 的極端不穩定,最終的結果應該還是會出現類似的機種,只是型號和時間會有不同 的地方。 P-38本身有兩項問題,一個是成本太高,所以生產數量比較低,另外一個是洛克希德 在生產管理與品質控制上出現很大的漏洞,造成生產計畫與進度很糟糕。而P-38 在歐洲的服役期間,雖然航程是個正面的亮點,發動機在高空因為溫度的關係而 經常發生可靠性的狀況,也是讓他的評價不如太平洋戰區。 就算是沒有梅林給美國生產,一個使用兩級增壓空冷,或者是渦輪增壓液冷的 長程戰鬥機都還是會出現的。只是何時,哪一種設計的問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1.126.167.186
文章代碼(AID): #1A4CIEa7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A4CIEa7 (DummyHistory)